第三百九一节 同门(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虎耀先取消了你的国师身份。这件事情在虎族内部弄得挺大,沸沸扬扬。”  

巫林表情虽然沉稳,内心却随着天浩这些话开始变的忐忑。他不明白摄政王为什么要提到这些?仅仅是因为个人理由?还是觉得可以从这方面着手,旁敲侧击,从心理上彻底碾压自己?  

犹豫着没有说话,巫林觉得之前想好的开场白已不适用。就在他努力思考着应该用何种理由打开缺口的时候,王座上传来天浩威严冰冷的声音。  

“跪下。”  

巫林连忙单膝下跪。完全是下意识做出这个动作。北方蛮族尊卑等级森严,尤其是与虎王耀先待在一起时间久了,巫林对“跪下”这两个字尤为敏感。  

然而天浩的要求比他想象中更多。  

“跪下去,向本王叩头。”天浩的声音冷若寒冰,充满了不可抗拒的威严。  

巫林惊愕地抬头向上望去,发现年轻的摄政王眼眸深处看不到丝毫怜悯。  

他忽然明悟了————这是再正常不过的命令,因为自己是虎族使者,是没有贵族身份的平民。  

两只膝盖同时接触地面,骨头被坚硬的石制地板咯得生疼。巫林两只手掌平摆在地上,身体弯曲,就像一只煮熟的虾,保持着稳定节奏,一连磕了三个响头。  

看着直起腰跪在原地的巫林,天浩的脸色稍微和缓:“说吧,你想跟我谈什么?”  

巫林很精明,他从天浩的言辞当中敏锐地捕捉到了点什么。没有急于回答,而是在脑海中迅速思考并寻找关于这位摄政王的种种相关信息,很快确定合适的措辞,这才小心翼翼地说:“殿下,您是一位高尚且睿智的人。为了龙族和虎族百姓的幸福安宁,请下令停战吧!”  

“停战?”天浩没有动怒,他随手捏了个响指,身子朝着王座右边靠过去,将手掌握起来,撑在下巴上,看似平静悠闲,其实是在思考:“这件事情可以商量,前提是你得说服本王。”  

巫林笑了,他有种掌控重新回到自己手里的熟悉感:“合理的解释,合理的赔偿。二选一?”  

天浩的嘴角微微向上弯曲,似笑非笑:“你比之前那个老家伙有趣多了。”  

这句话给了巫林莫大的信心。长久以来,他一直在研究如何读懂谈话对象脸部和身体的微妙信号。这些变化能让自己看穿对方的思维模式,甚至进入密闭的逻辑系统,从而找出可供利用的漏洞。  

“尊敬的殿下,我先说说虎族的优势吧!我们是排名居于前三的大型部族,人口高达四百五十万。如果加上今年新出生的孩子,这个数字还可以在目前基础上增加百分之五。”  

“我们不缺战士。自从一百多年前那位伟大的虎王进行军制改革后,我们严格按照禁军的标准挑选士兵。他们有强壮的体魄,娴熟的格斗技巧,以及世界上最精良的武器。”  

“我承认,水军的确是虎族的短板。但这种弱点并非不能克服。盘陀江滋养着两岸,把流经的区域变成鱼米之乡。沿江两岸的虎族人民水性都很不错,只要集中训练一下,就能成为优秀的水军战士。船只的问题我们正在解决,针对龙族的战船,我们的工匠设计了好几套打造方案。最迟两个月,新船就能下水,远不止一艘,而是整整一个舰队。”  

“殿下,您在信中要求得到铁颚城。您实际上已经得到了想要的东西。加上在虎牢关和钢潍城的收获,您至少得到了三十万俘虏。消化这些人需要时间,您也得到了足够的利益。如果我是您,就会以铁颚城为界,停止战争。”  

天浩保持着斜靠在王座上的姿势没有动。他的手指在王座边缘的扶手上轻点着:“你说的有道理…归根结底就是一句话:虎耀先需要足够的时间调集兵力,甚至下达全族总动员令。这样一来,他可以纠集上百万军队,从兵力上对本王形成绝对优势。”  

巫林心中猛然一颤。他掩饰得很好,没有在脸面上显露出来,摇摇头:“殿下误会了。我们…是真的想要求得两族和解,彼此放下武器,像从前那样和平共处。”  

“那就拿出你们的诚意吧!”天浩不假思索地说:“铁颚城已经是本王的囊中之物,你们必须从金钱方面拿出足够的补偿。五千吨黄金,三万吨白银。这个数字不算多。”  

巫林愣住了,随即脸上浮起无奈的苦笑:“…实在太多了,陛下不会答应这个条件。”  

说出这句话的时候,巫林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心理准备。  

他有种非常清晰的感觉————谈判就此破裂。因为年轻的摄政王没能达到目的,他甚至从未在此前的交谈过程中流露出“可以讨价还价”的暗示。异常坚决,威严又强硬,难怪强势如虎耀宗那种人都在摄政王面前败落。  

天浩一直注视着巫林。大约过了五秒钟,他缓缓地说:“站起来。”  

跪久了,膝盖变得酸疼。巫林不敢失礼,站直身子的过程中,他连忙用手揉了揉膝盖,等到目光与天浩那双清澈如水眼睛对视的时候,他忽然发现对方身上少了很多之前的森冷,竟有着极其罕见的温和。  

“巫彭是我来到这个世界以后,真正尊敬的人。”天浩沉浸在回忆中:“他活着的时候,曾经告诉过我几个名字。你是其中之一。你和巫彭有过同一个授课师父,也就是行巫者的领路人。虽然你们年龄差异很大,却非常巧合的产生了联系。你们虽然分属不同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