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拿下安寒(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寻常人被天帝之女、太阴圣女这样的人物盯上。  

还要将之吞噬炼化,以此更进一步。  

侥幸逃出生天之后,第一反应当是有多远走多远。  

不要留在太阴秘境,更不留在东胜洲。  

连阳极界能离开,也要离开。  

纵使心中有日后报复的念头,也应该在暂时安全之后谋划。  

从太阴教主口中透露的消息,安寒在反杀之后,不仅夺走了太阴圣女的一切,更是在这个基础上,肆无忌惮,主动出击。  

将太阴大教占据,清理障碍,渡过仙人雷劫。  

“也许天帝和天帝之女的关系,有什么我们忽视的东西。  

要知道,天帝的状态越来越奇怪了。  

在战场之上,有人将之形容成一轮恐怖的昊日。”血魔神主说道。  

若是安寒可以确定天帝不会因为天帝之女死亡而报复。  

或者说,不会因为本体和分魂之间的胜负,而所有偏见。  

那么安寒的行为就有了解释。  

月阙老祖目光望向血魔神主,带着几分不善,“我们来此,其实已经有些犯规了。  

好在魏龙本不在规则中,但不管怎样,妄议天帝都不是我们踏足过战场的人,该说的话。”  

月阙老祖非常清楚一点。  

魏龙的威胁,是当务之急不错。  

但天帝之于人族的意义,是关乎过去、现在和未来。  

即使九大道宗内部,也有一番对于天帝的暗自调查。  

但对于神族、荒兽,天帝永远都是人族的守护者。  

至于为何说,‘踏足过战场的人不应该妄议天帝’。  

因为血战之所,那些战斗,是一场有关于对抗不可知的威胁的抗争,也是有关飞升和进化的抗争。  

事关能否进入本源之海中层,能否进化为独一无二的文明。  

也许近些年来,天帝越来越不像是一个人。  

其纯粹的有些可怕。  

但无论如何,天帝也是阳极界的推动者。  

总之,月阙老祖身为人族老祖之一,不会容许有人肆意的评价天帝。  

血魔神主更没有这个资格。  

裂天妖主把话题拉回来,“从万小风道友的话中,我们已经能够看出,魏龙对栖凤山下手的概率很大,他并不惧怕拥有强大的敌人。”  

火凤大尊也是连连点头。  

他可不在乎九大道宗内部的争端,也不在乎万小风和血魔神主的关系。  

他在乎的是自己的老家。  

看看太阴教主的样子,看看羽化神朝四人的心情。  

想而知,被人抄了老家的痛苦。  

最糟糕的是,一时半会,恐怕还没办法报复回去。  

“我也有点感兴趣了。  

既然你如此的了解魏龙,那么针对他以后的行动,有没有什么遏制的方法?”玄黑老祖望向万小风。  

“我确实了解魏龙,那是因为我和他在阴极界,有过一次巅峰对决。  

最后我遗憾的败给了他。”  

万小风透露了一些身为至上龙神之时和魏龙的过往。  

在他看来,和魏龙的争斗,是龙虎斗。  

势均力敌,而后遗憾败北。  

万小风说:“在他超脱之后,他的很多消息,我也只是道听途说,并没有深入了解。  

我需要更多的信息。”  

万小风望向众人,目光沉静。  

不知不觉间,他掌握了三方联合的节奏。  

万小风不和血魔神主争一时意气。  

血魔神主出身血月神族,吸收万灵之血能够加快其的进步。  

血魔神主自身也没隐瞒。  

万小风身居万龙神帝的血脉,能够让血魔神主往前更进一步,  

甚至拿到巅峰之路的入场券。  

这也是血魔神主抑制不住对万小风的情绪的原因。  

血魔神主自己也许知道,也许不知道,这就是一种潜意识。  

但万小风却清晰明白。  

一个想要吞噬自己的人,他自然不会给好脸色看。  

可当下也不是解决这个隐患的时机。  

“道宗方面最先得到有关魏龙的消息,还是在不久之前。  

那时候因为祖脉、水眼复苏的原因,道门、诸神会、栖凤山开始争夺。  

而我前往道门坐镇。”  

真豪道人补足了一些细节,“魏龙当时自称是一个消失了山海宗的门人。  

说道门想要占据他的宗门宝地,也就是祖脉、水眼。”  

“根据我们所知,魏龙最初化身无名道人,从北冥洲最南端现身。  

对栖凤山和道门之间的过渡地带离火岛出手,将离火鸟一族覆灭。”火凤大尊道。  

牛犇听到这,似乎想到了什么,“我在诸神会翻查了一些资料。  

原本诸神会的下属势力丧魂斋被神秘诛灭了。  

丧魂斋和离火岛分属东西,最中间就是山海门那个很小的山门。”  

牛犇曾经作为羽化神朝的代表前往诸神会。  

他看过很多卷宗。  

之前很多资料信息破碎,如今,随着众人一言一语,将魏龙超脱后的经历给补足了。  

“魏龙超脱之后,降临的位置应该是在山海门。  

不知为何,他逃过了天庭的监控,进入其中没有引发波动。  

也许这就是他身为变数的特殊之处。  

而后他化身无名道人,先是在山海门附近出击,而后将离火岛、丧魂斋拿下。  

之后一步步侵吞道门下属势力,最后则是拿下了道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