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陈明的暗示(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边关试炼,如魏龙所想,为他提供了大量的修炼资源,领悟了‘合合之意’,特别是击杀宋仁明之后的两年。  

两年来。  

积累了堪称庞大的能量,可以说,这历时将近三年的试炼,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魏兄弟。”顾传云飞驰而来。  

自从两年前的那次变故,被魏龙救了之后,顾传云立下大功,职务发生了变动,连升三级,成为了一名教头。  

因为有着救命之恩,顾传云经常在魏龙回巨鹿城修整的时候找他,回报了一些便利。  

两人交情还不错。  

魏龙和张百川打过招呼,让诸位师兄师姐们稍等一下,迎向了顾传云。  

“你这是?”  

“你走之前也说一声啊。”  

顾传云不满于魏龙的不辞而别,两年时间也算熟识,“我奉大将军之命,送给你一份礼物。”  

魏龙有些疑惑的接过顾传云的包裹。  

“这一别还不知道能不能再见面。”顾传云有些伤感,“不过我也转职了,大概会回到家乡,在当地驻军谋划一个一官半职。”  

“总有相聚的时候。”  

魏龙和顾传云作别。  

顾传云还背负着前探队其他九人的寄托,从边军退下来,应该会先去那九个战友的家乡走一遍,看看有哪些需要帮忙。  

魏龙心生感慨。  

这一别,恐怕很难再见,直到顾传云消失在远天尽头,才和张百川等人一起赶路。  

打开大将军陈明赠送的包裹,里面有一封信,以及一块四彩霞玉,价值相当惊人。  

魏龙在队伍休息的时候,打开那封信。  

信中。  

陈明感谢了魏龙在三年来的付出,其中不乏溢美之词,最后谈及,在两年前的兽潮中,他曾经得到张百川的拜托,照看灵墟洞天弟子,见到了魏龙击杀宋仁明。  

那枚四彩霞玉,是陈明对魏龙击杀圣兽门金丹弟子的单独感谢,也是补偿。  

魏龙没上报那件事情,他不能坐视不管,为他补上。  

信件最后。  

包裹里面还有一枚巴掌大小的玉佩夹在其中,上面刻有‘神魔’二字,隐隐带着奇特气息,特质不凡。  

陈明在信说了玉佩来历,告诉魏龙,这个玉石乃是一件信物,在圣武皇朝境内的百宝阁都能以此获得一些帮助。  

并暗示他早兑换。  

魏龙将信件、四彩霞玉,以及‘神魔玉’收入玄黑储物袋中。  

百宝阁来历他早有闻名。  

势力很大,是当世七大宗门之一,秉持着中立态度,行商天下,有镇压神兵‘聚宝盆’,镇压财运,其阁主是少有的金身强者,也是人族至强者之一,凶横无边。  

“长老,你在两年前拜托过陈明大将军,看顾我们这些弟子么?”魏龙抽空问张百川。  

“哦。当时我和极剑洞天、山海洞天的长老,还有万神殿的一位上位神,去剿灭大荒中的圣兽门据点。”张百川听到魏龙的问题有些疑惑,但很快就想起来了。  

“确实有这么一件事。怎么了?”  

“没什么。”魏龙摇头,“我只是一时好奇,想的你不可能完全不管我们。”  

虽然灵墟洞天此行牺牲了三名弟子,但也只是发生在兽潮最危急关头,连这位长老都无法抽出空照看。  

一路上。  

魏龙思索陈明的用意。  

最浅层的目的,就是避免可能发生的误会,张百川若是和魏龙说起过请托这件事,而两年前,他受到宋仁明袭击的时候,陈明坐镇巨鹿城偏偏不出手。  

这就可能留下一丝芥蒂。  

陈明在魏龙即将离去的时候,将这件事说开,也很好理解。  

魏龙有自知之明,虽然陈明是神魔境强者,但魏龙自身潜力无限,超过他只是时间问题,提前消除隐患,也能说得过去。  

这封信说明,陈明在那时就注意到了魏龙,即使受困于宋仁明的‘玄兽都灵大阵’,他也能在最危急关头出手救援。  

神魔境的强者,已经不能以常理看待。  

他最后没救,也是因为魏龙自身实力强悍,反杀了。而不是辜负了张百川的托付。  

但这个说法有些牵强。  

“这‘神魔玉’......”魏龙望着手中的玉佩陷入了沉思。  

百宝阁多大的势力啊。  

手持这玉佩竟然能够得到其帮助。  

要知道百宝阁遍布圣武皇朝各地,甚至有传言,他们的生意做到了纯血荒兽那里。  

魏龙觉得陈明大有深意。  

而且当时他除了受到宋仁明的袭击,还被角十三以及影六两个怪胎偷袭了,魏龙是正当防卫不假,但确实杀死了对方,还炼化了来自上位神的两滴精血。  

“算了,算了。”  

魏龙想的脑壳疼,他本就不善于玩这些小心思,无论陈明想做什么,有什么深意,他都快回灵墟洞天了,有阴谋也算计不到他头上。  

等到进入神魔境,大不了当面去问。  

何必费这个脑子呢。  

“他应该收到了吧。”  

巨鹿城大将军府邸,陈明周身雷火若隐若现,听到顾传云的回归消息,他不知想到了什么,喃喃自语。  

随着万神殿的扩张,有很多人将之视为人族的威胁,甚至在某些人眼中,认为万神殿的威胁比荒兽还要大。  

荒兽的危害在明处,而万神殿则会藏起尾巴,扛着守护人族的旗帜,反过来进行自身扩张。  

手段恶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