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逆行之人(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兽潮可以视作荒兽的迁徙,也可以叫做逃亡。  

荒兽是有很强领地概念的生物。  

当老狻猊将要寂灭,舍弃了自己的领地,行踪不定,它每降临在一片大地上,最中心的不用多说,会统统化为这个恐怖生物的血食,  

而在外围那些荒兽会逃走。  

随着逃亡队伍的越来越大,它们裹挟的同类越来越多,因为当兽潮来临的时候,面对的是整个全体,是打不过的。  

打不过怎么办?  

很简单,加入就行了。  

而兽潮的出现会使得更多的荒兽失去自身的领地,随时间流逝,成群的兽潮会逐渐消散,分散在大荒各处。  

但在大荒深处形成的兽潮,如同落入湖水的巨石,掀起一阵阵涟漪,影响巨大。  

当最初的第一支兽潮消散,可能会有几支、几十支或是相同,或是更小规模的兽潮形成。  

魏龙的顿悟被打断,  

顿悟就是顿然领悟,是修行者梦寐以求的机会,魏龙的自身的天赋只能说中上,远远说不上好。  

虽然他有很多的歪理邪说,但那都是吹牛逼,谁内心深处还不是个宝宝呢。  

他也想光明正大的证明自己一次。  

顿悟就是很好的机会,这是和天赋没有多少关系的能力,更多的是看修行者自身的敏锐度,对于外界的感知能力。  

“‘合合之意’已经犹如命运女神的裙摆,在我面前掀开了一角,然而你告诉我梦醒了?”魏龙非常郁闷。  

好在触摸到了门槛。  

相应的。  

提升《华岳混元墟经》所需的身体能量会有所降低。  

张子新见到魏龙清醒过来,暗暗松了一口气,“兽潮即将到来,我们该如何办?”  

听到“兽潮”二字,魏龙彻底清醒。  

为什么说第一、第五、第八战区这三个战区承受的压力最大呢?  

是因为这三个战区地势相对特殊。  

原本从巨鹿城往南,面向不可知之地,是南低北高的地势。  

但在这三个战区,是大盆地地形,由此,这三个战区从大荒深处来看,是下坡。  

所以每一次兽潮出现,无意中就会多流入三个战区。  

魏龙已经看到有很多人在往驻地中撤离,这些人多是一些前来边关赚取战功的散人。  

他们大多是小势力出身。  

通过赚取战功积分来换取修炼资源,也有一些商团的成员。  

而在向驻地撤离的人潮中,也有逆行之人。  

这些人多是身穿制备玄甲的边关将士,不仅如此,从驻地之中有近万驻守将士火速出击。  

他们也是逆行之人。  

面对几乎能摧毁一切的兽潮,明知此行可能有去无回,他们依然忠诚的承担着自己的责任。  

如魏龙这般的修行者,第一身份是修炼,是追求超脱。  

而这些边关将士,他们第一身份是大燕王朝的铁军,他们存在的意义是守护。  

魏龙见到这一幕,更为深刻的明白了曾清如邀请他边关试炼时所说的一席话的含义。  

当你享受洞天福地的福利之时;  

当你拥有他人所没有的力量之时;  

当你拥有更为远大的前程之时;  

你面对危险。  

这个危险不是小打小闹,而是真正的有着死亡危机的危险。  

那时候,你就要做出选择了。  

因为当你在舒服修炼的时候,当你享受这些资源的时候,是有人在钢铁之墙外不舒服,是有人在抵御这一切。  

那么,当你拥有实力,该做出何种选择呢?  

魏龙似乎感觉到了冥冥中的注视。  

这种感觉,他很清楚,这大概就是真传之位的考验,想要成为灵墟洞天的真传,想要去承接伟大的传承。  

那么,你有没有这个资格呢?  

天赋,心性,决断,这些东西缺一不可。  

甚至还要加上牺牲。  

这世间是一片苦海,若是没有坚持,又如何能够远航呢?  

灵墟洞天让门下弟子舒服的修炼,为其提供最好的环境,但真正去挑选核心精英弟子的时候,他们一样有这个决心和智慧,将他们推到危险的环境下去选择。  

“你们回去吧。”  

魏龙扫过张子新七人,原本有些郁闷的心情慢慢消散,“这是属于我的试炼,而如今的你们,还没到走出这一步的资格。”  

张子新七人也知道如今时间紧急,而他们也大概明白魏龙所言的背后含义。  

这是一场更高层次的试炼,他们如果前去,将会是十死无生,“祝师弟一路顺利!武道昌隆!”  

“那就借诸位师兄师姐的吉言了。”  

魏龙哈哈一笑,望着行止百里外的兽潮群,眼中渐渐褪去了漫不经心,心头只剩漠然,  

他身影一闪,宛若炮弹一般,一息便是近十里,几息之后,他的身影已经轰然进入兽潮一种。  

危难之际,唯逆行而已!  

“师兄?”夏咏兰望向张子新。  

张子新一笑,“我们虽然不能想师弟这样,直击兽潮中心,但也不能真回去驻地,总归还要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将军!”  

巨鹿城边军总部,一个文士打扮的中年人拿着急报走入了一处议事厅,“出现了五股兽潮,最强的一股在第五战区方向,次强的两股出现在第一、第八战区,还有两股在第四、第六战区。”  

“圣兽门的报复来了。”  

陈明寒声道:“圣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