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三四章 心怀鬼胎(2/3)
。
“陛下不用怀疑,岑公是用长路镖局的镖路传递。老臣已得到了穆子究的印证,这确实是岑长倩所传无疑。”
“......”
武则天一阵默然,长路镖局?原来长路镖局比官驿还快?
“陛下,战机万变,当早做决断啊!”
“狄卿有何高见?”
狄仁杰也不客气,这个时候也不是他该客气的时候。
略一思索,“臣以为,默啜南侵别无它路,只朔州一地可入中原。”
“当急令并州长史魏元忠火速整兵增援朔州,并总领军务。”
“幽州节度使李千里领幽州兵,出云州策应朔州。”
“同时,调遣陇右、山东(太行山以东)、河北府军,驰援北境。”
说到这里,狄仁杰顿了顿,“且....老臣愿代陛下北去,检校三军。”
这是最为稳妥的方案。
并州也就是后世的太原,是李家的龙兴之地,守将魏元忠亦是当世属一属二的将帅之才。由其坐镇朔州,默啜虽有四十万大军,可也不一定能很快攻下朔州,这就为后方的备战赢得了时间。
而幽州也就是后世的北京,从地理位置上来讲,平行于单于城的东面。
李千里带兵驰援,也就给突厥大军形成了两面协攻之势,亦可缓默啜攻速。
如果这两方可成,那大周便有充足的时间熬过冬天,并调遣陇右、山东、河北诸军,把默啜挡在中原之外。
最后一条,老迈的狄仁杰自荐出战,也是打消了武则天的顾虑。
毕竟李千里是李唐宗室,让他统领一军,武老太太多多少少有点不放心。
可若是狄仁杰亲自北上,那自然能放心不少。
可是,狄胖子没想到的是,这四条建议,武则天沉思良久,只答应了一条。
......
只见武则天脸色数变,阴睛不定,最后方悠然道:“依朕之意,此军情是真是假还未有定论,咱们就这般冒然出兵,是不是......”
“陛下!”狄胖子急了,“陛下!!千真万确,延误不得啊!”
“朕知道。”武则天虚按一计,安抚狄仁杰,“朕怎会不相信狄卿与岑卿的话呢?”
“只不过,朕信了,满朝文武亦要相信才行啊!”
“此非小政,这可是调动几十万大军的大事啊,朕亦不能独断。”
“所以,此事急不得。”
“陛下!!”狄仁杰就差给武则天跪下了。
他实在不明白,武则天可不是什么优柔寡断之人啊,都火烧眉毛了,她怎么还在瞻前顾后?
“朕明白,朕明白!”
老太太打断狄仁杰的话,“朕只是想做到稳妥,也非要延误。”
“狄卿这就回去准备行装,待朕把诸事捋顺,狄卿即刻北上,也耽误不了多少。”
“好了!”
武则天一甩手,“狄卿回去准备吧,朕自有计较。”
说完,好像怕狄胖子不肯走,老太太自己先走了。
“......”
狄仁杰一阵无语,只得退下。
而狄仁杰刚走,武老太太就是面容一变,森然对上官婉儿道:“密令黑齿常之检校两京守备三军,随时准备北上拒敌!”
“是。”
上官婉儿拂身领命,却是又多了一句嘴,“那....黑齿将军何时开拔??”
“.....”
武则天一阵沉吟,最后只道:“待诏便是!”
说完.....
老太太略有佝偻着腰身,缓步向侵殿行去。
留给上官婉儿的,只有那一身龙凤华服点缀的威严。
....
第二天,急的如热锅蚂蚁一般的狄仁杰难得的上了早朝。
而武则天也没让他失望,当殿把岑长倩送回来的军情通告百官。
可是...
狄仁杰没想到,还真如武则天所说,百官都不信!!
也就是说,今天,就是现在,单于城的突厥大军正在南下???
六日传回来的消息,怎么可能?
当单于城就在洛阳边儿上啊!
众人皆言,岑长倩是不是杯弓蛇影紧张过度了。
对此,武则天也未有多言。只得依顺朝臣,且在等等看。
结果....
又过三日!
也就是默啜大军降临在朔州城下的一天之后!!
中原北大门朔州,的敌袭烽火,才跨越千里万里,直抵京师!!
而洛阳城东北角的瞭望城楼上....
猛的响起金钟急鸣的战争之吼!!
“敌袭!!”
“北境敌袭!!烽火入京了!!”
兵卒急声大吼!!一边看着北方冲天的烽火讯号,一边手持通关令符,飞奔皇城而去!!
“真的打起来了!?”
满朝哗然,百官错愕!
他实在没想到,岑长倩六天就传回来的军情,居然是真的??
“陛下....”
有人还是不太信,“会不会是...巧合啊??”
卢松于大殿之上躬身上奏,“若默啜真有南下之心,怎么可能如此轻易即被岑相所知,又轻易传回京城?”
“依臣之见,这多半是默啜虚张声势的奸计。”
“大多像往常一样,以劫掠为主,而非侵占。”
“臣之见,当从长计议,不可妄自出动啊。”
“是啊!!”一崔姓官员急声附和,“若真如岑相所说,四十万大军南下。”
“且不说默啜小儿,有没有那么多军备。”
“可我大周若冒然迎敌,就必要做好迎战四十万突厥大军的准备。”
“这么多人马调动,岂是儿戏??多年朝收一朝便无!!”
“陛下万要慎重行事。”
话音刚落,满朝文武,悉数下拜。
“望陛下慎重!!”
“陛下慎重啊...”
“
“陛下不用怀疑,岑公是用长路镖局的镖路传递。老臣已得到了穆子究的印证,这确实是岑长倩所传无疑。”
“......”
武则天一阵默然,长路镖局?原来长路镖局比官驿还快?
“陛下,战机万变,当早做决断啊!”
“狄卿有何高见?”
狄仁杰也不客气,这个时候也不是他该客气的时候。
略一思索,“臣以为,默啜南侵别无它路,只朔州一地可入中原。”
“当急令并州长史魏元忠火速整兵增援朔州,并总领军务。”
“幽州节度使李千里领幽州兵,出云州策应朔州。”
“同时,调遣陇右、山东(太行山以东)、河北府军,驰援北境。”
说到这里,狄仁杰顿了顿,“且....老臣愿代陛下北去,检校三军。”
这是最为稳妥的方案。
并州也就是后世的太原,是李家的龙兴之地,守将魏元忠亦是当世属一属二的将帅之才。由其坐镇朔州,默啜虽有四十万大军,可也不一定能很快攻下朔州,这就为后方的备战赢得了时间。
而幽州也就是后世的北京,从地理位置上来讲,平行于单于城的东面。
李千里带兵驰援,也就给突厥大军形成了两面协攻之势,亦可缓默啜攻速。
如果这两方可成,那大周便有充足的时间熬过冬天,并调遣陇右、山东、河北诸军,把默啜挡在中原之外。
最后一条,老迈的狄仁杰自荐出战,也是打消了武则天的顾虑。
毕竟李千里是李唐宗室,让他统领一军,武老太太多多少少有点不放心。
可若是狄仁杰亲自北上,那自然能放心不少。
可是,狄胖子没想到的是,这四条建议,武则天沉思良久,只答应了一条。
......
只见武则天脸色数变,阴睛不定,最后方悠然道:“依朕之意,此军情是真是假还未有定论,咱们就这般冒然出兵,是不是......”
“陛下!”狄胖子急了,“陛下!!千真万确,延误不得啊!”
“朕知道。”武则天虚按一计,安抚狄仁杰,“朕怎会不相信狄卿与岑卿的话呢?”
“只不过,朕信了,满朝文武亦要相信才行啊!”
“此非小政,这可是调动几十万大军的大事啊,朕亦不能独断。”
“所以,此事急不得。”
“陛下!!”狄仁杰就差给武则天跪下了。
他实在不明白,武则天可不是什么优柔寡断之人啊,都火烧眉毛了,她怎么还在瞻前顾后?
“朕明白,朕明白!”
老太太打断狄仁杰的话,“朕只是想做到稳妥,也非要延误。”
“狄卿这就回去准备行装,待朕把诸事捋顺,狄卿即刻北上,也耽误不了多少。”
“好了!”
武则天一甩手,“狄卿回去准备吧,朕自有计较。”
说完,好像怕狄胖子不肯走,老太太自己先走了。
“......”
狄仁杰一阵无语,只得退下。
而狄仁杰刚走,武老太太就是面容一变,森然对上官婉儿道:“密令黑齿常之检校两京守备三军,随时准备北上拒敌!”
“是。”
上官婉儿拂身领命,却是又多了一句嘴,“那....黑齿将军何时开拔??”
“.....”
武则天一阵沉吟,最后只道:“待诏便是!”
说完.....
老太太略有佝偻着腰身,缓步向侵殿行去。
留给上官婉儿的,只有那一身龙凤华服点缀的威严。
....
第二天,急的如热锅蚂蚁一般的狄仁杰难得的上了早朝。
而武则天也没让他失望,当殿把岑长倩送回来的军情通告百官。
可是...
狄仁杰没想到,还真如武则天所说,百官都不信!!
也就是说,今天,就是现在,单于城的突厥大军正在南下???
六日传回来的消息,怎么可能?
当单于城就在洛阳边儿上啊!
众人皆言,岑长倩是不是杯弓蛇影紧张过度了。
对此,武则天也未有多言。只得依顺朝臣,且在等等看。
结果....
又过三日!
也就是默啜大军降临在朔州城下的一天之后!!
中原北大门朔州,的敌袭烽火,才跨越千里万里,直抵京师!!
而洛阳城东北角的瞭望城楼上....
猛的响起金钟急鸣的战争之吼!!
“敌袭!!”
“北境敌袭!!烽火入京了!!”
兵卒急声大吼!!一边看着北方冲天的烽火讯号,一边手持通关令符,飞奔皇城而去!!
“真的打起来了!?”
满朝哗然,百官错愕!
他实在没想到,岑长倩六天就传回来的军情,居然是真的??
“陛下....”
有人还是不太信,“会不会是...巧合啊??”
卢松于大殿之上躬身上奏,“若默啜真有南下之心,怎么可能如此轻易即被岑相所知,又轻易传回京城?”
“依臣之见,这多半是默啜虚张声势的奸计。”
“大多像往常一样,以劫掠为主,而非侵占。”
“臣之见,当从长计议,不可妄自出动啊。”
“是啊!!”一崔姓官员急声附和,“若真如岑相所说,四十万大军南下。”
“且不说默啜小儿,有没有那么多军备。”
“可我大周若冒然迎敌,就必要做好迎战四十万突厥大军的准备。”
“这么多人马调动,岂是儿戏??多年朝收一朝便无!!”
“陛下万要慎重行事。”
话音刚落,满朝文武,悉数下拜。
“望陛下慎重!!”
“陛下慎重啊...”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