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52章 暗手(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是。”部下不敢耽误,立刻给永泰府的人传信,让他们加快速度,把永泰府里的人都排查清楚。  

钟寰又道:“明天早半个时辰启辰、晚半个时辰休息,尽快赶到永泰府。”  

“是。”部下赶忙下去传令。  

钟寰提笔给秦三郎写信,把自己的担忧、继续留着宁霁的隐患全都说了,最后让秦三郎给卫霄写信,让卫霄立刻杀了宁霁,永绝后患!  

写完后,不敢耽误,让人把信鹰带来,对养鹰的死士道:“急件,尽早送到秦国公手中。”  

“是。”死士准备了一番后,半个时辰内就放了信鹰去送信。  

翌日黎明,天色还黑乎乎的,铛铛铛的铜锣声就响起,有人高声喊道:“起来了,都起来了,一刻钟后启程赶往永泰府!”  

刘家商队的人被吵醒后,骂骂咧咧的:“胡六,老子们正做着美梦,你就来敲锣叫魂,欠打是不是?!”  

胡六回道:“别扯我,这是东家的命令,你们爱起不起。反正东家说了,敢拖后腿者,轻则去倒全商队的夜香,重则扣工钱和口粮!”  

“这么严重!”刘家商队的人吓得清醒了,赶忙抓了一把雪糊在脸上,给自己醒醒神后,开始收拾行李。  

见有睡得死的,是踹了对方一脚:“赶紧起来,耽误了商队的行程,东家得活剐了你。”  

忙忙碌碌一刻钟后,所有人集合完毕,跟着前头举着火把照路的人马,往永泰府奔去。  

疾行五天后,终于到了永泰府。  

新建的永泰府巍峨庄严,过路的客商络绎不绝的,东城门更是被围得水泄不通,一幅繁华热闹之态。  

因着来往的人多,城门前是调了一整个千户所的将士镇守着,是没人敢生事儿,都老老实实的排队进城。  

半个时辰后,才轮到刘家商队的人。  

刘东家上前,递了路引、商队文书、户籍等东西:“官爷请过目。”  

府衙小官查看着刘东家递上来的东西,目光落在一张帖子上,立马郑重起来,温和的问道:“你跟陇安府的齐大人有亲?”  

这是齐逸的名帖。  

钟寰是乔装返京,所以钟家、秦家、顾家,骆家,甚至是跟这四家有直接关系的人手都不能用,因此挑上了齐逸。  

钟寰跟齐逸在明面上并无交集,而齐逸的为人很信得过,除了景元帝以外,齐逸不会是谁的暗棋,钟寰可以放心的用他的关系。  

刘东家笑道:“齐大人是某的远房表妹夫…齐夫人的母亲是某的表姨母。”  

小官听罢,点了点头,道:“为防止有人假冒官亲,败坏官员名声,这帖子要送去府衙查验,你们明天这个时辰自己去府衙拿就成。”  

“诶,某明白了,多谢官爷。”刘东家很会办事,给了小官一个红封。  

礼数周全,又有齐逸的名帖,刘家商队很快就能进城。  

刘家商队的规模并不大,只有百来人,比起城内那些动辄几百上千的商行、镖局来,是差远了,可他们还是被人盯上了。  

不过刘东家当做不知道,只吩咐自己人:“天色不早了,莫要生事,赶去车马店落脚要紧。”  

车马店很大,里面挤满了人,钟寰暗暗算了这家车马店的规模,心头惊了一把。  

他沉着心,跟着刘东家去了刘家商队预定的院子。  

到了院子后,钟寰让人把留守在永泰府的暗桩喊来。  

等人到了后,钟寰问道:“永泰府内像这样的车马店、客栈、镖局、作坊还有多少?”  

郑三道:“都在上头了,请您过目。”  

是从衣服里拿出一本册子,递给钟寰。  

钟寰拿过一看,脸色越来越沉了…好家伙,永泰府内竟然多了两万多人。  

郑三道:“除了城内多出来的这些人以外,城外的田庄也多了不少人,估摸着有个一万左右…人数最多的是东北来的甄家,他家给府衙报的是甄家的长工,因着甄家要在这边开粮庄,所以要买庄子,养长工种田。”  

钟寰皱眉:“东北甄家?”  

好像是东北的望族之一,只是这些年被王家给比下去了,前两年还因为王家出了皇后,甄家为避锋芒,搬离了东北…原来是到了永泰府落户。  

“这个甄家可真会挑地方,是扎在了四条驰道交汇地。”钟寰冷笑,明显怀疑甄家了。  

郑三点头:“他们家的眼光确实毒辣,也很有魄力,是砸了全部家财买了田庄跟人,誓要学曹家做粮食买卖好翻身。这回东北生了战事,他们家还捐了不少粮食,换来不少美名。”  

“甄家跟宁霁的交情如何?”钟寰问。  

郑三回道:“查过了,没什么交情…在王家得势后,甄家曾经拿着厚礼想去找宁霁帮忙说合,以求让甄家跟王家的关系缓和,可宁霁没搭理…原话是,某不想过多理会这些俗事。”  

俗事?  

呵呵,钟寰冷笑出声,可真能装…当真不爱这个俗世的话,宁霁还苟活什么?直接自我了断好了?  

钟寰道:“盯紧这个甄家,他们家可能是宁霁的暗桩…就算不是,田庄里藏着那么多人,谁知道他们家是不是在偷偷养私兵?”  

郑三:“是,属下定会查清楚。”  

钟寰又继续看着人员册子,目光落在中州邢家镖局上,皱起眉头,手指敲着册子,问:“这个邢家镖局怎么也多了许多镖师?”  

镖局里的镖师跟世家豪族的护卫一样,都是能拿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