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3章 蓝家人(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这话一出,大家伙是想起来了,顾锦里还有这句话做靠山。  

甄夫人的嬷嬷知道这番话的严重,赶忙过来给顾锦里道歉:“秦夫人息怒,我家夫人是个直脾气,并无恶意,请您勿怪。”  

又去扶甄夫人,道:“夫人,您怕是喝醉了,老奴扶您回席吧。”  

你可别再作了,人家顾氏的出身是不好,可人家有本事啊,靠着自己立下大功,得了这样一句免死金牌般的话,你再纠缠不放,吃亏的只会是自己啊。  

“顾氏,你!”甄夫人是又气又怕,可予国有功,理应善待的话是景元帝说的,她能怎么办?  

只能忍着丢脸,铩羽而归。  

临走前,她气恨不过,反手扇了颂雪一巴掌,怒道:“不识相的贱婢,挡什么道!”  

颂雪被打,眼里生出一股杀气来…呵,甄夫人是吧,给我等着,凭着我的美貌,想要出头很容易,等我飞黄腾达之时,定要你生不如死!  

“颂雪姑娘,你还不走吗?”顾锦里问道。  

颂雪不说话,只是掉着眼泪。  

顾锦里笑了:“你倒是挺有毅力的,只是来之前,我家相公特地交代了,说是西北这边将士多,缺女人,要是碰到送美的事儿,可以收下,他会请姜大将军把美人们送去刀口沟大营,伺候将士们。”  

什么!  

颂雪终于露出一抹惊慌来…她不是蠢货,知道刀口沟大营有专门用来养女人伺候将士们的地方。  

那地方都是贱籍女子去的,她还要嫁给英雄,过贵夫人的日子,去了那等地方,这辈子就完了!  

不过颂雪对自己的美貌跟身段很有信心,觉得只要秦三郎见了她,一定舍不得把她往刀口沟大营送。  

可她看着顾锦里,又犹豫起来…这个顾氏敢当众下崔惜娘的脸面,还敢打甄夫人,口才还不错,几句话就让所有千户夫人站在她这一边,又会做药,万一给自己下毒,让自己无声无息的死掉该怎么办?  

颂雪不敢赌了,最终行了一礼,道:“颂雪告退。”  

崔惜娘见状,气得要死,这个蠢货,怎么就这样回来了?再坚持片刻,没准就能跟着顾锦里走了。  

司徒夫人倒是很满意,看向颂雪,道:“你长得很美,不必吊死在一棵树上,应该多往四周看看,这满大楚,多得是有权有势的男人。”  

言罢,看向崔惜娘,问一句:“许崔氏,你说对不对?”  

崔惜娘赶忙点头:“夫人说的话,自然是没错的。”  

颂雪也不傻,明白了司徒夫人话里的深意。  

白夫人生怕崔惜娘会当场怒骂颂雪,让这场宴席更加难看,抢先一步呵斥颂雪:“愣着做什么,还不赶紧滚下去。”  

“是,颂雪告退。”颂雪赶忙退下了。  

白夫人又朝着大家伙笑道:“这歌舞什么的,看得人是软绵绵的,不如听说书来得痛快。我手底下有一妇人,乃是江南来的,很会说书,我这就让她来说书,让咱们乐呵乐呵。”  

言罢,立马让身边的丫鬟去喊人。  

丫鬟很快就把说书妇人带来了。  

啪啪啪,说书妇人知道自己是来救场的,没有多废话,立马打响手里的木板,开始说书。  

妇人三十上下,声音洪亮好听,说的还是快意恩仇的故事,让在场的千户夫人们听得很高兴,石夫人是站起来喝彩好几回。  

白夫人见大家听得高兴,这才松了一口大气…老天爷啊,求求您老了,别再出事了,让这天快点过去吧!  

可崔惜娘委屈,眼里一直噙着泪,一副要哭不哭的模样…她精心准备的歌曲她们不喜欢,却喜欢这种乡下故事,果真是粗鄙陋妇!  

一个多时辰后,说书妇人才把故事说完,大家伙听得是意犹未尽。  

不过崔惜娘是不想再听这种乡下故事了,是道:“说得不错,来人,赏银百两。”  

“是。”知雅给了说书妇人银两,让她退下了。  

石夫人不满意,道:“崔姨娘,咋就让女先生走了?她说得带劲儿,我们听得精神,让她回来再给我们说一段吧?”  

说个屁!  

崔惜娘心里暗骂一句后,笑道:“这位夫人莫急,我给大家准备了更有趣的玩意。”  

“啥玩意?”石夫人道:“可千万别再是什么听曲了,闷,听得想睡觉。”  

崔惜娘心下暗恨,面上笑道:“不是听曲,是游园寻宝。”  

“游园寻宝?找银子吗?这个好!”石夫人家里正缺钱,听罢立马起身,撸起袖子,准备开始找银子。  

不少寒门夫人也缺钱,听罢是跃跃欲试,催促着崔惜娘:“崔姨娘,赶紧开始吧,免得咱们迟迟不去找,那银子会被别人取了去!”  

崔惜娘听罢,悲从中来,眼里又带上眼泪…为什么,为什么她好好的高雅宴席会变成这样?  

找银子?  

找什么银子,我什么时候说过宝物是银子了?那是诗集、绒花、香包、墨锭、玉石棋子等物件,不是臭银子!  

然而,这群泼妇太厉害,崔惜娘是怕了她们,赶忙吩咐知琴:“赶紧让人去塞银子。”  

免得这群泼妇找不到银子会把她给撕了。  

“是。”知琴赶忙去办。  

因着情况紧急,需要人手,许鹤得知后,带着几个徒弟来帮忙,还催促徒弟们:“动作快些,莫要坏了二夫人的事儿!”  

要是让惜小姐丢了脸面,他饶不了他们。  

“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