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不是演义的演义——潘美(2/3)
,从北面会攻幽州。
北伐开始阶段惊人的顺利,曹彬东路攻克固安南城,田重中路进于飞狐北破辽兵,潘美西路在西陉痛击辽军,克寰州。不久,曹彬又克涿州,潘美克朔州,下应州,破云州,田重的中路军攻破蔚州(今山西蔚县)。
要是按照这个剧本儿演下去,大辽就拿下了!别说收复燕云,连半拉俄罗斯都进了大宋的腰包...
可是大辽怎么可能这么弱鸡呢?辽在当时的综合实力可尤在宋之上的!
在一片的大好的形势下意外发生,主力东路军粮道被切断,曹彬没辙,趁全军战力未衰,撤回到国境之内的雄州。赵二命曹彬在雄州原地待命,保持对幽州的压力,为西路军牵制辽军,等潘美等人完全攻下了山后九州,再与中路军田重会合,出战契丹,进行大决战。
但曹彬听取统下诸将的意见,怕在潘美、田重进中西路连战连捷,自己原地待命捞不着军功,再次进攻涿州。而此时,耶律休哥轻兵疾行,阻击东路军。
东路军因为契丹骑兵的阻击,像蜗牛一样慢才到涿州城下。不过,还不错,拿下了涿州,可是炎暑盛夏,兵士已近疾乏,军粮告急。无奈,只得再次回撤。他刚刚撤到歧沟关,就遭到耶律休哥骑兵的截杀,宋辽两国的主力军团终于发生决战。
辽军气势正盛,宋军却是人困马乏。宋军被打得大败,曹彬收拾残兵,连夜抢渡拒马河,遭到辽军的追杀。被杀,溺死,或被俘,数不胜数。
据史书:“为辽师冲击死者数万人,沙河为之不流,弃戈甲若丘陵。”
契丹大胜后回师山后战场,赵二得到东路军惨败的消息后,又急令田重进和潘美撤军,保全实力。
田重进毫不迟疑,立即后撤,全军安然无恙回到国内。但赵二为了在惨败中能保住最后一点颜面,命潘美的西路军掩护宋军收复四州的百姓后撤回国。
当时蔚州、寰州相继失守,杨业说:“形势变了,没把握不硬拼。要移民,先出大石路(今山西应县西南),事先和云、朔两州的守将约好,把民众迁到石碣谷,再派上千名弓弩手埋伏在谷口,再用骑兵在中路声援,估计任务就差不多能完成了。”
王侁冷笑说到:“想不到啊,率领数万精骑胆子却小到这地步!我们要从雁门关的北川大路进军,要声势浩大(鼓行)地到马邑迎敌。”
你就说这傻货得有多二逼吧,特么的裹胁几万百姓,而且是败退,他居然还要装牛-逼,要一路敲锣打鼓的回去,而且要和辽军正面迎战!
杨业摇头道:“这样败定了。”
王侁的神色变幻,“你不是无敌将军吗?领兵数万,只想着逃跑,你不是有异心吧?”
杨业再没话说,他一时间气愤难当,马上答应出战,但是临行前突然转向搭档了七年之久潘美道:“这次我败定了,我是个降将,早就该死,主上反而让我统兵,今天我就以死战报答。只是你能在陈家谷两侧埋伏下弓箭手吗?我败下来的时候,如果没有接应,全军上下就一个也回不去了。”
潘美和王侁当场答应,并且立即行动,杨业率兵北上主动攻击耶律斜轸,潘美和王侁在陈家谷口亲自率兵伏击。杨业率兵北上主动攻击耶律斜轸,耶律斜轸看见杨业领兵冲过来,命耶律萧挞凛伏兵于路边。等杨业杀过来,耶律斜轸佯装退却,杨业一路追杀,却被耶律萧挞凛伏兵之包围。杨业杀出重围,退至狼牙村。
王侁等人在陈家谷口从凌晨等到将近晌午时分,派人登台眺望,以为契丹军已经败走,想要争功,遂领兵离开谷口,潘美不能制止,率军沿交河(今桑乾河上源)西南行进二十里,得知杨业兵败,为保全军的百姓周全,没有去救援,全军退走。
杨业自晌午力战到傍晚,且战且退,终于退到陈家谷口,却未见半个宋兵的影子,乃顿足垂胸,拊膺大恸,再率部下力战,身上受伤十余处,士卒战死殆尽,杨业仍然手刃数十乃至上百敌兵,因其马重伤不能行,藏匿于深林之中,被契丹将耶律奚底一箭射中,落马成擒,其子杨延玉、部将王贵尽皆战死。
杨业被擒后,辽将敬其英雄盖世,前来劝降。
杨业道:“皇上对我甚厚,我一直以来想通过杀敌捍边来报答知遇之恩,如今,被奸臣嫉恨,逼令赴死,导致王师败绩,真没有面目去见皇帝了。”于是,老英雄视死如归,绝食三日而死!
...
杨业壮烈的赴死,究其责任在谁?不用说,主要责任就在监军王侁。
潘美有没有责任?有!但更多的是无奈。
王侁是监军,监军干什么?就是监视前军统帅的。而且王侁虽是文人,却略懂兵事深得赵二信任。
杨业和潘美是什么人,一个是大宋第一降将,一个是大宋第一战将。而且杨业绰号“杨无敌”,在赵二眼里能力和危险是成正比。
当时仗已经打败了,如果潘美和副将杨业联合起来反对监军,那回国的后果,会被别人家泼多少的脏水,赵二怎么对待他们?我们已经无法去揣测了...
潘美一生小小翼翼为官,当时,也只能用沉默表达。就像当年,赵大问他该不该杀柴荣的孩子一样,当时他也选择了沉默。
沉默也是一种无奈的反抗。
后来,王侁怕别人争功,领兵离开谷口,恰恰说明了,当时在军中谁在做主。
而得知杨业兵败,他身边还有几万百姓需要保护,他能不理智的去救人,他输得起吗?
但,不管什么原因,见死不救是无法
北伐开始阶段惊人的顺利,曹彬东路攻克固安南城,田重中路进于飞狐北破辽兵,潘美西路在西陉痛击辽军,克寰州。不久,曹彬又克涿州,潘美克朔州,下应州,破云州,田重的中路军攻破蔚州(今山西蔚县)。
要是按照这个剧本儿演下去,大辽就拿下了!别说收复燕云,连半拉俄罗斯都进了大宋的腰包...
可是大辽怎么可能这么弱鸡呢?辽在当时的综合实力可尤在宋之上的!
在一片的大好的形势下意外发生,主力东路军粮道被切断,曹彬没辙,趁全军战力未衰,撤回到国境之内的雄州。赵二命曹彬在雄州原地待命,保持对幽州的压力,为西路军牵制辽军,等潘美等人完全攻下了山后九州,再与中路军田重会合,出战契丹,进行大决战。
但曹彬听取统下诸将的意见,怕在潘美、田重进中西路连战连捷,自己原地待命捞不着军功,再次进攻涿州。而此时,耶律休哥轻兵疾行,阻击东路军。
东路军因为契丹骑兵的阻击,像蜗牛一样慢才到涿州城下。不过,还不错,拿下了涿州,可是炎暑盛夏,兵士已近疾乏,军粮告急。无奈,只得再次回撤。他刚刚撤到歧沟关,就遭到耶律休哥骑兵的截杀,宋辽两国的主力军团终于发生决战。
辽军气势正盛,宋军却是人困马乏。宋军被打得大败,曹彬收拾残兵,连夜抢渡拒马河,遭到辽军的追杀。被杀,溺死,或被俘,数不胜数。
据史书:“为辽师冲击死者数万人,沙河为之不流,弃戈甲若丘陵。”
契丹大胜后回师山后战场,赵二得到东路军惨败的消息后,又急令田重进和潘美撤军,保全实力。
田重进毫不迟疑,立即后撤,全军安然无恙回到国内。但赵二为了在惨败中能保住最后一点颜面,命潘美的西路军掩护宋军收复四州的百姓后撤回国。
当时蔚州、寰州相继失守,杨业说:“形势变了,没把握不硬拼。要移民,先出大石路(今山西应县西南),事先和云、朔两州的守将约好,把民众迁到石碣谷,再派上千名弓弩手埋伏在谷口,再用骑兵在中路声援,估计任务就差不多能完成了。”
王侁冷笑说到:“想不到啊,率领数万精骑胆子却小到这地步!我们要从雁门关的北川大路进军,要声势浩大(鼓行)地到马邑迎敌。”
你就说这傻货得有多二逼吧,特么的裹胁几万百姓,而且是败退,他居然还要装牛-逼,要一路敲锣打鼓的回去,而且要和辽军正面迎战!
杨业摇头道:“这样败定了。”
王侁的神色变幻,“你不是无敌将军吗?领兵数万,只想着逃跑,你不是有异心吧?”
杨业再没话说,他一时间气愤难当,马上答应出战,但是临行前突然转向搭档了七年之久潘美道:“这次我败定了,我是个降将,早就该死,主上反而让我统兵,今天我就以死战报答。只是你能在陈家谷两侧埋伏下弓箭手吗?我败下来的时候,如果没有接应,全军上下就一个也回不去了。”
潘美和王侁当场答应,并且立即行动,杨业率兵北上主动攻击耶律斜轸,潘美和王侁在陈家谷口亲自率兵伏击。杨业率兵北上主动攻击耶律斜轸,耶律斜轸看见杨业领兵冲过来,命耶律萧挞凛伏兵于路边。等杨业杀过来,耶律斜轸佯装退却,杨业一路追杀,却被耶律萧挞凛伏兵之包围。杨业杀出重围,退至狼牙村。
王侁等人在陈家谷口从凌晨等到将近晌午时分,派人登台眺望,以为契丹军已经败走,想要争功,遂领兵离开谷口,潘美不能制止,率军沿交河(今桑乾河上源)西南行进二十里,得知杨业兵败,为保全军的百姓周全,没有去救援,全军退走。
杨业自晌午力战到傍晚,且战且退,终于退到陈家谷口,却未见半个宋兵的影子,乃顿足垂胸,拊膺大恸,再率部下力战,身上受伤十余处,士卒战死殆尽,杨业仍然手刃数十乃至上百敌兵,因其马重伤不能行,藏匿于深林之中,被契丹将耶律奚底一箭射中,落马成擒,其子杨延玉、部将王贵尽皆战死。
杨业被擒后,辽将敬其英雄盖世,前来劝降。
杨业道:“皇上对我甚厚,我一直以来想通过杀敌捍边来报答知遇之恩,如今,被奸臣嫉恨,逼令赴死,导致王师败绩,真没有面目去见皇帝了。”于是,老英雄视死如归,绝食三日而死!
...
杨业壮烈的赴死,究其责任在谁?不用说,主要责任就在监军王侁。
潘美有没有责任?有!但更多的是无奈。
王侁是监军,监军干什么?就是监视前军统帅的。而且王侁虽是文人,却略懂兵事深得赵二信任。
杨业和潘美是什么人,一个是大宋第一降将,一个是大宋第一战将。而且杨业绰号“杨无敌”,在赵二眼里能力和危险是成正比。
当时仗已经打败了,如果潘美和副将杨业联合起来反对监军,那回国的后果,会被别人家泼多少的脏水,赵二怎么对待他们?我们已经无法去揣测了...
潘美一生小小翼翼为官,当时,也只能用沉默表达。就像当年,赵大问他该不该杀柴荣的孩子一样,当时他也选择了沉默。
沉默也是一种无奈的反抗。
后来,王侁怕别人争功,领兵离开谷口,恰恰说明了,当时在军中谁在做主。
而得知杨业兵败,他身边还有几万百姓需要保护,他能不理智的去救人,他输得起吗?
但,不管什么原因,见死不救是无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