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零三章 威逼利诱(2/3)
:“王小井一家除王小井和已经自尽而亡的王二亮,只余五口人了。”
蔡晟冷哼道:“汾水村共有六人在矿场,事发后无一人回村,可见他们都跟着王小井反叛朝廷,行径如此恶劣,当连坐!”
潘筠摇头叹息道:“若大人无过,自然可以行此强硬手段,传到京中,各位大人说不定还要赞您一声刚烈,可大人您…”
蔡晟连忙道:“我有什么错?”
潘筠似笑非笑道:“贫道久不在县中,昨日一早才进城,但只到城中一日便听得流言无数,大人在民间的名声可不算好。”
蔡晟涨红了脸,气恼道:“那是有人污蔑我…”
“是不是污蔑你我心知肚明,我也不管,”潘筠截断他的话:“我就问大人,您在玉山县百姓中名声极差,这是不是现实?”
蔡晟张大了嘴巴,眼睛瞪大,说不出话来。
潘筠道:“既要救大人,那我们就得扭转您的名声,不然,朝廷御史一旦到达,县衙的库房和账本被烧得再干净,御史风闻奏事,您也别想好过。”
吴师爷闻言快步走上来,凑到蔡晟耳边小声道:“大人,她说的在理。”
蔡晟沉吟:“莫非你有办法扭转本县的名声?”
“当然可以,”潘筠道:“民间对你有误解,全因他们对你不够了解,接下来,只要你做的事符合仁、义、忠,解决他们的困境,过往种种,都可以被当下的事覆盖过去。”
蔡晟看向吴师爷。
吴师爷微微颔首,主动问道:“潘庙祝觉得大人应该怎么做?”
潘筠伸出一根手指:“一,释放这次被叛军连坐的百姓,及其家属;”
蔡晟眯眼,怀疑道:“还说不是为了汾水村的百姓?”
潘筠:“大人也可以不听我的,但您要知道,叛军有五千人,身后是五千户家属,加上邻里连坐…即便叛军中有相当多一部分人不是玉山县人,被牵连几万人,亦令叛军人心惶惶。”
潘筠走下台阶,站在桌子对面与他面对面,直接问道:“大人不如设身处地的想一想,本朝律法严苛,若你身在叛军之中,得知父母妻儿和邻里皆因之故被下狱,你会如何?”
蔡晟想也不想道:“我会立刻下山投降!”
潘筠嗤笑一声:“是吗?投降之后和家人邻里一同上断头台吗?”
蔡晟一噎。
“我不一样,”潘筠微微抬起下巴,盯着他的眼道:“我会更坚定,我会不惜代价,便是踏破山河,也要为家人报仇!”
蔡晟:“你!”
潘筠猛地看向他旁边的吴师爷,逼问道:“吴师爷呢?是和蔡县令一样,还是和我一样?”
蔡县令也立即抬头看向吴师爷。
“我…”吴师爷咽了咽口水,下意识避开了蔡县令的目光。
彼此就都明白了。
蔡县令气得不轻:“你怎么也…”
“蔡大人,”潘筠笑着打断他的话,悠悠地道:“我们才是说了实话的人,而你,未曾从心出发。”
蔡晟沉默。
潘筠:“放人,抚民,不仅可以安玉山县平民百姓的心,亦可以挑拨叛军内部,还可以回转你的名声,一举三得,何乐而不为?”
潘筠抬手。
妙真立刻捧着手中的盒子上前,打开。
潘筠将盒子中的画取出来,随手一展便在桌子上展开,“这是李唐的《采薇图》,是我离开开封时周王送的,我知道,叛军走后县衙缺钱,而安民,钱粮不可或缺,我将此图捐与县衙,就由大人您将它换成钱粮吧。”
看到这幅图,蔡晟眼都直了,他连忙起身,小心翼翼地捧着:“这,这是真的?”
“当然,”妙真倨傲的道:“周王送的,难道会是假的吗?”
这不仅是利诱,更是威胁。
钱老爷眼珠子一转,小跑到蔡晟耳边小声道:“父母大人,潘庙祝身份来历不俗,您来得晚不知道她,她可是官家千金。”
蔡晟眉眼一跳,不可置信:“官家千金?”
“您不记得了吗?今年年初闹得很大的薛潘平反案,京里还有锦衣卫下来查案…”
蔡晟悚然一惊:“那是明县令在的时候案子,与我何干?”
钱老爷低声道:“自是与您无关,案子也已结束,但我听说,她在京城为父伸冤时,不仅见过杨首辅,还见过陛下,周王府、云南沐王府都替她父亲求情来着…”
蔡晟又不是傻子,也就是说,这幅画有可能真的来自周王府,而潘筠和周王府的关系也是真的好。
他瞟过地上碎裂的青砖和桌上的裂痕,表情抑郁,打又打不过,不能将人抓起来,控制住消息;背景也拼不过,除了听话合作,他还能怎么办呢?
蔡晟收下图,僵着脸道:“潘庙祝好意,我代玉山县百姓收下了。我会尽快换成钱粮来安抚百姓的。”
潘筠微微点头,朝外看了一眼天光后道:“今日天色还早,还是要早点放人,也好让他们出城回家去,城中粮食本就不多,再留他们,吃饭更成问题了。”
蔡晟磨了磨牙,瞥了吴师爷一眼后道:“那未时去放人吧。”
吴师爷立即应下。
潘筠微微点头,和妙真妙和道:“你们陪吴师爷走一趟吧。”
妙真妙和应下。
因为妙真妙和陪同,吴师爷就提早出发,午时就过去了。
蔡晟则留下潘筠用午饭,加深一下彼此的感
蔡晟冷哼道:“汾水村共有六人在矿场,事发后无一人回村,可见他们都跟着王小井反叛朝廷,行径如此恶劣,当连坐!”
潘筠摇头叹息道:“若大人无过,自然可以行此强硬手段,传到京中,各位大人说不定还要赞您一声刚烈,可大人您…”
蔡晟连忙道:“我有什么错?”
潘筠似笑非笑道:“贫道久不在县中,昨日一早才进城,但只到城中一日便听得流言无数,大人在民间的名声可不算好。”
蔡晟涨红了脸,气恼道:“那是有人污蔑我…”
“是不是污蔑你我心知肚明,我也不管,”潘筠截断他的话:“我就问大人,您在玉山县百姓中名声极差,这是不是现实?”
蔡晟张大了嘴巴,眼睛瞪大,说不出话来。
潘筠道:“既要救大人,那我们就得扭转您的名声,不然,朝廷御史一旦到达,县衙的库房和账本被烧得再干净,御史风闻奏事,您也别想好过。”
吴师爷闻言快步走上来,凑到蔡晟耳边小声道:“大人,她说的在理。”
蔡晟沉吟:“莫非你有办法扭转本县的名声?”
“当然可以,”潘筠道:“民间对你有误解,全因他们对你不够了解,接下来,只要你做的事符合仁、义、忠,解决他们的困境,过往种种,都可以被当下的事覆盖过去。”
蔡晟看向吴师爷。
吴师爷微微颔首,主动问道:“潘庙祝觉得大人应该怎么做?”
潘筠伸出一根手指:“一,释放这次被叛军连坐的百姓,及其家属;”
蔡晟眯眼,怀疑道:“还说不是为了汾水村的百姓?”
潘筠:“大人也可以不听我的,但您要知道,叛军有五千人,身后是五千户家属,加上邻里连坐…即便叛军中有相当多一部分人不是玉山县人,被牵连几万人,亦令叛军人心惶惶。”
潘筠走下台阶,站在桌子对面与他面对面,直接问道:“大人不如设身处地的想一想,本朝律法严苛,若你身在叛军之中,得知父母妻儿和邻里皆因之故被下狱,你会如何?”
蔡晟想也不想道:“我会立刻下山投降!”
潘筠嗤笑一声:“是吗?投降之后和家人邻里一同上断头台吗?”
蔡晟一噎。
“我不一样,”潘筠微微抬起下巴,盯着他的眼道:“我会更坚定,我会不惜代价,便是踏破山河,也要为家人报仇!”
蔡晟:“你!”
潘筠猛地看向他旁边的吴师爷,逼问道:“吴师爷呢?是和蔡县令一样,还是和我一样?”
蔡县令也立即抬头看向吴师爷。
“我…”吴师爷咽了咽口水,下意识避开了蔡县令的目光。
彼此就都明白了。
蔡县令气得不轻:“你怎么也…”
“蔡大人,”潘筠笑着打断他的话,悠悠地道:“我们才是说了实话的人,而你,未曾从心出发。”
蔡晟沉默。
潘筠:“放人,抚民,不仅可以安玉山县平民百姓的心,亦可以挑拨叛军内部,还可以回转你的名声,一举三得,何乐而不为?”
潘筠抬手。
妙真立刻捧着手中的盒子上前,打开。
潘筠将盒子中的画取出来,随手一展便在桌子上展开,“这是李唐的《采薇图》,是我离开开封时周王送的,我知道,叛军走后县衙缺钱,而安民,钱粮不可或缺,我将此图捐与县衙,就由大人您将它换成钱粮吧。”
看到这幅图,蔡晟眼都直了,他连忙起身,小心翼翼地捧着:“这,这是真的?”
“当然,”妙真倨傲的道:“周王送的,难道会是假的吗?”
这不仅是利诱,更是威胁。
钱老爷眼珠子一转,小跑到蔡晟耳边小声道:“父母大人,潘庙祝身份来历不俗,您来得晚不知道她,她可是官家千金。”
蔡晟眉眼一跳,不可置信:“官家千金?”
“您不记得了吗?今年年初闹得很大的薛潘平反案,京里还有锦衣卫下来查案…”
蔡晟悚然一惊:“那是明县令在的时候案子,与我何干?”
钱老爷低声道:“自是与您无关,案子也已结束,但我听说,她在京城为父伸冤时,不仅见过杨首辅,还见过陛下,周王府、云南沐王府都替她父亲求情来着…”
蔡晟又不是傻子,也就是说,这幅画有可能真的来自周王府,而潘筠和周王府的关系也是真的好。
他瞟过地上碎裂的青砖和桌上的裂痕,表情抑郁,打又打不过,不能将人抓起来,控制住消息;背景也拼不过,除了听话合作,他还能怎么办呢?
蔡晟收下图,僵着脸道:“潘庙祝好意,我代玉山县百姓收下了。我会尽快换成钱粮来安抚百姓的。”
潘筠微微点头,朝外看了一眼天光后道:“今日天色还早,还是要早点放人,也好让他们出城回家去,城中粮食本就不多,再留他们,吃饭更成问题了。”
蔡晟磨了磨牙,瞥了吴师爷一眼后道:“那未时去放人吧。”
吴师爷立即应下。
潘筠微微点头,和妙真妙和道:“你们陪吴师爷走一趟吧。”
妙真妙和应下。
因为妙真妙和陪同,吴师爷就提早出发,午时就过去了。
蔡晟则留下潘筠用午饭,加深一下彼此的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