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六章 殉国(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发一绺绺的黏在脸上,嘴唇干裂。  

她的一双小脚磨出了水泡,跑的踉踉跄跄,背着她的父亲目睹后方之人惨死后,就放弃了她们母女,独自逃命去了。  

穿着布衣的年轻母亲尚有体力,但不足以抱着小姑娘逃命,她把年幼的女儿抱在怀里,一遍遍的说:  

“娘陪你,娘陪你.......”  

她害怕的浑身发抖,脸色惨白,可抱着女儿的手臂却无比坚定。  

“娘,爹为什么不要我们了。”  

母亲脸上流露出悲哀:  

“因为怪物来了,爹没办法保护我们了。”  

小姑娘的表情和母亲是不一样的,她脸上有着希望和笃定,脆生生的说:  

“许银锣会保护我们的。”  

去过酒楼茶馆,看过皮影戏,听过游方郎中讲故事的孩子,都知道许银锣。  

他是保护百姓的大英雄。  

这时,楚元缜御剑下沉,抓起年轻母亲的手臂,把这对母女一起带上天空,继而猛的折转,朝后方掠去。  

巫神没有出手干预,大概是像这样的蝼蚁不值得祂关注。  

“谢谢侠士的救命之恩。”  

年轻的母亲死里逃生,满脸泪水的抱紧女儿,不停致谢。  

只是她说的是方言,楚元缜听不懂,只能意会。  

“你是许银锣吗?”  

小姑娘眨着眼睛,一脸期待。  

楚元缜张了张嘴,说道:  

“是我。”  

小女孩遍布污渍和汗水的脸,绽放出激动而明媚的笑容,就如末日的希望。  

呼.......楚元缜吐出一口浊气,仿佛也得到了心灵的慰藉,他御剑送了母女一段路程,确保她们足够安全。  

巫神的推进速度,在凡人眼里极快,可在超凡高手看来,实则缓慢,因为祂并不是无意义的推进,而是在一点点的蚕食荆襄豫三州地盘,炼出山河印。  

山河印炼成,三州之地便是祂的了。  

随后只要大奉灭国,便可吸收溢散在天地间的气运,容纳山河印,与佛陀还有两尊远古神魔做最后的竞争。  

目送母女俩逃难的背影,楚元缜收回目光,接着心里一动,转身看去,看见了一袭龙袍,头戴冠冕,负手而立的女帝。  

“陛下?”  

这让楚元缜吃了一惊,没料到怀庆竟会亲赴前线。  

“按照这样的速度,三天之后,就会抵达京城吧。”  

怀庆此刻的语气无比平静:“三天之后,雷州多半也败了。”  

楚状元满脸苦涩。  

从雷州到京城,从东北到京城,沿途不知道多少生灵灰飞烟灭。  

怀庆接着说道:  

“海外战况不知,他是我们最后的希望,所以拖延时间,等待他返回是大奉唯一的选择。  

“楚兄,你觉得呢?”  

楚元缜“嗯”了一声,可是如何拖延巫神?除非世间再出一位半步武神。  

怀庆展颜一笑:  

“很好,我们达成共识了。”  

她从怀里取出一封信,以及两件物品,教到楚元缜手里。  

楚元缜低头,那是一块缺了角的黄油玉印,一片干瘪的、被压成片的莲花瓣。  

“替我把它们交给许宁宴。”怀庆低声道。  

楚元缜先是一愣,仔细盯着女帝绝美的侧脸,旋即他读懂了女帝的决然。  

“不,不,陛下,你不该冲动”  

楚元缜话没说完,就被一股至刚至阳的暴力推开。  

怀庆傲然而立,体内冲起煊赫的金光,金光凝成一道龙影,张牙舞爪,朝着远处的巫神发出无声的咆哮。  

远处滚滚涌动的黑云停了下来,接着,一张模糊的面孔从黑云中探出,隔着数百丈,与金龙和怀庆对视。  

怀庆的声音清亮铿锵:  

“朕为大奉国君,当守国门,护社稷,今日携两成国运,挡巫神于剑州边境。楚元缜,速速撤离,不得违抗。”  

她像是宣读圣旨一般,宣布着自己的决断。  

那张模糊的面孔缩回云层,下一刻,滚滚黑云汹涌而来,携带着沛莫能御的伟大,如天倾,如山崩。  

楚元缜眼圈瞬间红了。  

他正要躬身领命,忽听一道声音温和道:  

“臣有异议!”  

楚元缜和怀庆同时扭头,只见两人之间清光升腾,出现赵守的身影。  

“院长?”  

楚元缜愣住了,接着涌起狂喜之色,他带不走怀庆,但赵守可以。  

“陛下,臣来吧!”  

赵守面带微笑:“主辱臣死,臣未死,岂能让陛下去抛头颅洒热血?”  

不等怀庆拒绝,他吟诵道:  

“不许动!”  

怀庆果然僵在原地,难以动弹。  

赵守看了一眼汹涌而来的黑云,笑道:  

“陛下说,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可许宁宴也说过,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臣觉得,许银锣说的,是读书人该做的事。  

“陛下以为如何?”  

怀庆没有作答,眼里闪过一抹悲凉。  

赵守轻轻一挥手,身上的绯袍自动脱离,并把自己折叠整齐,浮在空中。  

“唉,这官还没做够啊。”  

这位大儒恋恋不舍的摸了摸官袍,接着挥手,让它落于楚元缜面前。  

他最后说道:  

“陛下,大周末期,大儒钱钟以身撞毁大周国运,这才有了大奉六百年的江山。  

“今日,我赵守效仿前辈,希望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