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狭路相逢(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我们.......在这里.......过了三天.........外界是........不是,过了.......一个月?”  

九尾狐一边看着许七安,缓慢的切割空间,一边开口说话。  

两人前进的速度不快,但相比一步一脚印前行的荒,已经是优势占尽。  

“大概吧.......”  

许七安停了一下,说道:  

“我突然想到一个问题。”  

九尾狐耐心的等他说完这句话,回应道:  

“什么问题,还有,为什么不看我。”  

“扭个头需要大半天,太吃力了。”许七安给出朴实无华的理由,然后说道:  

“难以置信,拥有如此强大灵蕴的神魔是怎么死的?”  

空间转换需要全神贯注的去操作,而且和他目光所及有极大联系,许七安想转换哪一处的空间,必须他亲眼见到才行。  

如果侧头看九尾狐,转换的空间就是她那个方向,这会偏移轨迹。  

九尾狐想了想,回答说:“每一位超品拥有的力量都无法揣测,这位掌控世间法则的神魔未必有多强,如果荒陷入这种领域中,施展天赋神通吞噬一切,你说这片空间的时间缓慢法则还能维持吗?”  

许七安没再说话,认同了九尾狐的说法。  

后者因为无聊,反而来了谈话兴致,低声道:  

“监正说,神魔岛的中心有第一次大劫的关键,你说这座岛存在的意义,是不是为了存储那件东西?”  

许七安立刻纠正她:  

“存储两个字用的不对,是谁存储它?”  

见银发妖姬沉思不语,他发散思绪,接着说道:  

“不过你的想法值得深思,这座岛为何会在归墟,岛内的那东西从哪里来,为何会让神魔自相残杀。还有,为何第一次大劫和第二次大劫会不同?  

“两次大劫的改变在哪里?”  

九尾狐摇着头:  

“也许要见到那个东西,才能明白一切,监正说过,看到它,我们就能理解它。”  

许七安掠过这个话题,一边带着九尾狐传送,一边说道:  

“近来心神不定!不知是否错觉,耳边总是出现幻听。”  

“幻听?”九尾狐一惊。  

“耳边梵音阵阵,总是有人不停的唤我至高佛。”许七安沉声道。  

.......银发妖姬觉得他又在骗人了。  

京城,浩气楼。  

“仲夏了。”  

鬓角微霜,容貌清俊的魏渊坐在案后,看了一眼对面的绯袍老者,微笑道:  

“是时候收网了。”  

一袭绯袍的赵守身姿笔挺,戴着官帽,不复往日鬓发垂落的不羁模样,颔首道:  

“消息传递、人员组织都需要时间,此时收网正好能赶在佛法大会之前削弱佛陀的气运!西域大乘佛法教凝聚了多少信徒?”  

魏渊大大方方的给出机密情报:  

“根据上次传回来的情报,西域底层百姓中,暗中信仰大乘佛法教的人已经超过三十万。”  

至于现在,只会更多。  

三十万.........赵守抽了一口凉气,“怎么会那么多?”  

魏渊却摇头,道:  

“陛下要是听到这句话,会请你去户部的库银里转一转。”  

赵守不太理解的皱了皱眉。  

魏渊当即把“信教送银子”、“拉亲朋好友信教也能分银子”等计策告诉了赵守,为了保密,朝廷里知道这件事的他和怀庆,连户部尚书、侍郎都不知道。  

因为银子走的不是户部,而是南北三处的关市。  

当然,底下办事的人除外。  

“难怪,户部尚书私底下抱怨银子收不上来,写折子弹劾负责三处关市的官员,结果总是被陛下压下来。”赵守恍然大悟。  

魏渊喝了一口茶:  

“世间最强的力量永远是银子,再加上度厄罗汉过去两年里的努力,三十万信徒并不多。”  

除了以上两种原因,大乘佛法适合传教、传播的特性也至关重要。  

它更容易被底层的百姓认可。  

赵守一边欣喜,一边皱眉:  

“我们是不是低估大乘佛法的传播力?若立大乘佛教为国教,假以时日,大乘佛教会在中原遍地开花,难以遏制。”  

魏渊丝毫不慌,微笑道:  

“大乘佛教与西域佛门不同,不会出现菩萨和佛陀这个层次的强者。再说,大乘佛教信仰的是度厄,以及至高佛许宁宴。”  

赵守略一沉吟,便放心了。。  

缺乏顶尖强者,意味着可以遏制、打压,限制发展。  

信仰的是许宁宴,则能让大乘佛教处于可控范围,不至于养虎为患。  

魏渊接着说道:  

“此番寻赵大学士来此,是想与你商议如何把那三十万,甚至更多的西域人迁到中原。”  

这是一项浩瀚的工程,单是护送和后续的安排就不是一般势力能搞定,只有大奉这样的王朝才有相应的国力。  

赵守端着茶杯,缓缓道:  

“去年的寒灾和云州叛军影响甚大,中原至今还没恢复元气,人口锐减,田地荒废,虽让人痛惜,但于此时而言,恰是机会。  

“大奉有足够的土地安顿大乘佛教信徒。  

“但大规模迁徙必定闹出动静,最好是分批东奔。至于粮食方面,仲夏已至,秋收不远,倒是不怕养不活这些人。”  

另外,迁徙到中原的西域人可以成为重要的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