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战后总结(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佛像头顶,一轮大日缓缓升起。  

霎时间,天地间充斥着纯正威严的佛光,整个世界仿佛成了佛国。  

这轮大日的光芒,刺穿了天空的旋涡,让云层崩散,让漫天乱舞的沙尘暴停止,尘土化作熔浆坠落如雨。  

天空因此下起了火雨,大部分火雨还未落地,便又化作飞灰,飘飘扬扬。  

场面瑰丽而壮观。  

金刚法相在佛光的照射下,快速“熔化”,从皮层到血肉,一寸寸化作飞灰,又在刹那再生,如此反复。  

“吼!”  

神殊愤怒而凄厉的咆哮声震动八荒。  

咚咚咚........地面震动,神殊法相大踏步前行,向着大日前行。  

他走的不快,每一步都像是负重前行,每一步都掉落无数灰烬,渐渐的,地面出现一排漆黑出油的脚印。  

他承受着难以想象的痛苦。。  

纳兰天禄闭上眼睛,泪如雨下:  

“据说佛陀有九大法相,为何只能施展大日轮回法相?是因为封印还在?巫神似乎无法透出这么强大的力量啊。  

“这说明佛陀挣脱封印的程度远胜巫神,这可不妙,想杀伽罗树,难了。  

“大日轮回法相能轻易杀死半步武神之下的所有超品.........  

“唔,神殊刚刚重组身躯,战力也不在巅峰,他如果能近身佛陀,或许还有希望。不然,今日半步武神重现于世,但注定是昙花一现。”  

大奉和万妖国处心积虑的想要夺回头颅,佛门也在等待他们自投罗网。  

“现在,就看谁的底牌更多了,手段更强。两虎相争,必有一伤,对我们巫神教来说,是稳赚不赔的好事。”  

纳兰天禄抹了抹眼泪,运转血灵术,缓解眼球的刺痛。  

神殊缓慢而坚定的走了十余步后,频率开始减缓,每次迈步都需要蓄力数秒,难以想象的高温烧灼着他的身躯,而更可怕的是其中蕴含的佛力。  

这股存在于微观层面的力量,钻入神殊的身体,摧毁着他的身体细胞,瓦解他作为生命体、基因里最细微的结构。  

渐渐的,漆黑的金刚法相烧出了颅骨,眼眶空洞,只剩两团灵魂之火燃烧。  

他很久都没有迈出一步了。  

九尾天狐极目远眺,美眸泪水直流,秀眉紧蹙,急道:  

“这轮大日比先前那次的要强很多。”  

她流泪不是因为神殊遇到危险,而是直视“烈日”,眼球被佛光刺伤,才流下泪水。  

阿苏罗同样热泪滚滚,沉声道:  

“没关系,我们还有底牌!”  

话虽如此,他心里难免焦虑,倒不是担心神殊,神殊现在已经重返半步武神境界,即使是超品也别想轻易杀死神殊。  

可对方毕竟是超品,哪怕有详细的计划,也不可能万无一失。  

神殊头顶,出现一道身影,没穿衣服。  

衣服在他现身的刹那,便被大日轮回法相的力量烧毁。  

李妙真、阿苏罗九尾天狐等超凡,纷纷站起身,死死盯着,尽管泪水滚滚而下,眼球刺痛难耐,仍不愿错过任何细节。  

这就是阿苏罗说的底牌,在他们的计划里,接下来是最后的手段了。  

成与败,在此一举。  

“许,许七安?”  

远处观战的纳兰天禄一愣,心说他这是找死吗,一品武夫再强大,也无法持续承受大日如来法相的“炙烤”。  

半步武神都快后继无力了,就凭他区区一品武夫?  

但接下来的一幕,让纳兰天禄瞠目结舌,站在神殊头顶的许七安,被神殊吞噬了。  

虽然大日轮回法相的光芒太过刺眼,但他仍看清了这个细节。  

纳兰天禄看的没错,但这不是吞噬,而是短暂的融合。  

在一品武夫的领域里,这叫做“肉身夺舍”,融合目标的血肉,占据对方的身体。  

只不过和元神夺舍不同,血肉夺舍没有那么残酷,夺舍者可以选择潜伏,把主动权交还给宿主。也可以选择和宿主同存,同时掌控身体。  

夺舍后,也能凭借对自身血肉的掌控力,强行分离。  

这一招,只有层次极高的武夫才能使用,神殊的右臂当初就是这么对许七安的。  

“肉身夺舍”唯一的缺点是,生命力、体力可以互补,但战力和境界却难以增强。  

因为神殊比许七安强大,是向下兼容,容纳一品武夫并不能拔高半步武神的上限。  

融入许七安后,漆黑的金刚法相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变化,烧红的颅骨重新长出血肉,身体各部位的血肉快速增生。  

他获得了许七安的力量,也获得了不死树的灵蕴。  

大日轮回法相的力量持续不断的烧熔血肉,但再生能力让两者之间处于相对平衡状态。  

短期内,这轮大日再难对神殊造成重创。  

咚咚咚........终于,他走到了佛陀面前,漆黑法相二十三条手臂合拢,握住了佛陀头顶的大日。  

接着,最后一条手臂朝后伸出,许七安的声音回荡在西域的旷野上:  

“刀!”  

赵守手里的儒生刻刀,呼啸而出。  

飞行途中,它从散发微弱清光,变成一道宛如陨星的光团,清光澎湃,让清气盈满乾坤。  

这把刻刀鲜少爆发出如此强大的力量。  

这一刻,它仿佛才是真正的超品法器。  

赵守眼里映出清辉,心情一阵复杂,他看向九尾天狐,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