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另有其人(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佛门的灭妖之战中,神殊也不会站在万妖国这一边许七安点点头,思考着各自细节时,忽听白猿护法沉声道:  

“青木护法的心告诉我:老朽怀疑国主和神殊是老姘头了。”  

石窟内陡然一静。  

白猿护法大吃一惊,被这条信息震到了,忙说:  

“这是青木护法说的,与我无关!”  

青木护法脸色涨红,墨绿色的头发一张张竖起,每一根头发都充盈绿色能量,他握住藤蔓拐杖的手,紧了又松,松了又紧挣扎了片刻,青木护法吐出一口气:  

“老朽不与你一般见识。呵,没错,当时我们一群小妖确实腹诽过国主和神殊大师的关系。  

“只是小国主是最好的证明,小国主是血脉纯正的九尾天狐。”  

白猿护法蔚蓝色的眸子,清澈不含尘埃的看着青木护法,淡淡道:  

“你的心告诉我:所以老朽怀疑他们是老姘头。”  

老姘头本来就没有名分,见不得人石窟内再次安静下来。  

青木护法默默握紧藤蔓拐杖,开启了猎杀时刻。  

一白一绿两道流光,追逐着冲出石窟,消失在天际。  

“袁护法的天赋神通本身就能看穿人心,偷学了佛门的他心通后,便超出了四品境的范畴,这让他有些难以驾驭。所以时常不顾场合的乱说话。”  

浮香,不,夜姬低声解释。  

他这是时常乱说话吗,他这是放飞自我了许七安“嗯”了一声,没多做评价。  

夜姬吩咐石窟内的妖女,道:  

“你们都出去守着,不经允许,不得入内。”  

待妖女离开,她见情郎思虑慎重的模样,柔声道:  

“怎么了?”  

许七安搂着夜姬紧致的小腰,却没有心情感受她美好的娇躯,脸色凝重的说:  

“你可能不知道,佛陀,早就被儒圣封印了。”  

“什么?!”  

夜姬脸色一滞,瞳孔微微放大,许七安能听见她心脏在这一刻骤然加快。  

儒圣为什么要封印佛陀?  

如果佛陀已经被儒圣封印,那么当年出手的是谁?  

夜姬心里一寒,莫名的冷意从脊背升起,让她打了个哆嗦。  

“那就不能是儒圣后来封印的吗。”  

努力适应靠枕的白姬,闻言后,插了一嘴。  

虽然它还是只幼崽,但智商好歹过关了,能听出这个秘辛中蕴含的恐怖。  

夜姬微微摇头:  

“儒圣的寿命只有八十二,已经故去一千多年,而佛妖之战,是五百年前。  

“许郎,这方面你擅长,你怎么看?”  

情郎在身边,让她觉得有了靠山,下意识的求助。  

许七安分析道:  

“我有三个猜测,但都存在悖论,缺乏足够的线索。”  

顿了顿,见夜姬一双明眸柔柔凝视,他缓缓说道:  

“要么是佛陀已经挣脱封印;要么当年出手的另有其人;要么是神殊一手主导了万妖国的毁灭。  

“佛陀和巫神是一起被封印的,巫神近来才渐渐挣脱封印,同为超品,佛陀应该不可能在五百年前就挣脱了封印吧。  

“如果是另有其人的话,那就有点细思极恐了。但这个可能性不大,因为现在十万大山被纳入西域版图,成了佛门的地盘。气运加护于佛门,如果当年出手的是某位存在,那他的目的是什么呢,总不是单纯的给佛门做嫁衣吧。  

“至于神殊主导的万妖国毁灭,嗯,如果这样,那神殊又是被谁分尸的?佛陀都被封印了,还有哪位存在能分尸半步武神?”  

夜姬点点头,忧心忡忡道:  

“娘娘知道佛陀被儒圣封印这件事吗?”  

许七安沉吟道:  

“不好说,你们娘娘深不可测,我对她并不了解。但儒圣封印佛陀之事,九州知者寥寥无几,若非儒家扛把子告诉我,我也不知道还有这样的内幕。”  

五百年前的“甲子荡妖”战役,迷雾重重,隐藏着更深层的秘密。  

“白姬,联络一下你们娘娘。”  

许七安道。  

白姬懒洋洋的不愿动弹,稚嫩童音说道:  

“夜姬姐姐也能联络娘娘,你让她去干活嘛。”  

一个家庭里,活儿当然是年纪大的做,它作为最小的妹妹,就要负责可爱就好了。  

姐姐们就会“哇,小宝贝”的叫着,对它爱不释手,各种投食。  

浮香也能联络九尾狐许七安眉头一挑,审视着老相好朝阳升起,苗有方盘坐在山谷,面对熊熊篝火,嘴里咬着草根。  

红缨手里烤着两只大鸟,他去接苗有方时,顺手捕猎来的。  

“太客气了,太客气了”  

苗有方享受着贵宾级的待遇,有些不好意思。  

“应该的应该的,苗兄是许银锣的弟子,那也是贵客。招待贵宾,让贵宾吃好喝好,是我方责无旁贷的义务。”  

红缨一点都没有四品高手的风范,像是一个擅长应酬的官场老油条。  

说话间,他见苗有方目光不停审视洞窟口的两名女妖,当即招招手:  

“你俩过来。”  

两名女妖犹豫一下,迈步过来:  

“红缨护法有何吩咐。”  

红缨一脸责怪,道:  

“榆木脑袋,当然是招待我们的贵客用膳了。苗兄随着许银锣南征北战,是人族中的大人物,你们一定要好好招待,要是有不周之处,看我怎么罚你们。”  

这只鸟妖竟然这么会来事苗有方顿时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