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十万大山(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青木长老点头,沉声道:“夜姬长老,伤你的人可是度厄罗汉?”  

夜姬轻轻摇头:“是阿苏罗。”  

阿苏罗?白猿和红缨两位新生代护法相视一眼,从彼此眼里看到了疑惑。  

这个名字闻所未闻。  

活了无数岁月的青木长老,脸色陡然大变:  

“阿苏罗,修罗王幼子?他不是早就陨落了吗。”  

夜姬亦是困惑茫然,无法回答。  

红缨问道:“青木护法,阿苏罗是谁?”  

青木长老脸色变幻,隔了一阵,才缓缓道:  

“阿苏罗是阿修罗的另一种叫法,它是一个称号,只有修罗族中最强大的战士才能拥有。  

“上一代的阿苏罗是修罗王。自从修罗王被佛陀以封魔钉镇在阿兰陀山底,身死道消后,修罗王的幼子便成了新一代的阿苏罗。  

“他目睹了父亲和兄长的惨死,为了族群的延续,带头皈依了佛门,最后修成罗汉果位。  

“他非常强大,在当时被誉为菩萨之下,佛门战力第一人。  

“阿苏罗本身就是极其强大的战士,皈依佛门后,苦修金刚神功,凝练金刚体魄。而后因修行金刚法相失败,专修禅师体系,得证杀贼果位。”  

罗汉果位加金刚体魄.........仅是听其描述,红缨护法就能想象那位阿苏罗的强大和可怕。  

白猿护法道:“他后来陨落了?”  

青木长老点头:  

“当年的佛妖之战中,他被我们的国主亲手斩杀。”  

说到这里,浑身绿色的老者看一下夜姬,道:  

“岂料他竟没死,这可比度厄罗汉要棘手多了。国主谋划的事,恐怕难以继续。”  

前一个国主,指的是当年万妖国的国主。  

后一个国主,指的是如今的国主,当年的公主。  

夜姬望着红缨,道:“红缨护法,见到熊王了吗,可有请他出山?”  

见众人看来,红缨苦笑摇头:  

“熊王要睡觉,不愿意跋山涉水,我没能请动他,不,我甚至不敢靠近他.........”  

雪上加霜的情报。  

青木护法叹息一声:“为今之计,是想办法拔除夜姬长老体内的力量,保命要紧。”  

夜姬撑起身子,道:“尔等先出去,我要联络娘娘。”  

红缨护法等人如释重负,退出了石窟。  

夜姬掀开轻裘,从床底拉出一只木箱子,取出一尊巴掌大小的狐头青铜香炉;一根黑色的的香。  

她搓亮黑色的香,插入香炉。  

青烟袅袅,夜姬深吸一口气,将青烟吸入鼻中。  

俄顷,一股强大的意志从她体内苏醒,左眼的清光溢出,右眼如常。  

“杀贼果位........”  

娇媚性感的声线,从她红唇里飘出:“你遇到了谁?”  

夜姬低声道:  

“娘娘,我在南法寺遭遇了阿苏罗,他竟没有殒落。  

“昨夜我潜入南法寺,探查阵法位置,做最后的确认,看见了守在阵法之外的阿苏罗。  

“当时我与他相隔甚远,他仅是一声冷哼,便将我击伤。若非我遁术高超,怕是回不来了。”  

九尾天狐默然片刻,啧了一声:  

“娘当年没有杀死他?我明白了,是掌控“大轮回法相”的广贤菩萨保住了他,送他转世重修。只有这样,他当时才有一线生机。  

“五百年后归位。”  

夜姬愁眉不展:  

“请娘娘救我。  

“解印神殊的计划,恐怕难以执行了,除非娘娘回归。”  

九尾天狐笑道:  

“我可救不了你,我的意志可以压制杀贼果位,但你无法一直承受我的意志俯身。两日之后,必死无疑。  

“至于我们的计划,呵,云州逆党已经称帝,中原的正统之争蓄势待发,伽罗树菩萨必定出山,而佛门损失了度难和度凡,以及度情罗汉。  

“琉璃菩萨被监正打伤,广贤和度情坐镇阿兰陀,南疆佛国正是空虚之时。现在不解开封印,更待何时。”  

夜姬苦涩道:“奴婢死不足惜,只是,只是熊王并未如约而来,以我等微末道行,纵使粉身碎骨,也无法完成娘娘交代的任务。”  

九尾天狐笑吟吟道:  

“你可不想死,你现在惜命着呢。”  

夜姬脸色微变。  

九尾天狐继续道:“那只懒熊不来便不来罢,本座给你找了一位帮手,即日就到,耐心等待着吧。伺候好他,或许可以救你一命。”  

夜姬警惕道:“谁?”  

九尾天狐促狭笑道:“到时便知,啧啧,如此花容月貌,本座早就准备好待价而沽,安心等待吧。”  

夜姬左眼的清光收敛,黑色的香熄灭。  

她盘坐在桌边,沉默许久,脸色略显沉重的把香炉和香收好。  

随后吩咐侍立在石窟外的妖女去请三位护法。  

等红缨等人返回,夜姬盘坐在床榻,语气冷淡:  

“娘娘说,近期会有人来相助,尔等耐心等待。”  

三位护法神色一喜,红缨追问道:  

“是何方神圣?”  

夜姬脸色更冷,淡淡道:“不知。”  

咦,夜姬长老似乎很不开心红缨敏锐察觉到她的态度变化。  

白猿看他一眼,道:  

“夜姬长老,红缨问您,为何不太开心?”  

夜姬蹙眉,望着红缨,不悦道:“多事!”  

鸟妖张了张嘴,无言以对。  

浮屠宝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