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五章 剑来(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常情,不必介意,不必介意........  

“至少,至少这是我和他之间的事,旁人并不知道这些。”  

突然,一段记忆呈现,只见某个房间里,桌边,坐着临安怀庆李妙真以及监正的两个女弟子。  

“我知道你们中,有人喜欢许郎,有人对他抱有好感,有人对他芳心暗许。但今夜之后,本座希望你们收起不该有的念头。”  

“许郎,你说句话呀。”  

洛玉衡宛如一尊石塑,在风中寸寸风化。  

她无喜无悲的静坐许久,某一刻,探出右手,没有情绪起伏的声音说道:  

“剑来!”  

锈迹斑斑的铁剑从池水里飞出,把自己送入洛玉衡手里。  

国师驾驭着金光冲出灵宝观,她去的果决,去的壮烈,仿佛是奔赴战场的女将军,带着玉石俱焚的勇气。  

许府,婶婶边打哈欠,边教训精力过剩,一大早起来吵闹,把她闹醒的小豆丁。  

“你能不能省点心,天没亮你就闹腾了,老娘供你吃供你穿,就是让你一大早搅人清梦的?”  

婶婶掐着腰,舌灿莲花。  

小豆丁站在她面前,低着头,虚心认错。  

“你知道错没有。”  

“知错了。”  

“下次还敢不敢?”  

“不敢了。”  

“说,你错哪里了。”  

“娘,我哪里错了?”小豆丁不懂就问。  

婶婶一口气差点没喘过来,无力的坐倒,一手抚额,心力交瘁道:  

“出去出去,老娘不想看到你。”  

“好哒!”许铃音蹦蹦跳跳的往外跑。  

“娘,有神仙。”  

她停在厅门口,大叫道:“好漂亮的神仙。”  

婶婶茫然的走过去,只见厅外的小院里,站着一位身穿羽衣,手提生锈铁剑,美貌绝伦的女子。  

婶婶自己就是小仙女,一看到这位女子,就涌起了“同类”的共鸣。  

“许七安呢?”  

女子一字一句道。  

她面无表情,但声音是从牙缝里挤出来的,有些咬牙切齿的感觉。  

婶婶不认识这个女子,尽管她对国师的名头如雷贯耳。  

“宁宴天没亮就走了。姑娘是哪位,寻他何事?”婶婶谨慎回答。  

“可有说去何处?”洛玉衡脸色沉的可怕。  

“没有。”  

婶婶刚回答完,瞳孔里映出金光,那女子驾着金光飞走了。  

距离京城遥远的西北方,官道,慕南栀骑乘在小母马背上,她双手撑在马鞍,披着狐裘大氅,眯眼远眺。  

身边还有两骑,分别是苗有方和李灵素。  

前者是许七安的跟班,因此追随着他。后者,圣子的本次江湖游历,最终目的就是定在京城。  

京城有人宗道首洛玉衡,有大奉第一美人镇北王妃,有教坊司的一众花魁等等。  

可惜世事难料,京城对他来说,不过是一个伤心地。  

既然如此,只好重新踏上游历江湖,太上忘情的旅途。  

可是,天宗如今要捉拿他回山禁闭,甚至会有更不好的事情发生。  

李灵素觉得,自己已经被逼的走投无路,想要度过来自师门的劫难,唯有太上忘情。  

而在太上忘情之前,明显跟着许七安更安全,能解决来自红颜知己和师门双方面的压力。  

至于师妹李妙真,她为了证明自己没有偷偷仰慕许七安,决定远离渣男。  

但李灵素嗅到了一丝不妙的气息,以师妹的性格,如果真的和许七安清清白白,她反而会结伴游历。  

可恶的许七安!  

“杨兄,我会负责盯着他,把他做过的事,巨细无遗的转述给你。”  

晨光里,李灵素扭头眺望京城方向。  

他跟着许七安最后一个原因,就是受结拜兄弟杨千幻之托,暗中监视许七安。  

苗有方见两人都在眺望京城方向,纳闷道:  

“徐前辈为何不与我们同行?”  

在外面,保险起见,得称呼他徐谦。  

慕南栀回复道:“他说去见个人。”  

“什么人?”  

“一个对他恩重如山的人。”  

“哦哦。”  

李灵素趁机插入话题,道:“徐夫人,那只小狐妖呢?”  

他依旧倾慕着大奉第一美人,只不过她既然名花有主,圣子也只能把仰慕之情埋藏在心底。  

当然,他能有这么大的觉悟,与慕南栀现在平庸的外表有关。  

倘若王妃以真面目示人,没有男人能抗拒她的魅力,就算她男人是许七安,也会有数之不尽的好汉悍不畏死的挥舞锄头。  

慕南栀嘴角一挑:“我托它去给几个小贱人传递消息。”  

某人业火灼身期间,会被“七情”折磨,变的不像自己。  

慕南栀答应过她,替她保密,不透露给任何人。  

反正白姬不是人........  

而白姬大嘴巴乱说出去的话,和她慕南栀有什么关系?  

洛玉衡在京城地界巡视一圈,没有发现许贼的踪迹,凝神感应那枚护身符,发现与它失去了联系。  

也就是说,她再也找不到许七安了。  

“下个月再找你算账!”  

洛玉衡磨了磨牙。  

她驾着金光返回灵宝观。  

前脚刚回来,后脚就有弟子前来,站在小院外,高声道:  

“道首,临安殿下、怀庆殿下,还有天宗的李妙真,派人给您送了三封信。”  

洛玉衡微微蹙眉,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