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一章 召唤(3/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记的嗯,不妨抄首诗给他们,也不好一宿又一宿的白嫖他们.........想到这里,许七安沉吟道:  

“确实想到一首诗。”  

对,是想到一首诗,我只是诗词搬运工。他在心里补充。  

三位大儒狂喜。  

这个时候,他本该豪气的来一句:笔墨伺候。  

只是毛笔字写的太差,手头又没炭笔,便没有献丑,像模像样的在室内踱步,看见窗户外,绿油油的竹叶时,假装眼睛一亮,道:  

“有了。”  

赵守眼睛同样一亮,问道:“是否与竹有关?”  

院长似乎很喜欢竹子........许七安颔首:“是。”  

闻言,赵守顿时挺直腰杆,从略有兴趣,升级到倍感期待。  

许七安略作回忆,想起了这首诗的全文,但在赵守和三位大儒眼里,他这是在酝酿。  

“咬定青山不放松。”  

已经知道是咏竹诗的赵守,细细品味起来,这一句里,“咬”字是精粹,仅一个字便凸显出竹的苍劲有力。  

“立根原在破岩中。”  

赵守微微颔首,这是对上一句的补充,同时体现出竹子在艰苦环境中展现出的坚毅。  

“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  

院长赵守呼吸有些急促,后面两句,则是描述竹子对外界压力的态度,哪怕经历无数磨难,依旧不屈不挠。  

梅兰竹菊里,他独独钟情竹子,否则不会把居所建在竹林。  

赵守以前也曾作诗咏竹,但相比起许七安的这一首,他得承认自己落了下乘。  

一诗两联,从内到外,几乎把竹子坚韧不拔的品性描述的淋漓尽致。  

不愧是大奉诗魁这位儒家高品修士,心里喟叹。  

“此诗意境和辞藻虽欠缺了些,却是罕见的咏竹诗。”李慕白赞道。  

“愚蠢,此诗咏出了竹的坚韧不拔和顽强朴素,辞藻华丽反而落了下乘。”张慎抨击道。  

“乍一看是咏竹,实则以竹喻人,妙啊,妙啊。”陈泰抚须长笑。  

三位大儒点评结束,立刻看向许七安:“这首诗可有名字?”  

许七安当即便知他们打的什么主意,笑着摇头:“未曾命名,故需老师们润色。”  

三位大儒默契的后退几步,警惕的看着彼此,酝酿着如何争夺署名权。  

就在这时,只听赵守长笑三声,道:“就让我来为此诗命名吧。”  

张慎等人,脸色僵硬的扭动脖子看他。不是说好看不上许宁宴的诗的?  

赵守皱了皱眉,不悦道:  

“尔等看我作甚,这首诗难道不是许宁宴借咏竹喻我?老夫坚守云鹿书院数十年,便如这竹子一般,咬定青山不放松,任尔东西南北风。”  

说罢,不等三位大儒反应的机会,说道:“退出三百里,别打扰我写诗。”  

话音方落,三位大儒消失的无影无踪。  

赵守铺开纸张,心情激动的提笔,边写边感慨道:“好诗,好诗啊,老夫人生圆满了。嗯,宁宴啊,此诗是你所作,但我这个授业恩师在旁指点润色,对否。”  

这时,三位大儒身形闪现,怒道:“院长,住手!”  

赵守挥挥袖子:“退出五百里。”  

大儒们消失了,下一秒,他们又出现了,怒吼道:“无耻老贼,我等与你不同戴天。”  

“看来你们是许久没有活动筋骨了,罢罢罢,老夫帮你们一把。”  

“我们可不是吓大的,三品又如何,我等联手可不怵你。”  

“呵,不是老夫瞧不起尔等,便是再来十个,我也能轻易镇压。”  

许七安拉着钟璃逃走了。  

清云山的山顶,清气冲霄,吹散云层,四道身影在高空中打的你来我往,见招拆招。  

动静闹的太大,立刻惊动了书院里的学子和夫子。  

“院长和大儒们怎么打起来了?”  

“这,这是怎么了,好端端的为何大动干戈,可别祸及我们啊。”  

“三位大儒打架是挺常见的,只是,院长怎么也动起手来。到底发生何事?”  

“三位大儒打架也不常见,前几次都是因为争夺许诗魁的诗。”  

这时,有人小声说道:“我,我刚才好像看见许诗魁带着一名女子去了院长的竹林。”  

不会吧.........四周猛的一静,学子和夫子们脸皮火辣辣的。  

另一边,许家女眷歇脚的小院里,李妙真和楚元缜猛的抬头,仰望高空,心里一阵阵悸动。  

“不用管,定是大哥又作了诗,三位大儒打起来了。”许二郎摆摆手。  

这可不像是四品高手能制造的动静啊........李妙真和楚元缜心说。  

两人便没在意,继续听许二郎说话。  

“铃音有一个很奇怪的天赋,她不想学的东西,便学不进去,哪怕再怎么教也无济于事。所以你们别想着自己是特殊的,认为自己能教她启蒙。”  

许二郎差点就没说:你们别自取其辱。  

李妙真摇摇头:“那不行,之前借宿许家,我答应过许夫人,要帮忙教导铃音,后来因事耽搁,如今万事已了,正好兑现承诺。”  

楚元缜笑了笑,聪明人见多了,偶尔见一见资质愚钝的,也不失为一种乐趣。  

许七安和钟璃返回小院,察觉到院内气氛有些僵凝,李妙真坐在小板凳上,漂亮的脸蛋有些呆滞,瞳孔涣散。  

像极了失恋中的女孩,沮丧颓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