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头脑风暴(3/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你还有时间去查这个案子。”  

怀庆和四皇子同时看向许七安。  

四皇子拱手作揖:“劳烦许大人了。”  

许七安没搭理他,目光转到怀庆身上。  

这位莲花般素雅高洁的公主殿下,宛如秋水的眸子仔细审视他,“伤势如何?”  

她没有提案子的事,而是关心许七安的伤势。  

看在你诚恳认错的份上,就不离婚了.......许七安“嗯”了一声,“谢公主关心,卑职无碍。”  

顿了顿,接着说道:“福妃案里,皇后确实有充分的动机和理由构陷太子。而根据我昨天查出来的线索,幕后真凶也确实指向皇后。”  

四皇子激动打断:“不可能,母后不会做这种事。”  

“殿下别急,我还没说完。”许七安望着怀庆,问道:“陛下可有什么证据?”  

怀庆摇头:“没有,是母后自己承认的。”  

许七安皱眉:“这就奇怪了,如果陛下没有证据,皇后为什么要承认?既然皇后都承认了,她又为什么还要派人暗杀我?”  

这就存在悖论了。  

四皇子叹息道:“正因为不知道,所以才来找你。许大人,你屡破奇案,如果京城还有谁能短时间内查出真相,还母后一个清白,那么个人就只有你了。”  

许七安喝下入座后的第一口茶,缓缓道:“我刚开始接手案子时,觉得福妃案不过两种可能:一,太子确实酒后乱性,害死了福妃。  

“二,有人构陷太子,谋夺东宫之位。  

“勘察过福妃的清风殿后,我可以断定,太子确实是被冤枉的。那么这个案子就属于第二种可能,有人想构陷太子。  

“顺着这个思路往后查,各种线索无一不是指向皇后娘娘。坦白与两位殿下说,就在刚才,我也在怀疑皇后,怀疑是她派刺客暗杀我。  

“但得知皇后承认自己是幕后真凶,我突然对这个案子产生了怀疑。那么母后主使者的目的,就不是构陷太子那么简单,是一石二鸟。  

“但我有个疑问,皇后深居简出,四皇子也不是太子,幕后主使者为什么要把矛头指向皇后,图的是什么?总不能是后宫之主的位置吧。”  

有一个禁欲十多年的皇帝,后宫之主的宝座有意义吗?  

魏渊放下茶杯,叹口气:“首先,四皇子不管是不是太子,他都是陛下的嫡长子。其次,幕后主使者是冲我来的。”  

“???”许七安茫然的看着他。  

魏渊沉默了一下,解释道:“魏家与上官家是世交,皇后复姓上官。”  

这样啊,也就是说,魏渊和皇后是政治盟友,属于皇后的“外戚”.......难怪怀庆公主是魏渊的半个徒弟.......所以福妃的案子,表面上是构陷太子,其实针对的是魏渊?  

魏渊毫无疑问属于四皇子党......一个福妃案同时搞定太子党和四皇子党,厉害了......许七安暗暗咋舌。  

“父皇今日朝会上,罢免了魏公左都御史职位。”怀庆公主说道。  

咦,这不合理.......就算幕后黑手想通过扳倒皇后来削弱魏渊,那也是折损魏渊的“盟友”,变相的削弱他的势力才对。  

怎么皇后一出事,元景帝就立刻罢免魏渊的一层重要身份,搞的好像幕后主使是元景帝似的......等一下,假设皇后是构陷太子的幕后黑手,意图是扶持四皇子成为太子。  

元景帝知道这事后,立刻削弱、敲打魏渊......这说明什么?  

说明元景帝对魏渊很忌惮。  

许七安突然明白元景帝为何选择立庶出的皇子为太子,而不是皇后所出的四皇子。  

皇后和魏渊是政治同盟,若是立四皇子为太子,换成是我,我也寝食难安了。  

收回发散的思绪,许七安把心思放在案子上,于心底重新梳理福妃案。  

随着许七安陷入思考,茶室内沉默下来,只有四人轻缓的呼吸声。  

“太子从陈贵妃那里喝完酒,返回途中遇到黄小柔,受邀去了福妃的清风殿......太子当时确实对这个父亲的女人动了歪心思的。  

“随后福妃坠楼身亡,太子成了疑犯,被关押在大理寺。  

“我查出福妃是被害死,太子遭人构陷后,第二天,黄小柔的尸体就在蟹阁被发现了.....太巧了,太巧了。  

“难怪我当时觉得不对劲,黄小柔是被灭口而不是自杀,那么行凶者为何偏偏要选择蟹阁呢?  

“杀人灭口的话,偷偷埋了也比抛尸井中要好。退一步说,深宫内苑,石井少说也有数十,甚至上百,却偏选择一个人口密集的,容易被发现的蟹阁。  

“这特么就是故意的,故意让我们发现黄小柔与皇后的联系。  

“我一开始的猜测是错的?黄小柔不是害死福妃的凶手,她只是道具,让我们把怀疑对象锁定皇后的道具?  

“不对,骗太子去清风殿的确实是黄小柔,太子会说谎,但他身边的侍卫不会说谎。这太容易甄别了。而且,能布置现场,暗中毁坏护栏,又深知福妃习惯,知晓她要与假老公恩爱,这一切都必须是贴身的大宫女才行。  

“如果这一切不是皇后做的,她为什么要承认?或许是有什么原因,让她不得不承认。  

“皇后在害怕什么?这必然和这个案子有关,案子里牵扯到的主要三人,分别是福妃、太子和宫女黄小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