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九十章 传统(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玄武门的地形其实比较特殊。  

它是皇宫乃至长安城的最北侧,而长安城北侧临近山谷,在玄武门位置地形骤然上升。  

若是占据其中,可以居高临下发起致命的冲锋或建立攻城工事直接将石块砸入皇宫之中。  

所以,在冷兵器时代,玄武门是皇宫的最大弱点。  

当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未必没有这层考虑。  

当然,也正是因为玄武门之变。这里往往都是大唐文武高官们都避之不及的区域。  

即便是如今的大唐,能镇守在这里的大将军,也往往都是皇帝的心腹!  

今日,镇守玄武门的大唐将军,便是历史上的名将薛仁贵。如今的大唐玩家之一。  

这本是令人乏味的工作,毕竟,此方世界乃是大唐最为核心的世界。虚空中所有通向这里的世界都被大唐占据。外界的敌人想要入侵这里,除非前面的军团和大唐半神们都死绝了。  

而物理世界,此方世界的太空中,更是有数量不少的大唐舰队以及大唐半神镇守。  

然而今日,薛仁贵眼睁睁的看着,一道流星凭空出现,自天空坠落,径直砸入大唐皇宫的玄武门之中。  

大唐皇宫之内的强大防御法阵,也被一击而穿。  

那可是足以防御半神一击的强大法阵啊!  

袭击者,最起码是一位半神!  

也不知道是如何穿过一层层防护与警戒,直接出现在大唐核心世界的?  

难道是内部的敌人出手了?趁着天可汗带主力在前线,打算来一个刺王杀架?  

守卫在皇宫内部的左、右金吾卫战团又惊又怒。  

而防守在玄武门的薛仁贵更是瞬间反应过来。  

“全军列阵,死守此地!坚持到半神赶来!”  

他大吼着自玄武门城墙上跃起,同时手中长戟注入大量神性,化作一把十几米长的巨大赤红长戟。  

直接对着烟尘四起的流星坠落之地就是全力掷出!  

然而,下一秒,那支长戟就被打飞。  

同时,烟雾之中,有人怒吼:“谁摆的禁空法阵?也没有公德心啊?啊?”  

那道流星自然便是李长河本人了。  

没错,在成为半神,乃至混沌邪神之后,他还是无法飞行。还是需要使用九霄龙马或雷电长矛来进行飞跃。  

甚至,从仙人们那尝试学习飞行法术的宣告失败。  

这让仙人们都惊奇万法,展开了许多研究。  

根据他们的分析,这或许是和李长河本身拥有的骑乘能力有关。这或许就是代价?  

总之,因为禁空法阵的存在,他在‘通道’中使用的漂浮能力被直接报废,使得他直接‘掉’到了‘通道’的另一头,也就是大唐皇宫上方,并直接从上方砸入玄武门之中。  

达成了天策上将第二次进攻玄武门的壮举。  

随飞一支飞来的长戟后,李长河才看向眼前的局势。也看到了自己居然出现在大唐本土世界,且还是在大唐皇宫之内。  

而数百位大唐甲胄战士,以及更多的大唐辅助军正在快速汇集而来。无数的炮台与枪管对准了自己。  

一位身穿华丽甲胄的将军,更是拿出一根战旗,刺入大地。  

一个金色的屏障将整个玄武门以及周边区域都封锁起来。  

显然,他是想要将未知的敌人困死在这里。  

但李长河却是在这个世界,感受到了一股颇为违和却又有一点点亲近的气息。  

啊,混沌的气息.身为混沌邪神的李长河自然感到了一些亲近。  

是当年的混沌力量还没杀干净吗?亦或是又有混沌掺进大唐了?  

这时,薛仁贵怒吼:“叛徒受死!”  

“且慢,都是误会,误会,我是李八,是你们的将军。”  

大唐将士们自然不信,李八将军已经成为半神,是无法通过进化游戏来到大唐的了。且本身又在极其遥远的虚空。  

你说是就是啊?  

然后,就看到了,李长河身上空间波动一闪,山文甲与青色火焰浮现。  

同时,兵武因果充斥在法阵内部。  

薛仁贵一愣,而他身边的两位战团长也是脸色一变。  

因为,他们正在在头盔中的确听到了第一序列权限的声音。大唐第一序列,天策上将,李八。  

同时,薛仁贵也接到了好友中的消息,另一位大唐玩家传达了皇帝的命令,下达了的封锁一切消息的命令。  

‘不得让外界得知李八将军归来的消息。陛下让你不惜一切代价。’  

陛下已经确定这位就是李八将军?就真的是那位混沌邪神了?  

他.他真的好传统啊,我哭死!  

身为混沌邪神的他,真要对大唐不利,明明可以直接硬来。却要以天策上将的身份来一趟玄武门,他真的好遵守传统啊!  

一时间,薛仁贵大脑中过渡了大量信息。手上却是立刻停下了动作。  

随后,单独走到李长河面前,单膝下跪:“欢迎回来,李八将军。”  

“额,这里是玄武门?”李长河啧嘴:“伱们皇帝该不会误会什么吧?”  

“不,皇帝陛下刚刚下达密令,要我等隐藏您到来的消息。也请将军您在离开封印法阵后,不要使用任何权限。如今的大唐有些内部问题,你的到来或许会是一次转机。不能被暗处的敌人获悉你的到来。”  

大唐如今的皇帝,便是李治。  

在经历过混沌战争后,他依旧是大唐皇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