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天知地知(9/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房总管嘿地一声,索性把话说开了,大声道:「既是如此,王爷何故出此下策?我给你四处奔走,受尽了人家的冷眼,你却在这儿作怪?王爷!您真那么怕临徽德庆?」

方今朝廷势力最大者,便是「临徽德庆」四王,这四位郡王手握百万雄军,势力之强、洞见观瞻。想来唐王意图不轨,便是给他们逼出来的。一听此言,众太监立时义愤填膺,大吼道:「王爷别怕他们啊!咱们一会儿上他家纵火,烧死他一家老,给您出口气啊!」

唐王爷笑了一笑,道:「多谢诸位的好意了,不过本王此番作为,与四王无关。」房总管讶道:「你……你真不怕他们?」唐王爷淡然道:「临徽德庆势力极大,却非牢不可破。毕竟他们有四个人,便有缝隙可钻。待我送点银子过去,这破洞可就更大了。」

房总管暗暗颔首,看唐王爷以离间之策应付四王,可说深明诀窍。可说也奇怪,唐王爷既有应付徽王的妙计,这立储案自该水到渠成,可他又为何要行走偏锋?莫非朝廷里另有什么势力集结?

一片疑惑中,听得一名太监大声道:「我知道了!我知道王爷怕谁了!」唐王爷微微一笑,道:「我怕谁啊?」那太监吶喊道:「王爷是怕鲁王允跖,他比您还有钱!」

方今朝廷郡王中,也有一位大富豪,那便是世居东昌府的鲁王允跖。此人靠着父祖泽荫,家中藏了大笔金银,未必不比唐王的财力。耳听众太监胡喊乱嚷,唐王爷却忍不住哈哈大笑:「几位公公啊!鲁王买椟还珠,贻笑天下,他的钱是死钱,岂同本王的生生不息、源源不绝?你们若拿这个守财奴与本王相比,可难免让天下人耻笑了。」

房总管反复猜想,越发纳闷,看这唐王谁也不怕,可他为何要与皇上犯冲?莫非后宫里有人敌视他?想着想,霎时灵光闪动,双手一拍,喊道:「王爷,我知道了!是不是琼武川要对付你!」引王爷皱眉道:「琼武川?」房总管忙道:「是啊!他这回立储案里支持川王爷,早已把您视为眼中钉,王爷,是不是他把你逼成这模样的?」

听得此言,唐王爷却是哈哈一笑:「总管误会了。我与琼武川往日无冤、近日无仇,他为阿要害我?便算如此,谅他行将就木的老人,又能拿本王奈何?」房总管干笑道:「王爷,您别逞强啊!人家可是当今国丈,您便算不怕他,总该怕他的女儿吧?」

紫云轩,朝廷第一外戚势力,头号人物便是琼武川。此人势力满布朝野,女儿更是当今皇后,若要与唐王爷唱反调,自是大敌一个。听得此言,唐王爷却是捋须而笑:「公公这话就没见识了,琼武川若真有雄才大略,景泰朝时早已挤身权臣之林,何须等江刘柳全死光了,方来正统朝里逞勇斗狠?」说着摇头耻笑:「此人倚仗女儿裙带,非英雄也。纵能得意于一时,亦不得久。」

房总管连猜数人,无一得中,还想磨耗时光,却见那东瀛武士「瑞佐」提着凶刀,慢慢朝自己走来,房总管浑身发抖,颤声道:「王爷……到底这朝廷里是谁要对付您啊……您……您快请说吧!老房给您拿主意……」

唐王爷叹道:「公公别老是装傻,本王在朝廷里真正大敌,便是……」他把手一提,背后东瀛武士登时喝地一声,拔刀出鞘,直朝房总管砍去。

「王爷!」天外飞来横祸,房总管自是惨叫道:「咱家可没碍到你啊!」

惨叫过后,房总管只觉肩头一凉,他呆呆跌坐在地,只见唐王爷似笑非笑地蹲了下来,他瞅着房总管的右臂,道:「总管大人,懂了么?我的敌人是谁?」房总管呆呆看着唐王爷,眼见他在在察看自己的右臂,霎时之间,什么都懂了。

世上帮会门派虽多,可以烙印为记的一群人,却只有那四个字。房总管干笑道:「王爷……您……您怕的是镇国铁卫?」

「镇国铁卫」四字一出,四下一片寂寥,全场太监噤若寒蝉,只闻殿外飕飕风响,吹得窗格子震动,彷佛有人在旁窥看一般。唐王爷叹了口气,眼见房总管的右臂清白,不见记号,便替他掩上了肌肤,叹道:「你说对了。镇国铁卫一日不除,别说我儿子载昊能否当上皇帝,便连咱们家的这个大好江山,也要给这群贼子顺势叼走。」房总管脸色惨白,一时低下头去,竟是久久吭不出声。

若说朝廷是只大棋盘,正统皇帝是城池里的「大将」,伍定远是手握兵权的「相」,六部尚书、五寺寺卿则是「车马炮」,至于这个镇国铁卫,他们不是兵,也不是卒,他们就是那只大棋盘。

「镇国铁卫」行事隐讳,却总是无所不在,如影随形。是以朝廷里上至帝王,下至知县,每个人身边都跟着一个黑影,他们争权夺利,相互激战,却不知道自己并未离开那只大棋盘,也走不脱「影子」为主人设下的局。

这是生死之战,载昊若成了皇帝,第一个扫除的便该是「镇国铁卫」。否则他只能做个木偶隗儡。同样的,「镇国铁卫」也不会手下容情,他们定会提前发难。如此看来,唐王爷深谋远虑,他已经看到立储案之后的局势,也难怪他要行此险棋了。

眼见房总管面色如士,迟迟吭不出声来,唐王爷不由笑了笑:「总管,不如您来告诉我吧!现下咱们该怎么办?难不成也要去找大掌柜磕头,请他给咱们烧个烙印,把屁股烫红?」房总管干笑道:「那……那也是个办法。」唐王爷冷冷地道:「别开这等玩笑。本王当年没有顺服江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