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天知地知(11/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啥在主子臀下开大洞?」

房总管情知如此,偏又猜想不出,只得道:「这……这莫非是皇帝自己挖的么?」唐王爷叹了口气,道:「答对了。不过这条密道不是景泰朝开挖的……」他伸手轻抚石壁,叹道:「这是隆庆帝凿出来的。」

「隆庆帝?」众太监大吃一惊,看这隆庆皇帝不是别人,而是武英、景泰之父,天下第一正统之君,想他干纲独裁,根基稳固,却不知为何乱挖自家墙角,莫非想自己闹政变不成?

满场寂静中,没人看得懂道理,房总管老谋深算,登时醒悟道:「我晓得了,这是狗洞!」

古来帝王别的本领没有,开溜功夫最是一等一,一到国破家亡之时,莫不打开大门、急冲而出,还怕少带了金银细软。耳听众太监频频称是,唐王爷却是勃然大怒:「大胆!国在天子在,国亡天子亡!我朝帝王吃百姓的粮,征百姓的税,一旦到了不能保护百姓的时候,便该下手自裁,以示负责!岂会预留密道逃生?」

王爷义正词严,众太监却是眉来眼去。毕竟千古以来,多少先例,前有唐玄宗抱头鼠窜、后有宋徽宗高呼救命,个个都是整破江山之后,抱头鼠窜而去,又有谁肯负责了?至于那些跳海自杀的,多半都是倒霉孩替死鬼。要说真有一位皇帝与天下共存亡,以堂堂一国天子的身分自杀、以示负责,那还真是千古奇谭了。

房总管干咳几声,自知事涉王家颜面,不好随意讥嘲,便道:「王爷教训得是。只不过这密道是作何之用?莫非是……」他不知如何措词,只得胡乱道:「是供隆庆皇帝捉迷藏的?」

众太监细声偷笑,唐王爷也不好再骂了,他叹了口气,道:「老实说吧!本王今夜之所以进宫,纯是因为宝石主人的请托。她希望查清楚刘敬何以败亡。」

房总管讶道:「这还犯得着查么?当年刘敬是给胡忠出卖的啊。」众太监辈分低,不知胡忠是谁,只是嗯嗯啊啊地答腔,唐王爷却叹道:「也许是吧!不过宝石的主人告诉我,她说这条密道绝非普通地方,也许刘敬得知此间秘密的那一天,就已经注定了他的覆亡。」

众太监讶道:「为什么啊?」唐王爷喟然叹息:「宝石的主人说了,这条密道牵扯了咱们皇家的一个诅咒。为了这个诅咒,天下动荡多年,至今犹未平息。」

「诅咒?」众太监面面相颅,一时不得其解,唐王爷叹道:「据说这个诅咒一日不除,将来无论谁登上了帝座,谁都坐不稳龙廷。所以她希望本王能把事情查个水落石出,等日后新君即位,她才能放心离去。」

众人越听越怪,良久无人作声。看眼前这条密道罕为人知,若真是隆庆皇帝挖掘出来的,恐怕琼武川、伍定远等大臣也未曾与闻,只不知唐王爷自称受人之托,却是什么人能把此间秘密托付于他?那人又有什么能耐,居然能采出前朝古远的秘密?

房总管暗暗推算,多少也猜到了几分内情,可情势未曾明朗,自也不敢多言,当下便收拾了嘻皮笑捡,只管默默尾随在后。

约莫走出百尺,那天竺高手忽地停步下来,说了几句怪话,唐王爷倒是个博学的,居然不必通译,便已颔首道:「前头有间密室,应是刘敬举事之地了。」房总管心下一凛,自知到了景泰朝第一惨烈之地,当下由天竺高手领路,唐王紧随在后,其余各人便也鱼贯而入。

虽然经过了十年,眼前的密室还是极其可怖,但见四下破砖烂瓦,东首照壁尽成废墟,似给什么高手砸得稀烂,其余墙壁则满布弹孔,地下还留着些铁弹枪丸,虽说时日已远,亦能想见当年乱枪齐发的惨烈。

房总管俯身拾起一枚弹丸,骇然道:「好家伙,这江充还真是狠,这般对待咱们东厂的人。」唐王爷叹道:「无毒不丈夫啊!你没瞧咱们皇上这几年是怎么对待他的余党的?」

自正统朝创建后,为铲除江系人马,皇帝假借三大案之名,不知株连了多少前朝余党,手段之狠,牵连之广,比江充犹有过之。

房总管哼道:「成者为王、败者死光。斩草还是得除根啊。不然等他们死灰复燃,便换咱们死了。」他唠唠叨叨的说着,忽见地下有着几滩干涸血迹,便问道:「这是谁的血,可是刘总管的?」唐王爷摇头道:「刘总管神出鬼没,岂能死于宵之手,这些是薛奴儿的血。」

当年东厂政变,第一位惨死的便是薛奴儿,如今事过境迁,众太监把大内第一高手的威名听在耳里,却是一脸茫然,竟无一人晓得他的大名。唐王爷长叹一声,摇了摇头,道:「诸君,咱们正统朝虽已创建十年,可推究当年第一个流血殒命的,却是这位薛奴儿,房总管,这位总算是你们东厂的先人,你拜一拜他吧。」

耳听众太监还在议论纷纷,猜测薛奴儿是男是女,房总管大喝一声:「混帐东西,全是不长记性的,你们忘了时候最怕谁么?」众太监心下一惊,这才想起那个粉面红唇的老妖,霎时一哄而散,纷纷逃入了密道之中。

相传薛奴儿秉性暴躁,没想人缘坏到这个地步,房总管咕哝两声,虽说自己与薛奴儿毫无交情,总算也合掌拜了几拜,总算聊胜于无。

一行人朝密道行去,看这地道无止无尽,不知通往何处,只是众人跟在唐王爷背后,倒也觉得平安,毕竟唐王商人出身,最善算计风险,此行又是宝珠、又是高手,实乃有备而来。看那名天竺高手练有软骨之术,一会儿前方密道若遇机关,凭他的灵妙身法,必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