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举案齐眉(3/10)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八教头。

紫云轩的管家姓许,号“南星”,年纪也长,乃是八位家臣资格最老的,再看“林枫见火”里的吕若林,枫字的傅雨枫,众人两边对座,只在仰望案上供奉的祖宗牌位。

香烟缭绕之中,一座座漆红牌位沾满了黑黄烟渍,但见诸子诸孙拱卫在旁,一块主牌高居其上,上书七字,曰……

“太祖英国公鹰”。

开国辅运推诚武臣,便是琼鹰。自他受封三公起算,琼氏一族多有泽荫,至今已传七代。依序看去,见是二世公璟、三世公勤、四世公温、六世公翊……案上没有五世公的牌位,因为五世公还没死,他姓琼名昭号武川,现下坐在供桌旁的大位上,正使劲地咳嗽。

“家门……咳…哇……”痰盂端了过来,呸地一响,痰自天降,大堂里也多了一声低叹。

“不幸啊……”

不幸的家门响起了不幸的重咳,夹杂了不幸的吐痰声,此刻连痰盂里的那张老脸也变得不幸起来,颤晃之中,只剩一团黄黏黏。

琼武川吐完痰後,只在轻轻喘息。万籁俱寂中,听他道:“若林……婚事筹办得如何了?”

吕应裳,字若林,乃是玉清观的大师兄,目下由国丈荐保,正於开封主持漕运,颇受朝廷器重。听得国丈垂询,赶忙回话道:“下宫已按国丈吩咐,选定了二月初一文定,十七成亲。克下喜帖聘礼、青绢暖轿、披霞凤冠、笙箫鼓乐……诸物皆已妥善,就等国丈禀明皇上准婚。”

当今琼家第一要紧的大事,既非开疆辟土,也非招兵买马,而是替紫云轩找到一位男主人。不孝有三、无後为大,琼家虽是当朝第一尊贵人家,但家无长男,不免有绝嗣之忧。琼武川八十好几的人,念念在兹便只此事。

耳听吕应裳还要再说,琼武川挥了挥手,打断了说话,淡淡地道:“行了。”说到此处,便又咳了一声,道:“雨枫。”

傅元影听得国丈呼唤,便即躬身道:“国丈。雨枫在此。”琼武川深深吸了口气,道:“颖超怎么样了?病好了么?”傅元影颔首道:“国丈多虑了。少掌门本就无事,只是经魁星战五关之後,身子……受寒微恙,将养几日,也就好了。”

国丈淡淡又问:“我瞧他镇日画著图,神思不属,却又是怎么回事?”吕若林与傅元影对望一眼,同声道:“我山门人习练剑法,夜废寝,日忘食,本属平常,还请国丈莫要担忧。”国丈点了点头,道:“那就好。你好好看著他,我明日得带著他面圣,别再给我出什么乱子。”

正统朝整整十车,这回却是华山掌门首次谒上,想苏颖超执掌玉清,师父曾为皇室立下汗马功劳,得御笔“功在国家”白绫金批一面,明日面圣封诰,定如驸马都尉一般风光。众家臣心下大喜,同时拜伏在地,喊道:“恭喜国丈!贺喜国丈!”

琼武川不置可否,他沈下脸来,目光微斜,打量著宝贝孙女。

自景泰入正统,从年轻拼到老,琼府终於有了中兴气象,先是长女玉瑛嫁入皇门,长子道甫高中状元,任南京通政司参议、詹事府少詹事,更是琼家寄望所在。可天下不如意事十常,好容易掌握了大权,太少爷琼翊居然英年早逝,只留了一名孤女在世。可怜那早孤的女孩儿,她的名字是……

“芳儿!”琼国丈眼角掠过,转朝堂上一角望去,厉声道:“芳儿!”

角落里站著一名美丽姑娘,她身穿儒衫,俏脸默默向地。看那柔弱可怜的模样,活像给大雨淋湿的鸡,由衷地让人心疼。

琼武川当然也心疼,任谁有了这般可爱貌美的孙女儿,都舍不得打骂。可今晚的情势却由不得人,否则…头上三尺的英国公绝不会宽饶他。

在一众死人灵脾之前,连八十岁的琼武川也显得稚了,他以手抚面,低低叹了口气,道:“无关的人…全都给我退下。”大批下人心领神会,各自躬身倒退,堂上便只留了八名老臣下来。

家庙里剩下的全是琼府心腹,这些臣子跟随国丈已久,全都领过琼家恩情、也都替琼家尽心竭力。正因如此,无论一会儿发生什么事儿,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却绝不会外传一句。

今夜是元宵夜,普天同庆,可老爷子今晚脾气不太好。他先吐出了脓痰,之後牙齿又咬得喀喀作响,不消说,一会儿有人要大祸临头了。

什么事都有头一回,从当年的稚龄女童起算,直至今日的美艳姑娘,十多年来琼芳永远从容不迫,永远端庄体面,永远不让爷爷失望……但就在她二十四岁、即将出嫁的这一年,琼芳还是出事了。她不告而别了。

不告而别,并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大事。这儿八位家臣文质彬彬,都曾不告而别,连琼武川八十岁年纪,有时兴之所至,也常溜得无影无踪。说来“不告而别”四个字,在他们是事一桩,日日为之,稀松平常。不过琼芳不同,她不能不告而别。

道理再简单不过了。她是女人,纵使她腰中带剑,手上持枪,可在那身男装之下,她还是女儿身,她今日是琼武川的孙女,明日是苏颖超的妻子,来日还要做人家的母亲,将心比心,谁愿意自己的妻子不告而别,谁又想自己的母亲曾在酒铺里失踪?

可琼芳这般做了,尤其藕糕的是,她并非给坏人掳定,而是心千情愿地随陌生男子离去。整整半个月,她下落不明、无影无踪,若非国丈在护国寺前撞见了她,她还不知要游荡多久?

没人晓得她去了哪里,也没人知晓她在忙些什么。在这空白的半个月里,没人晓得她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