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无解难题(5/16)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打定了主意,便不再多想什么。自知时光有限,赶忙抓紧时机,从头到尾先行乱翻一遍,以示够本。

数过了,三达秘笈一共九十九页,书皮厚旧,拿在手里沉甸甸的。陈得福深深吸了口气,双手合十,祝祷道:“祖师爷保佑,得福等一下如果发疯了,请你务必显灵阻止。”

对著书本拜了三拜,想要运起真气提神,丹田里却是空荡荡一片,他叹了口气,只得挤了个响屁出来,这才翻开书皮,朝第一页剑谱望去。

凝神去望第一页剑法,吃惊之下,不觉又放了一个响屁。

这剑谱确实邪门,寻常的秘笈一定画了练功人形,不然便是经脉穴道图,这纸页上一无人形、二无图像,甚至连文字也没有。只见一条又一条红线绿线,密密麻麻,不知是什么鬼画符。陈得福喃喃自语,仔细瞧着那几条怪线,忽然见到右角写着细细的字儿,他赶忙去读,低声道:“灵泉剑法……”

陈得福醒觉过来:“灵泉”便是华山第九代弟子的武术根基。父老都说:“形若泉石,意如泉涌。”他曾见几位师叔使出一次,果然不动时像是木头人,动起来又似鬼上身,当真吓人。

陈得福年岁虽幼,却也听赵五爷爷提过,华山剑法异军突起,全是靠着前代掌门师尊领悟诀窍,自此声势突飞猛进,一日千里。在“天下第一”的启蒙下,九代弟子如数起练“三达”,脱胎换骨之后,武功便与八代门人大相迳庭。

八代弟子便是赵老五这一辈,糟老头们要不悟性太差,要不年纪太老,纵使得了指引,还是迟迟体悟不了三达奥秘,只能依着“明静心算”四字真诀,各练一些“三达”外的老套,什么“大算盘功”、“神秤棒打黑蜈蚣”,多是不管用的陈腔滥调,现下陈得福练的那套“铁扫帚功”,自也是相仿之物。

陈得福自己是十代弟子,还只能学着跳“鹤舞七星步”,平日拿着扫帚追着猫狗猛打,自己看了都觉得可怜。他叹了几口气,便想偷学“灵泉剑法”,可转念想起这东西是九代门人的武功根基,心里又有些害怕。万一自己成了另一个“梦翔师叔”,那可不得了。

飞来峰顶空荡荡,陈得福可不想过去修道,哀叹了几声,便悻悻翻到下一页。

第二页也还是线,纸面上全是线,绿黄红黑,四色线一条一条直挺挺,让人不解。陈得福懒得理会奥妙,迳自瞄到右下角,果然又见到二个字,见是“北峰”。他啊了一声,心道:“北峰剑法,这是吕师伯的武功。”

吕应裳,字若林,他是九代弟子中入门最早的,按资排辈,正是不凡师尊的大师兄。

吕师伯年近六十,现在开封当官,算是琼国丈的臣子,平日见不到,只有过年围炉时才会见面。想起了吕师伯的红包,陈得福不由嘻嘻一笑,便又望下翻看,来到第三页,纸面上仍是线,称作“松纹”,再望下读,名为“过桥”,转望下,第五页则是一个大三角形,称作“五心”……

灵泉剑、北峰剑,五心剑,那智剑平八方在哪儿呢?堪堪翻到第十三页,陈得福啊了一声,低声道:“飞红遁影!这是傅师叔的护身武功!”

傅元影,号雨枫,华山九代门人武功次强者。当年不凡师尊特意请他回山,让傅师叔辅佐颖超师兄接位,难怪他的武功那么厉害,原来他的剑法练到了十三页。

陈得福曾听赵五爷爷提过,傅师叔号称料敌十三步,武功虽不能与不凡师尊相提并论,却也异常神妙。寻常高手若要与他对招,无论使什么招式,前十三招一定不能重复,否则傅师叔便要忽起飞红,一剑得胜。这就是“飞红遁影”的由来。

若林先生稳重、雨枫先生飘逸、梦翔先生狂放,九代门人掌握三达诀窍,武功大进,便也出了不少名家。可无论是傅元影还是吕应裳,一旦与宁不凡相比,他们都还远远构不上边,照着赵五爷爷的话说,他赵老五的资质是“第二流中的第一流”,傅师叔则是“第一流中的第二流”,而那“超一流中的超一流”,唯有不凡师尊。当然“不入流中的不入流”,就是华山双怪。

受限资质的人,便只能萧规曹随,修练不凡师尊补注出来的心法,绝无可能追本溯源,更不可能成为华山的中兴之主。资质,资质,多么残忍的两个字,这就是各人的造化。

华山门规写得明白,年过三十五的弟子,留在玉清观的只能有三种人。第一种是本山天资最高的剑客,如宁不凡、苏颖超,因为他们的资质无止无尽,所以永无“艺成”之日,因而不准“下山”。第二种则是本山最能干的人,他们辅佐掌门,安内攘外,指引后进,便如赵老五、傅元影都属此类。是以需要他们留山帮办。第三种则是华山双怪之流的人物,这些人下山后若不给人砍死,便要闯下滔天大祸,为免羞辱本门,是以劝他们安住本山,担任长老一职。

想到此节,陈得福忽然怔怔发呆。自己呢?再过十年,自己也要三十五岁了,届时何去何从,可得想清楚。他可以学双怪留在山上,也可以学师叔伯离开本门,到江湖上闯荡事业。

凭他么?拿着铁扫帚乱挥乱打,那不是玩命么?陈得福哈哈笑了,眼中却带着几分无奈。

算了,人物如他,时候到了便回家种田,老家世居浙闽,五个兄弟都分了田地,挖土种地,养猫养狗,年少时总算曾是华山的一员,以后和儿子说起往事,也有几分磊落豪气。

武林就是这样,天资所定,由不得人。硬要强出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