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一代新人换旧人(4/6)
枪举得如山之凝,如岳之尊,十成十的英俊气派。
这祝康虽只二十来岁,却是当今祝铁枪的唯一传人,看他白面斯文,枪法俐落,又兼世袭爵位,乃是武林中赫赫有名的玉面郎君。枪是红缨枪,郎是斯文郎,祝康右手持枪,左手搂住娟儿的腰间,将她轻轻带开,旋即喝道:“蒙古人休得猖狂!在下便是河北祝铁枪三代门主,祝康便是!今日与你一较雌雄,让你知晓上国的威风!”
此言一出,东棚内立时传出女子的娇呼:“康儿好好打,娘在这儿看着!”打擂台还带着娘亲,场上场下自是满面惊奇,无不回首去看,只见几名美艳妇人簇拥着一名白头老妇,正自鼓掌欢呼,却是祝家的一门忠烈来了。祝康满面通红,一时故做不闻。
这“祝铁枪”家业虽大,嫡系血亲却早已凋零,数十年前天下大祸,祝家三兄弟相继过世,或死于战场,或忧愤而亡,仅余老奶奶与孙儿相依为命,家中男子汉全数归阴,一门寡妇满心悲戚,便将泪水化柔肠,三千溺爱全投到祝康身上。除祖母稍有严厉之外,其余母亲、叔母、伯母,无不千依百顺、宠爱有加。只是这些女人如影随形,不免处处制肘,也是为此,祝康始终无法真正赢得江湖人望,每回追求女子,更常因此坏事,自是深感烦闷。
也是如此,此战乃是祝康独立门户的一役,万万败不得。想起荣辱都在此仗上头,祝康自是拼出全身功力,一时双手持枪,扬起枪头,直向哲尔丹鼻头,相距不过寸许,看他内功灌注之下,铁枪红缨竟然微微竖起,有若狮鬃。
哲尔丹年过六十,算来也是北国江湖的宗师前辈,祝康如此挑衅,西首棚架里的蒙古高手无不怒斥叫骂,一时番语叽叽嘎嘎。祝康听了叫喊,却无移开枪尖之意,他俊眉斜挺,双手交握枪杆,只待哲尔丹稍动脚步,他便要发招抢攻。
两人相距尺许,哲尔丹忽地叹了口气,摇了摇头,只见他伸指出来,轻触枪尖,看他言语虽然不通,但手上的意思,却在示意祝康收回兵刃。
祝康冷笑一声,他好容易得了个上风,如何愿意平白放过?霎时喝道:“蛮子!
看招!”枪尖轻点,红缨颤如彤云,便朝蒙古宗师喉间卷去。
便在此时,哲尔丹轻轻一笑,手指微微一弹,猛听嗡地一声怪响传过,祝康只觉虎口发烫,手上长枪急速荡开。祝康又惊又疑,复感慌张,赶忙手上加劲,死命握住铁枪,只是怪力传来,脚步不稳,一个大回旋过来,身子不由自主地转了一圈。
眼看祝康身如陀螺,骨溜溜地转了起来,台下众人无不放声惊叫,祝康努力想站定脚跟,但那力道过于雄强,纵然奋尽丹田之力,仍无法制住脚步。正害怕间,哲尔丹探手过来,随手握住枪柄,一股霸道力道灌下,登时止住旋转之势。祝康面色惊白,天旋地转之下,只感胸恶欲呕,便在此刻,哲尔丹左手身来,握住了铁枪的另一端,两只大手一左一右,各如铁钳般握住枪柄。祝康全身发抖,喃喃地道:“你……
你要做什么?”哲尔丹咧嘴一笑,忽然双手发力,纵声怒吼,那铁枪受了通天大力,逐渐弯曲变形,眼看那枪柄越来越弯,过不多时,竟如绳索一般,在祝康的身上围了一圈。
哲尔丹哈哈大笑,手上加劲,转眼之间,丈许长的铁枪绕卷三圈,已将祝康捆绑起来。祝康面色惨澹,欲哭无泪,那哲尔丹意犹未尽,单手提起他的衣领,随手往东棚一扔,朝众寡妇掷去。
只听一声悲呼:“我的儿啊!”惨叫声中,祝家少主飞出三丈来高,旋即摔跌下来,只是他下坠势道虽快,却未压垮木椅,只稳稳坐在娘亲身边,看哲尔单并无伤人之意,手上劲力暗藏玄机,这才让铁枪少主安然无恙。
祝康死罪可免,活罪难逃,才一坐倒,便给妈妈抱了个满怀,连声呼问:“伤到哪儿了?伤到哪儿了?”祝康又急又气,偏给自己的铁枪捆住了,一时动弹不得,棚里满是自家亲人教头,年老丑恶的是奶奶,年少美貌的是阿娘,男男女女急忙来拉铁枪,却如蜻蜓撼柱,全然不能扭动分毫,遑论将之拉直扳平。祝康羞愧无地,只想出手自杀,双手偏生给缚住了,悲愤之下,便要嚼舌自尽,祝家几名寡妇慌忙劝阻,一时哭声震天。
宋通明忍住了笑,登时凑头过来,学着女子的腔调,嗲声道:“康儿啊!你可万万不能做傻事啊!”祝康给情敌这么一喊,更是放声惨叫,只想找个地洞钻入,娟儿见祝家几名夫人泪眼汪汪,同向自己使动眼色,她颔首会意,柔声来劝,说道:“祝公子乖乖别哭,你瞧我不也打输了么?可我也没哭啊!一会儿咱们找铁匠过来帮忙,你先忍着些,好么?”这娟儿最不懂宽解人心,几句劝慰说来,竟似讽刺一般。果然祝康听得此言,真似戳到了心坎痛处,终于啊地一声,放声大哭起来。那祝三夫人面色惨白,却也不知该当如何,只得拼死拉住老奶奶,别让她再打孙儿耳光。
哲尔丹谈笑用兵,北国第一高手不费吹灰之力,便已连破中国女侠少侠,看他游戏斗场,分毫未把中国的少年英雄们视作对手。杨绍奇等人看入眼里,自感骇然,这回连商议也不必,迳自布达战果。
败便败了,岂能败得如此颜面尽失?那蒙古使臣哈哈大笑,便从何大人手中抢回锦旗,那何大人又恨又恼,暴跳如雷,双手只是紧抓不放。四座宾客也是议论纷纷。
胡志廉唉声叹气,想这“魁星斗五关”涉
这祝康虽只二十来岁,却是当今祝铁枪的唯一传人,看他白面斯文,枪法俐落,又兼世袭爵位,乃是武林中赫赫有名的玉面郎君。枪是红缨枪,郎是斯文郎,祝康右手持枪,左手搂住娟儿的腰间,将她轻轻带开,旋即喝道:“蒙古人休得猖狂!在下便是河北祝铁枪三代门主,祝康便是!今日与你一较雌雄,让你知晓上国的威风!”
此言一出,东棚内立时传出女子的娇呼:“康儿好好打,娘在这儿看着!”打擂台还带着娘亲,场上场下自是满面惊奇,无不回首去看,只见几名美艳妇人簇拥着一名白头老妇,正自鼓掌欢呼,却是祝家的一门忠烈来了。祝康满面通红,一时故做不闻。
这“祝铁枪”家业虽大,嫡系血亲却早已凋零,数十年前天下大祸,祝家三兄弟相继过世,或死于战场,或忧愤而亡,仅余老奶奶与孙儿相依为命,家中男子汉全数归阴,一门寡妇满心悲戚,便将泪水化柔肠,三千溺爱全投到祝康身上。除祖母稍有严厉之外,其余母亲、叔母、伯母,无不千依百顺、宠爱有加。只是这些女人如影随形,不免处处制肘,也是为此,祝康始终无法真正赢得江湖人望,每回追求女子,更常因此坏事,自是深感烦闷。
也是如此,此战乃是祝康独立门户的一役,万万败不得。想起荣辱都在此仗上头,祝康自是拼出全身功力,一时双手持枪,扬起枪头,直向哲尔丹鼻头,相距不过寸许,看他内功灌注之下,铁枪红缨竟然微微竖起,有若狮鬃。
哲尔丹年过六十,算来也是北国江湖的宗师前辈,祝康如此挑衅,西首棚架里的蒙古高手无不怒斥叫骂,一时番语叽叽嘎嘎。祝康听了叫喊,却无移开枪尖之意,他俊眉斜挺,双手交握枪杆,只待哲尔丹稍动脚步,他便要发招抢攻。
两人相距尺许,哲尔丹忽地叹了口气,摇了摇头,只见他伸指出来,轻触枪尖,看他言语虽然不通,但手上的意思,却在示意祝康收回兵刃。
祝康冷笑一声,他好容易得了个上风,如何愿意平白放过?霎时喝道:“蛮子!
看招!”枪尖轻点,红缨颤如彤云,便朝蒙古宗师喉间卷去。
便在此时,哲尔丹轻轻一笑,手指微微一弹,猛听嗡地一声怪响传过,祝康只觉虎口发烫,手上长枪急速荡开。祝康又惊又疑,复感慌张,赶忙手上加劲,死命握住铁枪,只是怪力传来,脚步不稳,一个大回旋过来,身子不由自主地转了一圈。
眼看祝康身如陀螺,骨溜溜地转了起来,台下众人无不放声惊叫,祝康努力想站定脚跟,但那力道过于雄强,纵然奋尽丹田之力,仍无法制住脚步。正害怕间,哲尔丹探手过来,随手握住枪柄,一股霸道力道灌下,登时止住旋转之势。祝康面色惊白,天旋地转之下,只感胸恶欲呕,便在此刻,哲尔丹左手身来,握住了铁枪的另一端,两只大手一左一右,各如铁钳般握住枪柄。祝康全身发抖,喃喃地道:“你……
你要做什么?”哲尔丹咧嘴一笑,忽然双手发力,纵声怒吼,那铁枪受了通天大力,逐渐弯曲变形,眼看那枪柄越来越弯,过不多时,竟如绳索一般,在祝康的身上围了一圈。
哲尔丹哈哈大笑,手上加劲,转眼之间,丈许长的铁枪绕卷三圈,已将祝康捆绑起来。祝康面色惨澹,欲哭无泪,那哲尔丹意犹未尽,单手提起他的衣领,随手往东棚一扔,朝众寡妇掷去。
只听一声悲呼:“我的儿啊!”惨叫声中,祝家少主飞出三丈来高,旋即摔跌下来,只是他下坠势道虽快,却未压垮木椅,只稳稳坐在娘亲身边,看哲尔单并无伤人之意,手上劲力暗藏玄机,这才让铁枪少主安然无恙。
祝康死罪可免,活罪难逃,才一坐倒,便给妈妈抱了个满怀,连声呼问:“伤到哪儿了?伤到哪儿了?”祝康又急又气,偏给自己的铁枪捆住了,一时动弹不得,棚里满是自家亲人教头,年老丑恶的是奶奶,年少美貌的是阿娘,男男女女急忙来拉铁枪,却如蜻蜓撼柱,全然不能扭动分毫,遑论将之拉直扳平。祝康羞愧无地,只想出手自杀,双手偏生给缚住了,悲愤之下,便要嚼舌自尽,祝家几名寡妇慌忙劝阻,一时哭声震天。
宋通明忍住了笑,登时凑头过来,学着女子的腔调,嗲声道:“康儿啊!你可万万不能做傻事啊!”祝康给情敌这么一喊,更是放声惨叫,只想找个地洞钻入,娟儿见祝家几名夫人泪眼汪汪,同向自己使动眼色,她颔首会意,柔声来劝,说道:“祝公子乖乖别哭,你瞧我不也打输了么?可我也没哭啊!一会儿咱们找铁匠过来帮忙,你先忍着些,好么?”这娟儿最不懂宽解人心,几句劝慰说来,竟似讽刺一般。果然祝康听得此言,真似戳到了心坎痛处,终于啊地一声,放声大哭起来。那祝三夫人面色惨白,却也不知该当如何,只得拼死拉住老奶奶,别让她再打孙儿耳光。
哲尔丹谈笑用兵,北国第一高手不费吹灰之力,便已连破中国女侠少侠,看他游戏斗场,分毫未把中国的少年英雄们视作对手。杨绍奇等人看入眼里,自感骇然,这回连商议也不必,迳自布达战果。
败便败了,岂能败得如此颜面尽失?那蒙古使臣哈哈大笑,便从何大人手中抢回锦旗,那何大人又恨又恼,暴跳如雷,双手只是紧抓不放。四座宾客也是议论纷纷。
胡志廉唉声叹气,想这“魁星斗五关”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