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京华秋色(3/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的脸颊,笑道:“好啦好啦!看你怕得,副总管好好养伤吧!你屁股上有黑痣的秘密,我绝不会与人提起的。”

薛奴儿怒道:“你给我过来,咱家生剁了你!”秦仲海却不理会,只哈哈大笑,扬长离去。

事后秦仲海差人打听,才知刘敬动用了好几重关系,靠着太后与一众妃子的说情,这才饶过了薛奴儿一命,江充虽然极言指证,说这薛奴儿有意犯上,罪不可恕,但一来江充拿不出真凭实据,二来当时情况确实险恶异常,若硬要说薛奴儿的天外金轮危及圣驾,那江充当日开枪射虎,秦仲海弯弓射箭,也都可以派上罪名,反正现下皇帝毫发无伤,宫内众缤妃又为他讨饶,也就把事情揭了过去。

只是薛奴儿死罪可免,活罪难逃,当下按着江充的意思,薛奴儿屁股上还是重重挨了一百杖,要不是他内功深湛,这番刑杖早已要了他的性命。眼看事情告一段落,但秦仲海念及那日薛奴儿使出“天外金轮”的模样,心下还是猜忌难解,以薛奴儿的功力,绝不可能出到这等莽撞的招式,不知他到底存的是什么用心。

又过了一个月,这日正值午夜,秦仲海率领手下,正在干清门一带与金吾卫的人马聚赌,这夜手气背得厉害,一下子便输了百两银子,秦仲海只觉倒楣至极,便溜到门后解手,也好将霉气消除一些。

正舒坦间,忽见一名妃子婀婀挪挪地朝前行来,秦仲海心下一惊,急忙穿好裤子,躲到草丛之中。

这干清门之北便是后宫,干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合称“后三宫”,除皇帝亲旨召入以外,任何人不得擅入。其中坤宁宫是皇后的正宫,干清宫则是皇帝的寝宫,受召嫔妃也在此被幸。为防秽乱内廷,大内侍卫的巡查地点便以此门为界,门南防务由御前侍卫主持,门北则由后廷内侍为之,为免后宫不靖,江充、刘敬便各自荐举一半内侍人选,相互监视看管。秦仲海虽然胆大包天,但也知自己在此便溺,若给无知妃子撞见,不免惹出杀身之祸,当即迅速躲好身形。

秦仲海见那妃子走出干清门,手上还提着竹篮,身旁却没太监宫女跟随,秦仲海心下微微一奇,就着月光看去,只见那女人眉目清丽,约莫四十好几,赫然便是那日被他撞见偷汉的那名妃子。秦仲海嘿嘿冷笑,寻思道:“好个,看她这模样,八成又要去给谁送汤送饭,且待老子去追究一番。”

他躲在那妃子身后,弯弯曲曲地跟着,果见她又是往仁智殿的方向去了。秦仲海见她脚步渐快,心下暗笑:“这女子恋热,好生心急啊!”

过不多时,那妃子鬼鬼祟祟地躲在殿前,左右张望一阵后,便地往殿里奔进。

秦仲海待那妃子进殿之后,自也飞身进去,他放轻脚步,沿着梁上行走,把那妃子的一举一动全数看在眼里。二人一上一下,行入殿中,赫见一名太监已等在里头。秦仲海心下大惊,连忙停步下来,就怕脚步声过响,不免给人察觉。

他低头去看那太监面貌,却是不识,料来也是东厂的人。

那妃子不见了薛奴儿,便皱眉道:“薛副总管呢?”

那太监躬身道:“启禀琼贵妃,薛副总管伤势未愈,今日由我代班守卫。”

秦仲海听得“琼贵妃”三字,忍不住吸了一口冷气,想到了琼武川。心道:“原来这女子就是琼贵妃!好啊!原来是皇帝的嫂子偷人。”

这琼贵妃便是国丈琼武川的女儿,这女人出身名门,当是大家闺秀,谁知竟会干出这等脏事。

秦仲海心道:“这女子定是仗着她老子的势头,到时若给捉到了,还有那铁卷丹书可以换命,真是他妈的色胆包天。”想起自己头一次用色胆包天形容女子,心里也觉得荒唐。

琼贵妃嗯了一声,便又打开密道,走了进去,那太监往里头张望一阵,似乎甚为好奇,琼贵妃见他模样好奇,登时怒道:“你獐头鼠目,探头探脑的,想做什么?”

那太监一惊,跪下道:“娘娘息怒,奴才只是……只是有点好奇……”

琼贵妃哼了一声,道:“里头是我放私房钱的所在,没旁的物事,你可别胡思乱想。”

那太监连声道:“是,是,奴才明白。”跟着叩首连连,琼贵妃不再理他,自行进去。

那太监见她走进密道,登将耳朵贴在墙上,似要查知里头还有什么人。

秦仲海蹲在梁上,心道:“难怪那日江充一提到琼贵妃,皇上立刻把薛奴儿关了起来,想来琼贵妃偷人一事多少还是传出了风声。”转念又想道:“这皇上也真是不够意思,一看不是自己带绿帽,便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饶过薛奴儿一命,这先皇武英帝地下有知,定要气得暴跳如雷。”

秦仲海守在梁上,过不多时,那暗门再次开启,琼贵妃已然走出。想来薛奴儿未到,她也不敢太过肆无忌惮。

那太监见了贵妃出来,连忙上去搀扶,琼贵妃把身子一缩,挥了挥手,叫道:“这里没你的事了,快回去向薛副总管禀报吧!”

那太监慌不迭地道:“是,奴才这就去。”说着躬身离开。

秦仲海见那太监神思不属,似乎被眼前的奇事吓坏了,心下暗暗冷笑:“薛奴儿真是个废物,要找人代班看守,居然还找这么个不中用的货色,真不知他养这许多手下做啥?”

他见两人走远,便跃下梁来,眼看琼贵妃朝后宫走了,秦仲海便转而跟随那太监,想把这人的来历查明白。

只见那太监左一转,右一转,直往宫墙而去,秦仲海远远跟在后头,他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