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大战开启(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第二日,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所有的李氏族人都已经在洞府中醒了过来,然后起身站立,齐刷刷的八十余道黑色身影。  

现在的横断山脉到处都是风声鹤唳。  

李长志知道,一旦自己决定对那只三阶的虎妖发动攻击,那么定然就会惊动其他地方的妖兽。  

一般来说,其他地方的妖兽并不会在意这只虎妖的死活。  

但现如今是非常时期,李长志知道这次横断山脉的妖兽中有四阶的妖兽坐镇。  

说不定在四阶妖兽的命令下,这些三阶妖兽之间会有些联合之举。  

即使这种可能性不大,但李长志不得不防备。  

所以李长志在决定出发前,将昨日与李清阳、李清欢、李清镜商议的结果告诉了在场的族人。  

“这次行动规模太大,战斗产生的灵气波动定然会泄露出去。为了防止有其他地方的妖兽参与进来,我们需要尽快的结束掉这次战斗。只要在那些妖兽赶来之前,我们可以攻下那座灵山。那我们就可以依据上面的那条一阶灵脉布置出一套防御法阵。”  

李长志神色坚毅,双目平静,平时风风火火的性格此时也收敛了起来。  

他环视了一下族人,然后继续开口说道:  

“这次战斗注定会很艰难,对面的妖兽太多,我们之中可能会死些人,但我不希望看见有人退缩。”  

“因为这不仅关乎你自己的性命,也关乎你周围八十余名同族的性命。”  

听到七叔公李长志的话语,其余的李氏族人明白其中的凶险,当即都压低声音回道:  

“谨遵长老号令!”  

李长志心中微动,嘴唇动了动,想说些什么,但最后只是沉默。  

在短暂的一阵沉默之后,李长志将洞府打开,率先走了出去,其余的族人一一跟上。  

由于人数太多,不论怎么掩盖气息,都注定会被那只虎妖发现。  

所以所有的李氏族人便索性都没有施展敛息的法诀。  

相反,他们纷纷将自己的法器提前拿了出来,灵力开始在身体中调动,丝毫没有隐藏自己的气息的意思。  

一行人气势十足的朝着那座灵山进发。  

在人群中的李玄罡也将一柄八蛛青光剑提在手上,他的那具炼气六层的炼尸也被他从纳阴葫芦中提前唤了出来,此时跟在他的后面。  

如众人猜想的那样,众多修士聚集在一起的气息,早已引起了那只虎妖的注意。  

等李长志带着族人到达那座灵山时,那只三阶的虎妖已经在山脚处等着他们,而在它的后面,是密密麻麻的各种妖兽。  

这次战斗没有什么计划,也没有什么谋略。  

这是一次硬碰硬的战斗。  

李长志与李清欢二人凌空而立,正对面是不断发出各种嘶吼声的妖兽群。  

双方对峙,太丘李氏的八十余名修士却异常的安静。  

山风吹过相同的黑色玄服,吹过这些都有着几分相似的面貌,最终被他们坚毅的神情所搅乱。  

类似于这样的场面,这几日,在横断山脉不断的上演,太丘山李家的这次行动,并不算很晚。  

战斗没有前奏,当一方往前踏出了一步,这就代表着战斗已经开始了。  

李长志唤出十六把金刀悬浮于半空,他大手往前一挥,这十六柄金刀便依次化为了十六道金光,朝着那头三阶的虎妖激射而去。  

等最后一柄金刀启动时,李长志一把将其抓住,然后整个人跟在前面十五把金刀的后面,也化为了一道光影。  

李清欢见七叔李长志率先发动了攻击,于是他也立马反应了过来。  

李清欢凌空踏步,提着灵剑紧随其后,这一刻,他筑基期的修为展露无遗。  

领头的这头虎妖是一头斑斓虎,已经达到了三阶下品。  

虽然这头斑斓虎只有三阶下品的修为,但李长志和李清欢二人都不敢懈怠。  

因为他们知道,斑斓虎这种高阶妖兽,不仅身体强横,而且还会很多风系的法术。  

所以,李长志和李清欢二人率先发动的这一击都使出了自己的全力。  

那头斑斓虎妖见对面两名筑基期修士率先向自己发难,它虎目圆睁,张开巨口就是一声虎啸。  

巨大的风波在它的面前聚集,然后迎着李长志与李清欢的攻击而去。  

在这道风波挡住李长志的金刀和李清欢斩下来的红色剑气之后,这头斑斓虎一脚踏出,整个身子一跃而起。  

足足有两个人头大小的虎掌朝着半空中的李长志拍了过去。  

两人一虎就在半空中展开了激斗,而且在李长志刻意的引导下,他们的战局慢慢的朝着灵山靠近,远离了下方其余族人的战场。  

......  

李氏族人见七叔公李长志和三伯李清欢已经和那头虎妖斗做一团,所以也不再犹豫,纷纷举起自己手中的法器向着对面的妖兽群发动了攻击。  

面对李氏修士的攻击,这群早有准备的妖兽自然不会退缩,也迎了上去。  

修士和妖兽组成的两股洪流瞬间就撞到了一起,局面一下子变得混乱起来,双方像是都陷入了一个泥潭。  

在李玄罡提着八蛛青光剑迎上去的时候,二哥李玄天就在他的身边。  

李玄天此时已经进入炼气九层,法器也换为了一杆明黄色的长枪。  

李玄天一边奔跑,一边对着李玄罡说道:  

“玄罡,这次我需要和二伯四伯他们对付那些二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