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五章 将熊熊一窝(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竟然远不及第一次,这就绝不仅仅是战略战术的问题了。  

而是整体杀伤力比第一次差了许多。  

具体差了谁?自然是玉无双。  

众修见正阳之力在玉无双手中威力强悍,十分的氪魔物。  

私下里都竭力准备了。  

因此第二次行动,并不缺正阳之力。  

甚至可以说,修士们的法宝、法术,能附着都附着了正阳之力。  

等双方一交手,才发现,同样是正阳之力,在他们手中,却是水货,甚至是假货,威能跟玉无双施展时的差的远。  

玉无双技术高端,有仙力助阵,擎天手又是极为适合她的仙器,几项叠加下来,自然是化腐朽为神奇。  

而天玄战甲本就是猴版天将装具,雷光剑、雷音剑使用的是雷部正宗的九霄雷霆,对邪魔有着克制作用,同样也给力。  

尤其还是外部供能,不需要玉无双提供力量。  

鏖战利器克制效果,造就了玉无双远超其他修士的击杀数。  

甚至可以说,真就是在开无双割草,杀的横尸遍野。  

正是因为有着如此彪悍的领衔效果,第一次行动时,修士一方其实大部分时候都保持着胜势。  

在这种情势下,其他修士也打的很顺,遇机斩获大,遇矬也能撤的下来。  

这使得好些人产生了‘我也不差嘛!这次准备稍显不足,再加把劲,就直捣巢穴了。这次生生被这些垃圾拖耗的空法了,下次,下次专注突进,必能取胜!’等错觉。  

可等到第二次行动,才发现根本不是那么回事。  

那种感觉,就像是在没有重骑兵破阵的情况下,发动步兵冲锋。  

哪怕对面是一帮乌合之众,但没有明显的阵型缺漏可供利用,且对方士气未泄,甚至是高昂的,啃起来自然十分费力。  

这道理要话说也很浅显,自然也是有人看出来了。  

作为领队的御剑门,就尝试再现上一场玉无双割草的那种效果。  

具体采用了高修剑阵。  

前者代替擎天手,后者代替天玄战阵。  

然后尴尬的发现,御剑门的渡劫后修士御使仙剑,竟然真就比不过金丹后期的玉无双御使擎天手。  

具体两个特征,一个是仙剑的片杀伤,不及擎天手的巴掌拍、拳头砸实惠。  

擎天手可以变得巨大无比,往往一巴掌拍下去,密集的魔物就直接都拍成了渣,以至于魔物到后来都不敢太过抱团。  

而一旦呈现松散阵型,修士们就能低风险的穿插。毕竟火力不够密集的情况下,魔物很难对修士们造成有效的杀伤。  

仙剑就不行。仙剑最具威力的,  

不过是横斩。确实能做到一剑下去,横向数百米,纵深百米之内的魔物皆被一剑两段。  

可消耗也大,不似擎天手,只靠着自重,就非常恐怖。  

另外就是水平横斩,很容易受地形限制。  

现实中并没有那么多农田割韭菜般的条件,哪怕是平原,也不是真就一马平川,而是有着大量十米上下的土丘什么的,因此横扫斩切,远不如拍砸实用。  

还有就是致死率相对较低。  

魔物被斩成两段,未必就会死透,普遍能玩二次拼装。  

但如果是擎天手,不光是直接排成肉泥,还在正阳之力的作用下全部汽化,连腐败的土地一齐毁灭,成为硫化的焦土。没有任何复活的可能。  

于是累算下来,差距明显。  

至于雷光剑、雷音剑,之前说了,外置能源,不耗本体、攻伐方式简单有效,恒定持久,专门清杂鱼,御剑门的剑阵算总账比不过同样很正常。  

阵战往往是打顺了就气势如虹、摧枯拉朽,打不顺,那就各种腰来腿不来,不是自己拉胯、就是队友拉胯。  

参与第二次斩首行动的修士们,就普遍有这种感觉。  

甚至出现了穷奇‘要么被应接不暇的大量魔物围殴,要么杂鱼三几条不值得耗时间杀’这两种极端状态反复横跳的尴尬情况。  

其他人也是各有各的郁闷,总之就是磕磕绊绊贼难受。  

这次行动结束后,以御剑门剑修们的谩骂为开端,联军一度陷入了互相指责的混乱当中。  

战绩难看,自然要推卸责任,而只要想找,都有毛病。  

之后的几次行动,则证明战绩这种东西,没有最难看,只有更难看。  

都不想犯错而承受嘲笑和指责,那么就不约而同怂着来。  

结果以精英为特色的修士一方,硬是跟以数量特色的魔物一方玩起了对线。  

那能耗的过魔物?  

修士们啥成本,魔物又是啥成本?  

再往后各派自己都觉得脸发烧,也不吵吵什么联军攻伐了,各管一摊儿,试图缩小包围网。  

然后又被魔物打脸了。  

人少包围人多,根子上就很悲剧。  

魔物无论是大队人马突击,还是小队不停骚扰,都能让修士们一通手忙脚乱。  

更何况魔物背后也有谋略家,故布疑阵、真假偷营…战术花样蛮多的。  

而且魔物数量多能玩轮战,修士们人少很难轮休,熬的时间一长,谁都受不了,只能是收缩战线…  

这就是十日来的局势变化,包括地下的战事,没有好消息。  

周行听玉无双转述完之后,叹气:“比我预想的还要矬一些。”  

“那么若是夫君你,会怎么做?”  

周行笑了笑:“嘴上说的终是浅。我相信厚土宗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