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五八章 歪猜正落(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而今天,这些速度之王开启了此世界的首秀表演。  

从专门的匣式荚舱中,以弹射的方式起飞,强劲的引擎,以及恒定流星符的超凡加成,使其在不到一分钟内,就加速到了十马赫。  

这样的速度,已经超越了大部分剑修的飞剑速度!  

而对于有着人脑的太虚鸟来说,这些对手不但速度惊艳,战斗模式也新颖。  

动态感知是太虚鸟的特长,又经专门的强化,在很远的距离上就发现了无人机。  

它们纷纷调整速度,从而获得灵活性的提升,准备应对这波‘诡异飞剑’。  

结果片刻之后,它们体表的灵盾突然被激活,并于一瞬间爆掉!  

继而,身上便多了十多个直径乒乓球大小的焦洞,有的洞干脆是通透型的。  

这样的伤势,太虚鸟基本上只剩殒落一途。  

“死光!?”远程观看到这一幕的谢长生,感到心底发寒,脱口惊呼。  

他之前并未亲眼见过所谓死光。相关知识来源于谢天赐的藏书。  

谢天赐当年成功坑到了苍龙十八脉的庇护者,收获了一批初代迁徙者的重要藏书。  

其中一些记载了仙界战争的典籍中,就提到过死光(激光)。  

其特征是肉眼难辨,一息百万里(一息约三秒,光速约三十万公里每秒),是仙级偃师们掌握的强力手段之一。  

仙道为了将偃师(在仙道眼中,其属于奇门、而非玄门)纳入体系,与之在多个世界开战,算是赫赫有名的一类大敌。  

谢长生能联想到死光,也不光是因为当前的现象跟典籍中的相关描述相似,还因为他之前就怀疑、渡厄方舟有偃师的技术在里边。  

具体包括大地喷焰炮,以及针对重伤员的那种光束透射,符丸矢射超度等等。  

谢长生可是跟天工府以及墨灈打过交道的,甚至可以说,天工府是太虚宫为数不多的想要暗中纳入掌控,而未能如愿的势力之一。  

当然,‘暗中’是重点,太虚宫不惜亮底牌,也不介意墨灈以耍赖皮式的将太虚宫的种种通传天下的话,是有极大的把握将之降服的,击杀那就是百分百把握。  

但灭了墨灈,等于毁了天工府,而这并不符合太虚宫的利益。  

谢天赐觉得,有这么个搅屎棍角色存在,时不时还能嫁祸扣帽子,也是挺好的。  

不管怎么说,谢长生对偃师道,不但不陌生,反而很熟稔,甚至太虚宫自身,就有专门的偃师系,只不过主要投入不在这上面,也没有天工府的传承高妙罢了。  

见到周行的造物,施展出疑似偃师道的高端技术,先入为主的‘大能转世’认知,让谢长生没有将周行跟天工府联系到一块儿。  

他暗忖:“果然是异世界的大能,连偃师道的招牌手段之一死光技术都掌握在手,这说明此人前世即便没有亲身参与过讨偃仙战,也与参与者有过交往、交易…”  

随即,谢长生便为之前没有派战船追击、而感到小庆幸。  

死光不可见,且速度快的仙人都畏惧。  

其点攻击的威力,也十分的强悍。  

若是对方有大型死光武器,太虚战船猝不及防之下,很可能被击伤、甚至因此被其他未知攻击手段击毁。  

虽然太虚鸟的诞生和豢养、同样不易,需要五行金属高且相性好的人类幼儿、与风鹏嫁接融合,百中都未必出一,但跟太虚战船的价值比,就不算什么了。  

他急忙将最新讯息传了出去:周行展露仙道化的偃师手段,极速飞行法器喷射死光,击杀太虚鸟。  

谢天赐受到这信息后,愈发的郁闷。  

恨恨的道:“我说怎么手段层出不穷,原来是横通偃师!不愧是大能转世,果然安排的妥帖!”  

即便是在诸天万界,偃师道也以门槛低而为人称道。  

都说易学难精,可到了偃师道这里,却是易学易精,只不过从仙级开始,便迅速掉队,成道的偃师,更是几乎没有。  

因而被仙道称作‘磨刀星火’,这‘星火’还是偃师们自比的,所谓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仙道其实挺喜欢割这种头铁韭菜的。  

韭菜好不好,比比就知道。  

妖族、外魔之流,几万年才能攒出些气候,还需要各种外在条件配合。  

偃师道没这毛病,寻常资源,过个几千年,就能风生水起,再给点阳光,那就能灿烂。  

而且偃师们各种奇思妙想,与之斗智斗勇很过瘾,甚至很多时候逼得仙道修士们不得不靠高端超凡手段硬怼,很适合做磨刀石。  

这些信息,谢天赐都是从人仙的秘藏典籍中看到的,结合他所知晓的偃师道技术,以及暗中观察天工府的表现,理解的也算透彻。  

因此,如今一听周行掌握有偃师道的死光技术,顿时就觉得这是情理之中。  

换他是大能,也会这般安排,真的很适合初期的原始积累。  

“这就麻烦了…”  

谢天赐意识到,既然周行于偃师一道很有一手,那么就意味着手中不差奴仆、棋子差遣。  

原本他是见周行三炼穷奇,阵杀剑修,很擅于以少胜多,以弱击强。又考虑到周行觉醒没几年,毕竟家底薄,这才安排了滥兵消耗之策。  

说白了,这就跟凡世战争,裹挟民众攻城填沟一样。  

但人家有偃师道技术,当初申国灵脉事件时,连收两座云霄战楼,又表明了有洞天傍身。  

洞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