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五三章 残酷拯救(3/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讲究的,有种刮地皮发国难财的味道。  

玉无双还为此跟周行讨论过。毕竟好说不好听,周行不差这财,但别人不知道,也未必信。  

周行却说:“首先我问心无愧。其次,有人道功德摆在那里,世人理解又或不理解,算得了什么?”  

傀儡们在行动,周行也不是光看着,他这是在镇守全局。  

他知道,谢天赐既然搞事,就必有眼睛在暗处盯着看,也必然会寻机搞事。  

一旦发现端倪,就立刻出手。  

还有,他一早就想到,他表现的过于在乎凡世人,多半会被谢天赐视为可以利用的弱点。  

因此,他在救灾的过程中,刻意表现的功利一些,仿佛在说:相比于人,我更在乎人道功德。  

他希望能通过这样的表现,一定程度的偏转谢天赐的认知,让他能不那么热衷于害人。这就等于无形中挽救了很多人的生命。  

半个时辰到,不顾几户之前犹豫、终于想通、携妻带子、奔跑赶来的凡人的哭嚎乞求,临时传送法阵收起,方舟决然而去。  

望着远去的方舟,谢长生的一个分身蹲在树冠上,发出啧啧感叹:“这周行,还挺有点雷霆手段,菩萨心肠的意思啊。”  

实际上谢天赐发出收集周行情报的命令后,很多周行的昔日作为,就都已经被了解,用以进行人物侧写,分析其品性弱点了。  

谢天赐撇开为恶不耻的特点,毕竟是个做大事、且做成了不少大事的人,很注重细节,以及信息核查。  

这次行动,就带有相当浓郁的信息核查特性。  

就是要看看周行是个怎样的反应。  

谢长生的情报体系,是网络节点式的格局模式,一个个分身,就像是信号中继塔一般,覆盖了整个东海区域。讯息传递速度,自然是比周行的方舟行进快的多。  

因此,当周行再度‘碰巧’抵达第二处城镇时,迎接他的是一幕怪异遍地,死伤枕籍的景象。  

同样是人在空中,俯瞰下面的镇子,这次周行没有急着让傀儡们喊赈灾,而是施展术法,扫看下方的细节情况。  

当他发现下面大部分人、尤其是青壮,都是重伤未死时,便意识到,竞赛真的开始了。不是跟厚土宗又或瀚海宗的天骄,而是跟谢天赐。  

这是一场杀人和救人的比赛。  

作为施救者,他必须做出一些艰难的抉择。  

“杀!”  

随着他一声令下,渡厄方舟开火,万千道手指粗细的光自方舟底部射出,将下面城中所有重伤者毙杀,包括那些在房屋中的人。  

“度!”  

又是一波射击,射出的却是超度纸符。命中后,死者身上有人形光芒升起,继而消散成碎光不见。  

“搜!”  

傀儡们纷纷飞出,目标明确,以近乎绑架的方式,将那些尚有拯救价值的人接回到方舟中。  

“洗!”  

仍旧是小组模式,对城中可用物资来一番洗地式的大扫荡。  

一刻多钟后,方舟离开这座活人已不足百的死镇,并慢慢隐身消失。  

另外一个谢长生分身,目送渐远渐隐的方舟,将最新情报传了出去。  

第三站,周行选择了左右横跳,而不是之前的大致直线前进。  

显然,谢天赐在分析他并针对性下菜碟的同时,他也在尽量这般做。  

事实证明,谢天赐手中的战力,也没有富裕到将所有人口密集的城镇都盯死。  

第三站的拯救,就如第一站般成功。  

周行分析,谢天赐的爪牙,很可能是采用区域机动。  

每支队伍,负责一个地区,一旦收到讯息,就立刻赶赴目的地,进行破坏以及杀戮,打的就是时间差。  

周行确实猜对了。  

另外,周行表现出的冷酷做法,也收到了一定的反馈。  

比如说,当方舟抵达第五座城,见到的就是大量的中等伤势的凡人。  

显然,谢天赐也是在不断的测试并作出调整。  

谢天赐拿东海地区的凡人开刀,主要目的有二:  

一,尽可能的让周行展示手段,从而做到‘知彼’。  

二,尽可能的拖累周行,让他消耗,缓慢放血。  

那么,针对这第二条,既然周行对重伤员不买账,全部毙杀赚超度的人道功德,那么就意味着所能达成的‘拖累’目的很有限。  

于是这次换了以中毒为特点的中等伤势。  

重伤毙杀,勉强可以理解为助其解脱,害命之恶主要由行凶者背负。但中伤,毙杀者就得承担一定责任了。  

像周行的这种情况,傀儡无心,奉的是他的命,那因果也就落在他身上。这就不是靠超度能把账顶平的了。  

另外,还有一个重要测试,便是‘大城必救’。  

谢天赐潜台词:你不是玩隐形,玩左右横跳,以至于我无法准确及时的锁定你的位置么?  

我先来个区域预判,然后在这个区域中选个大城,进行屠戮,看你是否到场。  

到了,那就说明你不会放过这类人口重地,不到则是另一说。  

总之,破坏比创造、比拯救都容易,更何况谢天赐准备充分,又占了先机。周行作为迎战者,非常的被动,被耍的团团转。  

周行自然也明白这些,并且也确实为此意气难平。  

但他更多的、还是从‘赈灾’的角度考虑问题,而不是说我被人家当猴耍,好丢脸啊怎么怎么样…  

不在乎面皮,不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