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四零章 元磁熔火牢(3/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志。  

其实,‘元磁熔火牢’在上升到三百丈时,就已经是极限。  

这个把戏的原理,类似于周行小时后玩过的玩具浮球:  

漏洞状的框体里、装着一个塑料空心球,下面一吹气,球就浮起来,却又不会飞太高,气一停,球又会跌回筐中。  

眼前这个就是该玩具的超凡放大版,主要靠火池中聚集的热力托起火牢,而火牢本身是一个完整的法阵,靠着元磁反重力等,除了在内部形成无重力状态,还为自身减重。  

三百丈的极限高度本身五百多丈的半径,也就是说,公冶修若是能鉴定的带队冲九百丈,铁定能冲出去。毕竟剑阵的锋锐是有保障的,火牢的外壁也不是为了顶住这等锋锐突进而设计的。  

但公冶修在冲了六百丈后就怂了,质疑自己的方向感出了问题,于是他带队斜向冲,这下就需要冲四百丈以上才能出去,因为火池比火牢球体大,火池的托举之力的根点是可以移动的。  

而当它移动时,火牢就会皮球一般滚动,尽可能的保证剑修们始终位于火牢的中心。  

这次公冶修冲了三百丈多丈便顶不住压力再次更改方向。  

而到了这一刻,周行长吁了一口气,他知道,这帮剑修完了!  

同气连枝,合众之力,确实很牛,相应的消耗起来也很牛。  

尽是网络节点式的气枝相连,而不是融为一个整体,这就意味着,面对全面侵蚀的熔火,每个个体都在承受同等的侵蚀力,而不是外围的撑起保护伞,内围的就能无消耗享受庇护。  

于是,那些实力弱的剑修,就需要调用强者的力量才能获得足够的保障,拖油瓶特征,就这么凸显了。  

到了现在,就不只是凸显,而是需要进行残酷抉择:  

带着拖油瓶,只会一齐死,怎么办?是生死与共,还是各自飞?  

周行心说:“你们御剑门要是真能上下一致,同心同德,早就一统此界,恢复昔日仙家别派的气象了,又怎会只是天下第一宗门?不过是当初大分家时、选了最具杀伐特性的类别,仗着剑利,穷兵黩武,才有了这恃强凌弱的格局。这一次,咱们就来个人性考验,看看你们的成色!”  

事实证明,成色真就不怎么样,眼看着要被耗死,公冶修大喝一声:“各自突围,吾等誓报此仇!”  

之后,公冶修、沈文一、白颇,还有其他几位高修,各自脱离见证,选了个方向全力冲锋。  

失重状态,且四面八方全是质密黏稠的物质和针对性的力量,冲起来是真的很难,但仗着修为高、本领强,几位高修确实比之前剑阵时快了不少,消耗也更低。  

最重要的是,各个方向突围,总是会有成功的。  

至于剩下的剑修,哪怕是金丹修士,都早已消耗太甚,护身法宝都没撑几息就破灭,然后被活活烧死,很惨。  

然而,出了火牢,就一定等于逃出升天么?  

显然不是。  

周行早就安排了后招,一位貌似运气不错的元婴期剑修,赌对了最短路途,第一个冲出火牢。  

然而等待他的,却是阴煞极寒之力。  

深地除了熔火,还有着极重的阴气、煞气。  

阴气对应阳气,但由于大地质密,阴气更容易淤积。  

而煞气,周行喜欢将之理解为超凡力量与辐射结合后的产物。  

天罡对地煞,地煞的具体类别更丰富。  

总而言之,周行在这里外坑布局,顺便就将各种力量资源分拣的明明白白,然后整合分派,集中使用。  

像这阴煞之力,很是歹毒,尤其是对于以灵气为主修行能量的玄门修士们来说,想要成功防护,无论是法力还是精神力,无论是质还是量,都有极高的要求。  

从火牢中出来,一头撞进阴煞之力中,典型的冰火两重天,别提多酸爽了。  

这位元婴期修士还没缓过劲,周行的杀招就到了。  

金命体,手持太阿剑,剑利人快,电闪惊虹,剑过人亡。  

元婴期修士,被直接斩杀于剑下。  

随后,周行化作金青色剑遁光芒,去了下一处,守株待兔。  

在自家设立的法阵中,挪移都有巨大的优势,几近于瞬闪。  

趁病要命,瞬闪瞬杀,可怜御剑门的几位元婴修士,根本都来不及发挥,就被一剑斩杀,甚至到死都不知道是被谁夺去的性命。  

就连化神期的沈文一,也只是表现的比元婴修士略强一点。  

他经验老道,心中有提防,离开火牢,第一时间就使用了得意剑招‘海天一线’。  

此招自比海天之间,只一线破绽,却由最锋利的剑镇守,已然有几分道蕴在里边。  

但那又如何?  

成于剑,败于剑,沈文一最终还是被周行一剑斩杀,剑断人亡。  

公冶修和白颇,这两位星命体,的确是异类,同阶相比,强的不是一星半点。  

周行柿子拣软的捏,先解决的是白颇。  

白颇从火牢中冲出来,虽然气喘如牛,十成本领只能发挥出两三成,实力却仍旧比一般的化神期修士全盛状态还要强上一些。  

但没有用。  

周行氪命买了她的资料,知晓的她的弱点是什么。  

一声‘姐姐’,就叫的白颇魂不守舍,尤其是看到弟弟的样貌后,第一时间的反应不是有诈,而是欣喜若狂:“你还活着?”  

眼神对视,太阴仙力构建的太阴刺激发,可以说是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