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三四章 反击就一招(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先有一定的心理准备,可真的发生了,这结果仍旧是给人们造成了不小的心理阴影面积。  

哪怕是修界战争,这种以真人为核心、带领一票金丹修士的阵容,都极少会遭遇这么干脆而又惨烈的失利。  

真就这么一波灭?  

或许只是断了通讯,战斗仍在进行中。  

并且距离门并不远,说不定能杀出来几个…  

就连战神殿和云霄宗的代表们,都希望能有那么三五个尸偶冲杀出来。  

然而,等了半日,一个都无。  

天工府的偃师们也死心了。  

那些尸偶是设定了一些相关条令的,包括一旦断联,就战队全力突围、等等。  

在这样的背景下,结合那最初也是最后的景象,大概率是被一波灭了。  

难以置信,但这个解释最能说的通。  

佛光一洗,灰飞烟灭,这是什么远的打击?可怕啊!  

有些偃师心中已经认败认怂:“怪不得一味防守,不进行任何反击。换我我也能稳坐钓鱼台。”  

战神殿、云霄宗两派的知情修士,获得最新情报后,也同样普遍心中犯寒。  

云霄宗中,干脆有了放弃行动的呼声。  

像以往一样,这些呼声的主要理由之一,就是云霄宗完全可以通过交易的方式、获得想要的,这才是云霄宗擅长的,而不是玩什么沙场喋血、火中取栗。  

这样的论调,自然遭到了另一部分修士的极力反对。  

这些修士表示,就是因为云霄宗的修士变得越来越像商人,才导致逐渐沦为五大中的软柿子。  

再这般下去,云霄宗很可能会成为第一个被挑翻的顶流门派。  

典型的老话重提,同时,也又是一次不会有任何结果的争论。  

然而大部分人心中清楚,纵向比较,如今的云霄宗、整体战力真的已经堪忧。  

浊潮突临,无疑就是对各门派战力真实成色的一次有效检验。  

云霄宗的答卷是比较难看的。  

其中,申国灵石矿脉事件,就很有代表性。  

镇守修士集结力量去处理问题,结果集体失陷。  

宗门的派遣紧急应对战队去救援,也集体失陷。  

第二救援战队,仍旧失陷。  

最后靠一位假丹修士挽天倾。  

就结果论,看起来好像还行,但实际上已然刷新了圈子里相关笑柄的下限。也暴露出了一堆问题。  

一,高端战力匮乏。明明知晓是大魔,却只能让元婴真人们顶上去。化神期都没有,更别说渡劫期、大乘期。  

二,战场表现幼稚。具体包括杀手锏都用不出来,没机会用!拥有战楼的情况下,竟然连杂鱼的关都没能过,说出去都脸红。  

三,池浅王八多。两拨援军之后,竟然就再无战力可派,堂堂五大之一,水就是这么浅。  

你要说战力匮乏吧,姬家的私军,从战队到铁木巨龙舟,各方面比宗门战力都要强一头。则明显就是宗门使唤不动的铁王八,类似的有多少,令人想入非非…  

这其实也是傅山面皮都不要,让洪宣驾御穷奇四处救火的一个重要原因。  

云霄宗需要证明老狗也有几颗牙,别管这牙是原生的还是镶嵌的,咬人还是很疼的。  

而洪宣也没有辜负傅山的牺牲,或者说,三炼穷奇非常强。  

洪宣他们后来使用的是‘太乙金光阵’,由八位真人组阵。  

这是一个以‘封困’为特点的阵法,典型的云霄宗特色,高防高恢复,磨耗败敌。  

用在穷奇身上,就属于补短板。  

如此一来,穷奇各方面都不差,降低了对驾驭者战术素养的需求,提高了对各类突发情况的处理能力,也更利于转战各地,长期在一线活跃。  

而用御剑门对云霄宗老生常谈的评价:“那帮人,什么仙物宝器到了他们手中,最后都只会沦为平平无奇。”  

这话没说错。  

洪宣执掌的穷奇虽然在数月时间里、解决了不少棘手敌人,但继申国之后,又蹦出来的两头大魔、却是一投也未能击杀。  

放虎归山终是患,可打人不疼,又不肯耗费时日、穷追猛打,结果就只能是这样。  

但拿出来看感觉还好,跟眼前的佛国战事比,顿时显出差距。  

上去多少被灭多少,无论是蚁附浪潮,还是一流战队。  

什么是威慑力?  

这才是。  

哪怕隔着万水千山,提及都会觉得心慌胆寒。  

然而周行却表示,这个不算什么威慑力,接下来我要秀的才是!  

周行一直都在默默准备着、等待着,如今,他觉得实际成熟了。  

以佛国这一大型构装法器为躯体,以包括佛棍体在内,所有皈依佛门的罗汉、诵经僧的念头为控法力,汇集五行之力,太阳太阴仙力,使用‘万物归一’宝符。  

第一次,这是第一次,经过一系列的精心准备,令宝符的威能发挥度超过了90。  

时值午夜,因熔岩湖的关系,这个区域内的夜色并不漆黑,而是像地球现代都市的夜色,从远处看,整个都笼罩在光中,跟四野有着明显的光亮差异。  

而周行则借着这可以称作昏暗偏黑的夜色,最大功率的施展幻术,扭曲万物归一弹引发的天象。  

他不想真实的景象被人看到。  

毕竟上次在翡翠原施展万物归一弹,有玄尘子和四快修见证。  

于是这回呈现的,是佛门特色。  

巨大的佛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