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九章 太极刚柔(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就咬牙将金命体送进大千之胎了,就这个动作,就耗费了三万寿元,这是系统非完全式上线的弊端。  

他又耗费四十五万寿元,直接购入了木命体法身。  

经过这一系列的消费,如今他手头上的寿元,是九万三。  

木命体,同样是二品金丹起步。  

他在金命体那里尝到了甜头,以巫道‘缺啥补啥’的路数,将二品金丹提升至一品,磨合正好也就完成了。  

待到本体完成九转,从筑基升为一品金丹后,以之为纲常,合五行法身之精华,五行归真,直接就是阴阳二气仙体。  

阴阳二气仙体,先分立、再和合,成就的便是太极道体,太极转无极,归一大成。  

至于神识怎么迅速匹配上去,目前也只能是走蜃龙血脉‘筑基有神丹、金丹出阴神、元婴如大乘’的路数了。  

涉及到灵魂,提升的方法一下子就锐减。道果已然是最高端,也最直接的提升办法了。但这玩意真的是可遇不可求。  

他想在想到的比较稳妥的办法,也就是从‘大道宏光’那里薅羊毛。虽然隐患巨大,但貌似还能薅个一两回,然后那位道人大约就会怒不可遏,撸袖子亲自下场?  

这个可以先缓缓,有大事件再趁机搞起。  

总而言之,灵魂提升虽然也能氪命买,但价格贵的实在买不起,除此之外,也就剩蜃龙血脉的神识提升之路还算有亮点。  

因此,蜃蛟体的修行,是最具优先度的重点。  

至于木命体,尽管事先有一定的心理准备,可发现真就是云霄宗姬家的青龙血脉后,仍不免生出些许膈应的感觉。  

于是他就向小萌吐槽:“都不需要卜算,用这躯壳,必然跟姬家产生纠葛,简直就是诅咒体呀!”  

“那没办法,钱没花到位就是这般。  

上次你好歹还提供了金命体蓝本,这回直接就要吃现成的。  

没点瑕疵,能四十五万就卖给你?  

系统的打折就那么几种,让利幅度最大的,非‘首开’莫属。  

金命体属于‘首开’,后面的都没这待遇了。  

况且我这不是给你选了个化缺点为优点的方案嘛,你搞事上瘾,那么使用青龙血脉的木命体,坑点就是事儿多,多般配?”  

他无言以对,这事就这么敲定了。  

木分甲乙。  

甲木在天是龙雷,在地是栋梁,其禄在寅,寅为离宫火上之木,即为死木,刚木。  

用科学侧的说法就是火烧木头,炭化后变的更坚硬,做简易木矛什么的就常用这个原理。  

乙木虽柔,刲羊解牛。藤萝系甲,可春可秋。  

简单的理解,如果若金的阴阳两面阐述的是吸斥,那么木的阴阳两面阐述的则是刚柔。  

理解了这个,木命体的独有天赋,自然也就清晰了。  

刚柔相济,生存能力。遇水旺,遇火刚,遇土养,遇金成(器,木旺得金,方成栋梁)。  

只要技艺深,遇到什么都能化不利为有利,生存能力真是强。  

就周行所知,云霄宗的姬家,就很善于发挥木属天赋的这一特性,将‘活着才有输出’推到了相当的高度,能成为宗门第一世家,就是因为总是能笑到最后。  

但凡事皆有利弊。云霄宗总是在五大的争锋中受鸟气,就跟姬家基本能代表云霄宗,而姬家又是这么个风格有很大的关系。  

周行还一度因此而吐槽:“怪不得师徒派一直以来对于跟姬家全面开战犹豫不决。这种牛皮糖般的对手,真要撕破脸,几乎不可能爽利的分出胜负,而一旦旷日持久,就会被联合捡漏,都沦为输家。”  

站在旁人的角度看青龙血脉,堪称难缠的对手。  

可站在姬家的角度,周行却是体会到了‘沙袋人生’的心酸和憋屈。  

于是想了多日,才为木命体定下核心体系,‘以彼之道,还施彼身,太极刚柔。’  

购买了相应技法,又添置了一些器物和消耗品后,他手中的活钱锐减到不满八万。  

但这回,他并没有多少惶恐和焦虑。  

飞抵陈国,已然是腊月二十四。  

眼瞅着就是年关,但陈国的节日气氛并不浓。  

原因是多收了三五斗,导致谷贱伤农。  

于是他的收粮很顺利,毕竟他给出的价格,比市价高30。  

并且他特意以这个价格,从地头收了一部分,从而令农户也受些惠。  

当然,眼一红心就容易黑,有人想从他身上狠发一笔,为此甚至不惜强买强卖。  

而他则深得‘行霹雳手段,方显菩萨心肠’的要领,并且让很多观众现场观摩了‘人活着就能直接超度’的技术活儿,于是后来遇到的都是讲诚信,做事也公道的好人。  

年三十,该办的事办完了,他选择了当日离开。  

尘世人间,都在过年,但凡有人烟的地方,就能看到灯火,听到爆竹声。  

他坐在乌铁舟的船头,看着下面的远景、近景,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的感觉顿时就有了。  

他事先以为自己会伤感一下下,但结果并没有。  

遂点头,觉得自己又挖出了一些以前没能发现的自身特质。  

翌日天刚亮不久,便追来三名修士。  

CED一扫,按照战力数值辨认,一元婴,两金丹。  

周行从容收了乌铁舟,没有理会那名元婴,周行对其中一名金丹道:“我在陈国大泽乡见过你,拎着酒葫芦,不修边幅,时不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