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七章 氪命叠上限(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惰望等做搏斗,这是内魔(心魔)的由来。  

九地环境,利于魔性滋生,因此妖魔也好,心魔也罢,在九地环境中更易修练,最终获得层次性提升,就是真魔。  

井宿虽然还不是真魔,却也越过了黑暗人格的层次,直接堕化成了魔。  

说白了,在周行的帮助下,井宿完成了极速堕落成魔仪式。  

如此一来,云裳和真魔,就没办法利用井宿了。  

周行刚才看的明白,魔奴,就是云裳从井宿那里耗的活偶羊毛,然后进行魔染转化,制造出来的。  

有这一次也就够了,哪能继续让其得逞。  

至于鬼宿,他认为并非云裳不想对鬼宿下手,而是有其限制。  

看起来好像井宿和鬼宿就是两盘菜,想怎么吃都随意。  

其实不然,否则也不会有不断堕暗,以及剥夺鬼宿的冲霄车这一动作。  

果然,针对井宿的行动失败后,云裳没有继续动手,真魔也没有。  

此时周行已经又切回到金命体法身。  

“逆转万物,五行归真!”周行再氪三千寿,出天地五行宝箓。  

这是阵法,是万物归元的一部分,五行逆推阴阳。  

周行本人的灵肉都承受不住这种级别的压缩,因此他以太阿剑所象征的天地为引,以九霄雷为体,来容纳这个阵法带来的威能。  

于是方圆百里之内,万物都经历了一次五行之力的剥夺。  

这是道级法则,向下强势凌驾。  

其实不管是云裳,还是真魔,乃至鬼宿,甚至是还困在地下的柳宿,被抽走一些些五行之力,都不算个啥。  

关键是这术法的格位太高。  

不征求同意,甚至连那个过程都没有,上来就直接剥夺。  

“这么霸道的么?这也太吓人了!”云裳都在变得六神无主。  

而事实证明,还有更吓人的。  

五行归真之后,太阿剑剧变,崩成碎渣,然后化作了阴阳鱼。  

这阴阳鱼,径直与阴阳二气袍融合,令道袍的后背位置,多了双鱼转动不休的太极图。  

同时,九霄雷光一口气就实化了四道!  

于是九霄雷立刻就进入到八实一虚的状态,道劫(修真成仙渡的劫是仙劫)开启。  

道劫临头的场面,不是高天起雷云了,而是破界增维。  

大千世界,对于道劫而言是个根本伸不开腿脚的小盒子,道御大千,无数个大千世界,都被道总摄,道是多元宇宙级别的概念。  

破界增维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的,脱离三界,进入一个特殊的维度。  

空间瞬间破碎,碎片转眼消散无踪。  

抵达的新所在,乍一看像是太空,细一品比太空恐怖的多。  

在这里,虽然也有理可寻,却是直至本质的理。  

给人的感觉,就像以前喝的都是兑水的酒,如今喝的却是原浆,非常的不习惯。  

就以云裳的感观为例,她看周行像个人、又不像人。  

“怎么回事?”  

质疑之心一起,周行的模样就立刻模糊了。  

“我是不是应该以能量视角去看?”  

结果随着这个念头产生,周行在她的感知中,真就成了能量。  

这种想看啥就是啥的情况让她非常恐慌。  

毕竟万物皆由我心生的另一面,就是万物皆虚。  

过去习惯的一切标准都被作废,那么以什么为依托进行真假虚实的判断?  

云裳也只能是定住本心,再想办法。  

而那头因手持蛟骨鞭而成就真魔的魔奴,则直接崩解。  

第一,这里没有五层堕暗的环境特征。  

第二,魔本身是受杂念等诸多负面情绪困扰的,如果说谁最容易丧失自我,非魔莫属。  

本就是疯子,现在疯到魂散。在这个特殊维度,它的躯体也成了扭曲的一团黑影,连基本的形态都没有。  

周行则感觉长知识了,原来道劫是这样的场面。  

从效果上讲,其实不如诛仙剑阵、都天神煞阵带给他的刺激。  

这两个阵本身更具道意,而他当时又缺乏诸多保护,等于是裸眼直面,于是只是看一下就伤灵魂。  

现在不至于那么惨,却也触动很大。  

他已经尽可能的将之记录了,回头模仿,反复揣摩,绝对对他的神识提升有大益处。  

对幻术的威能提升,自然也有不小的助益。  

另一方面,他也是有些遗憾。  

要是早知道五行归真,一下子就能让九霄雷四道实化,他会拖一拖时间再施展。为的就是看云裳能不能令堕暗再降一层。  

他估计能。  

这云裳也是个境界强的人物,并且其使用的仪轨之术很是独特。  

他估计第六层无间狱,甚至第七层的归墟,云裳都能鼓捣出来。  

而能通过云裳见识九地,自然对他有大益处。  

“还经验少啊,没能利益最大化。而且是最具价值的部分没能拿到。”周行想到了这次的寿元投入,难免肉疼。  

四万多,只剩一万多,一次性就烧了超过三万寿,都够买一件仙器了。  

不过不后悔。  

尤其是大道宏光都被他截成道果了,这次真的是很赚。  

现在唯一需要祈祷的,就是猴版灭仙雷别把云裳给彻底劈死了,否则他找谁讨薪?  

不管怎么说,如今到了梭哈乾坤一掷的时候了。  

“劫临!”他右手掐引雷诀,从身后一引,九霄雷有了反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