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八章 仙物难享(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物,哪怕以玉无双高修转世的命格,都兜不住。  

所以要削弱补天神石的威能。  

削弱后就能跟玉无双持有的阴鱼登对,能较快的完成祭炼。  

擎天手也是为此准备的,能捂住盖子。  

否则仙物出世,很快就会招引来能人高修。  

可即便这样,仍旧不行。  

因为玉无双的操作跟青镰一直以来的操作不一样,玉无双是要炼化补天神石。  

补天神石也是有自己的运道的,并且相当于高修大能的运道。  

修真者能完成渡劫,没点运道行吗?  

仙物能长存,也一样。  

砸了它让它归源天地,那是一回事,占了它夺了它的好处是另一回事。  

后者是需要以自己的运,刚掉仙物的运,然后再扛住天道对结石+结石的一波不满打压,才能真正成功的。  

这就是为什么有人得了宝,逃到天涯海角,仍旧逃不出死劫,命薄无福消受。  

在玉无玦的算计中,若是玉无双得了姻缘,那么就会受其未来夫婿的庇护,能瞒天过海。  

若玉无双丢了这姻缘,回程就得过三重险,一重强过一重,过不去就身死道消。  

过去了,还不算完,得求其师玉华真人出面,让玉华真人再去求厚土宗太上长老岩成子,从而获得厚土宗强力庇护。  

在这个过程中,虞国九公主将发挥重要作用。这九公主不是给玉华真人预备的徒弟,而会是岩成子破格收录的关门弟子。  

按照玉无玦推算,九公主还玉无双引荐入仙门的人情,太极阴阳石才能留在玉无双那里。  

但也会由此欠下厚土宗天大人情,从而终其一生都要为宗门鞠躬尽瘁。  

这是因为,玉无双回程时过三重险会泄漏消息,从而让其他宗门打太极阴阳石的主意。  

玉家可不比不得云霄宗的姬家、周家那样的门阀,根本护不住重宝的。  

也只有跟厚土宗深绑定,为其打工一辈子,厚土宗才会尽心竭力以宗门之力,庇护玉无双。  

然而玉无双的姻缘成了。  

格局立刻一变。  

首先就是在黑风岭没闹出幺蛾子。  

若是姻缘不成,这里就有一小劫,将导致玉无双当天就上路。  

反之,周行厚道做人,借玉无双之手赐下的那袋符,发挥作用。  

受伤军士,被从生死线拉回,感念恩德。  

陆项作为实际执行者,也受其惠,不但下面人感恩,上面人也因此符的孝敬而满意。  

人间有句俗语,叫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这话反过来说,很多时候,人做事之所以能成,是因为大家愿意看你成。有那么三五个关键时刻拉后腿,事能不能成就玄了。  

玉无双引荐九公主去厚土宗固然有格调。  

可底下人遭灾还是受惠,也是事情圆满与否的关键。  

玉无双手里就没有周行那样的木属高效治疗符,有也不会拿出来泼散给普通军士差役用。  

这不是她心狠,而是她的成长环境,决定了她的认知和思路。  

修真世家的大小姐,比尘世权贵家的子弟还要傲娇,脑子里根本就没有体恤小民的思路。  

与之相比,周行就更有人味儿。也明白利益均沾的道理。  

于是仙宝事件善后就裱糊的很圆满,也就没有再节外生枝。  

玉无双也因心情愉快,又想跟周行多处几日,还有真灵分化妙法要修,便逗留了七日。  

周行还将养魂木借给她,使得她的魂伤迅速稳住了。  

另外,剑奴给了她,诛仙剑势时时温习感受,也有利于其魂伤好转(精神向的培养出抗体)。不过这是后话。  

先期就是稳住了魂伤,又有周行从旁指点,玉无双高修转世,资质自然是极高,第五日便通天道法入门。  

法一成,当下就有了分魂阴灵法身。  

随即本魂持太极阴阳石藏于灵所,分魂阴灵驾驭躯壳。  

玉无双有两个灵所,最好的是送给周行的如意宅。  

那是玉无双外出时的闺房,住客栈也好,住荒野也罢,都是如意宅当内胆般一套,始终是自己熟稔的那个家。  

另外一个灵所,材质是用如意宅剩下的料制造的,被玉无双当做仓储用,也能纳活物。  

将如意宅送给周行,原本宅中女孩子的私物,就都转移到了其中,真灵分化妙法入门后,本魂和太极阴阳石便藏于其中。  

有本魂镇压,即便阴阳石尚未彻底驯服,也不至于有仙物灵光被偶遇的高修大能察觉。  

另外,如意宅其实是定情信物,只不过玉无双面皮薄,换了借口说是习俗。  

结果又换回了风灵舟。  

周行是有系统的人,逛系统商城,什么好宝贝没见过?  

眼界可比常人高多了。  

在这种背景下,风灵舟能入了他的眼,还起了五菱宏光的名,自然不同寻常。  

这风灵舟速度快的堪比元婴真人的虹光飞遁。  

有这样的跑车,身怀重宝的玉无双,在告别时御使擎天手给周行上了眼药后不久,转手就换了风灵舟,全力催动回宗门。  

当时,类似周阀这种老牌修真世家的眼线,已经蜂起,查探妖魔情况,以及为行动铺路。  

这些精锐斥候,都是要实力有实力,要眼界有眼界,想逃过他们的排查可不简单。玉无双的三重险,其实就应在这些人身上。  

但现在不同了,玉无双有周行的得意之作,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