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六七章庶民的力量(1/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在猛烈的炮火支援下,徐五想带着蒙古骑兵缓缓退出岳托营寨。  

他们走的非常仁义,不仅仅带走了蒙古伤兵,就连尸体也没有留给建州人糟蹋。  

所有人离开了城寨之后,就在城外集结,火炮再一次发出怒吼,向岳托营寨倾斜了一通炮火之后就离开了张家口。  

至此,用时长达十一天的张家口之战终于落下帷幕。  

这一仗对蓝田县来说是一件意义深远的事情,在战术上,蓝田县并没有获得胜利,甚至属于失败的一方。  

在战略上,蓝田县的收获就非常大了。  

锻炼了队伍不说,仅仅是真正收服了残存的五千余蒙古骑兵,就是一桩大收获。  

更不要说,在这场战役中,蓝田县终于树立起来了自己的大义旗帜——为大明百姓奋战到底。  

在这一战中,真正为大明百姓付出血的代价的是卢象升…可是,真正得到大义名声的却是蓝田县。  

对于蓝田县铺天盖地的宣传手段,卢象升保持了沉默…并且将损兵折将的罪责全部揽到自己身上。  

于是,大军带着百姓才进河北,他就被监军太监张克友打入木笼囚车押解进京。  

同时,他在军中残存的六位堂表兄弟,也获得了同样的待遇,卢氏一门七兄弟被装在七辆木笼囚车里,一路上招摇过市…何等的壮观!  

如同卢象升预料的那样,他们拼死作战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好下场,根据朝廷公文来看。  

卢象升在山东畏敌如虎,怯战不前,任由建奴在山东烧杀劫掠视而不见,是为大罪。  

建奴退走,虽然一路追随却无寸功,侥幸在蓝田县与建奴的争斗中趁乱夺回一些百姓,却功不掩过…  

朝廷公文不知怎么的就被人泄露了出去,卢象升囚车所到之处为万人唾骂。  

剩余的四千天雄军被置于保定总督,保定总监军看管,待朝廷处置完卢氏众兄弟之后,天雄军将被就地解散,所有军官发配九边充军。  

“兄长,为什么啊?”  

五弟卢象同的囚车就在卢象升乘坐的囚车边上,从脸上抠下一块烂泥,忍不住朝自己的兄长怒吼。  

卢象升看了一眼弟弟,轻声道:“我卢氏一心为大明,余者不足虑。”  

卢象同颤声道:“如果战死,我认了,可是,如此羞辱…”  

卢象升呵呵笑道:“但求心安就是了。”  

卢象同哭泣道:“我们卢氏家教让我们为大明战死,这也就罢了,可是,我们天雄军何辜?  

那些与我们同生共死的兄弟,百战余生之下,没有赏赐,没有荣耀,却要发配九边为奴,兄长,他们冤枉啊——”  

卢象升笑道:“不冤枉。”  

卢象同收起眼泪颤声问道:“兄长,何出此言?”  

卢象升笑道:“大明弃他们如敝履,如恶疮,可是呢,也有人垂涎他们如见龙肝凤髓,有人渴慕他们如见绝世美人,这就是他们在我麾下受苦得到的报答。  

老五,不出一月,他们就会过上好日子的。”  

卢象同抬起头惊讶的道:“真的么?谁会如此高看他们?”  

卢象升笑道:“云昭!”  

卢象同松了一口气道:“这就好,这就好,总算没让兄弟们血战多年…兄长,他们真的能?”  

卢象升道:“云昭想要我们天雄军的心思非一日一夜了,现在,真的便宜这个家伙了。”  

卢象同破涕为笑,胡乱擦一把脸上的泪水道:“还好,老八被蓝田县人给送去蓝田城养伤了,我卢氏终究不会绝后。”  

卢象升温和的看着自己的弟弟道:“死的只有我一个,你们都不会死的,我已经上奏——已将无能累死千军。  

我想,不论是高起潜,还是杨嗣昌都会满意这个结果的。”  

卢象同听了兄长的话,脸上并没有死里逃生的欢快,反而落寞的道:“死就一起死吧,这人间活着也毫无意义。”  

卢象升道:“这话我跟云昭也说过,他却要我活着看看新世界。  

我为人迂腐,很清楚新世界对我这样的旧人意味着什么…不过,五弟啊,你可以代我去看看,看看蓝田县是不是真的如同他们说的那般好,看看,人在蓝田县是不是能活出人的本来模样来。  

看看哪里是不是一个可以让我的灵魂安居的地方,如果能,你就把我的尸骨带…”  

话音未落,卢象升就警惕的向正西方看了过去,与此同时,卢象同,卢象坤等一干将领也转过头去。  

那些押送罪囚的大明卫锦衣卫却对此一无所知。  

卢象升就对领头的千户喊道:“敌军,正西方,两里,骑兵两百!”  

领头的锦衣卫千户冷笑道:“你以为会有人来救你?痴人说梦,等到了京师,就是你的死期。”  

卢象同哈哈大笑道:“你们这些贼球囊的…哈哈哈,去死吧。”  

锦衣卫千户闻言大怒,挥动鞭子就没头没脸的抽了下来,卢象同的脑袋露在槛车外边避无可避,只能破口大骂,却不防被人家一鞭子抽在嘴上,唇齿破裂,当下一句话都说不出来,只能继续大笑。  

一彪骑兵果然从一个小山后边转出来了,锦衣卫千户顾不得继续惩罚大笑不已的卢象同,拨转马头带领百余锦衣卫番子护住了囚车,并且对最里面的锦衣卫番子吼道:“若有不测,所有罪囚即刻斩首!”  

听锦衣卫千户如此说话,并且面对骑兵敢立阵迎战,卢象升凌厉的眼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