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章 鬼祸爆发(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皮吸引,后一刻听到卢珠儿的哼声时,立即扭头来看,厉鬼已经完成了分裂。  

他当即立断启动灶鬼力量。  

白烟缭绕中,各有一条黑气缠住了周氏婆媳。  

周氏婆媳脸色煞白,此时被灶鬼的烟火气一缠,才终于缓过神。  

她们两人同时放声大哭“大人救命。”  

“救命啊大人。”  

一双红鞋穿在二人脚上,且那血色在顺着二人的裙摆往上攀升。  

武少春的力量止住了红鞋鬼的杀人速度。  

同一时间,一见周氏婆媳的下场,所有靠近卢家人的船工、杂役及昌平郡的令使发了疯一样的逃离他们。  

“不要乱跑”  

赵福生警告了一句。  

但凡鬼祸,沉着冷静未必能绝对的救命,可一旦乱了阵脚,死亡的概率就大大提升。  

她话音一落,丁大同知道此时是自己表现之时,也跟着骂骂咧咧“狗日的,找死是不是,大人喊你们不要乱跑。”  

可是惊慌之下谁还听得进他的话。  

镇魔司的令使倒是还有几分理智在,一些船工、卢府杂役就听不进他的话了。  

仍有几人四处乱蹿。  

他们逃的同时,卢珠儿身后红鞋厉鬼的鬼影再度分裂,一一往这些人追了过去。  

鬼物的速度、力量远非普通人能比。  

红鞋厉鬼在眨眼之间追上了这些人,很快的,逃离的人立即穿上了红鞋。  

武少春的职责是守护普通人,此时他并没有惊慌,而是一一有条不紊的为这些人打上鬼烙印。  

灶鬼的力量一打上,当即压制了一部分人身上的厉鬼复苏之力。  

可武少春一人的力量始终有限,他虽说驭使的是祸级鬼物,但他对上的却是43年前便已经复苏的厉鬼。  

历经多年时间,红鞋鬼早就晋阶,纵使此时鬼物一再分裂,力量被削弱,却胜在数量极多。  

武少春虽说极力施救,可仍有三人先后惨死,身影原地消失,仅在地面留下了一个雨水无法冲淡的血脚印。  

这些血脚印十分凌乱的布满甲板,鬼物不知所踪这才是最可怕的事。  

众人的肉眼无法看见厉鬼,可这并不意味着鬼消失了。  

它隐藏在四周,等待时机伏击人命。  

红月之下开始生出鬼雾,将这一条破船笼罩。  

最棘手的并不是红鞋厉鬼的分裂,而是卢珠儿的厉鬼平衡被打破。  

灾级的红鞋厉鬼与门神烙印形成了对峙之势,可随着红鞋厉鬼的分裂,红鞋鬼的力量减弱,门神的力量大增。  

二鬼神虽说能庇护人,可本质依旧是鬼,依旧是以杀戮法则本能为主。  

此时红鞋鬼一弱,二鬼立时向卢珠儿本体靠近。  

“珠儿”  

陈多子一见卢珠儿情况危急,当下想拉她的手。  

陈母当即拉扯了她一把“你疯了”  

陈母怕她犯浑,连忙将她抱住“你有盼儿,不要头脑发昏。”  

陈多子略微冷静,接着看向赵福生,哀求“大人救命。”  

这个时候赵福生无法顾及这些,她的注意力全在红鞋鬼的身上。  

地面不知何时又多了一些凌乱的血红脚印。  

脚印在往外逐渐扩大。  

一旦漫及整个甲板,便相当于把所有的人都困在脚印范围之内。  

若是众人身处脚印环绕中,便相当于全部都踩中了红鞋鬼的法则,都有可能会遭红鞋鬼附身杀人。  

眼下她可以召唤门神将自己背起,也可以召唤阴差马面驱鬼可这些都是治标不治本的办法。  

纸人张还没有彻底露面,她的功德值也剩得并不多,驱使大鬼的机会留给她的只有两三次。  

而镇魔司这方,孟婆的血月施展开,血月之下,武少春、蒯满周的力量已经发挥到极致,无法再腾出手来。  

范氏兄弟、张传世这会儿派不上用场。  

没有出手的还有昌平郡的人。  

面对这样的凶险情况,昌平郡的人都有种束手无策之感,只能被动等待她的吩咐。  

又有一张悬挂的纸人晃荡,牵动蒯满周娇小的身体在鬼网上摇晃。  

紧接着血脚印出现得密实急切,往刘义真的方向开始靠近。  

刘义真紧绷贲张,感应到危机到来的那一瞬,他毛孔急张、汗毛倒立。  

丁大同、姜英及陶立方正欲出手,却见刘义真身体完全化金,整个人变成一座金身之像,散发出镇压厉鬼的可怕慑力。  

隐形的红衣鬼被他震开,顿了一顿后,与他脚尖相对的血脚印方向一扭,突然覆盖上陶立方的身体。  

陶立方的注意力全在刘义真身上,当他脚下一紧时,他的脚背拱起。  

一双无形的小鞋穿在了他脚上。  

好在当日红鞋鬼案在船舱上被赵福生当众揭破时,武少春曾演示过被红鞋鬼案标记的情景。  

此时陶立方脚上一紧,浑身阴寒,立马就意识到自己是被红鞋鬼附身。  

他毫不犹豫施展厉鬼法则。  

鬼物的力量启动,立时将诅咒分摊了出去。  

红鞋鬼的标记法则一被分开,周围的人随机倒霉。  

姜英、船上一名杂役及余平发出闷哼,三人脚上同时一紧。  

陶立方的危机暂时解除,但动用厉鬼力量的代价惊人,他感觉到自己的厉鬼已经将处于复苏的边沿,很快要收割他的性命。  

而另三人被红鞋鬼一标记后,心中既骇且慌,此时却不是诅咒之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