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八章 黑夜将至(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许多。  

只可惜她功德值不多,纸人张的存在又令她心神紧绷,不敢不留后手。  

“总而言之情况已经这样了,只有接下来多加小心,孟婆,你近些天多去卢家走动。”  

她看向孟婆,低声说了一句。  

孟婆明白她的意思,连忙就道“大人放心,我看那卢娘子手艺不错,正好向她讨教一下黄米饭的做法,将来回了万安县,我天天蒸给大人吃。”  

除了钟瑶三人听到这话时神色如常外,丁大同等则面露怪异之色。  

孟婆昨夜展露过一手,她的实力不凡,竟然还甘愿做这样服侍人的事。  

而她说完也就算了,赵福生也毫不见外,神色自然的点了点头“好。”  

商讨完正事儿,赵福生便摆了摆手“行了,大家各忙各的事,船上的时间还有一个月,不用时常聚到一处。”  

昌平郡的人面面相觑,应了一声,俱都散了。  

等人走了之后,赵福生并没有立即回房,而是趴在了船弦处。  

此时已经正值午后,早晨的江雾早散了,露出远处看不到尽头的江面。  

江水与天边相接,江风缓缓吹来,在水平掀起流波。  

此时的江面平静异常,但在水底之下,却有暗流涌动。  

赵福生双手撑着木栏,突然喊了一声“满周,之后的时间,你要多注意啊。”  

小孩也想学着她趴在船弦边。  

但她腿短人矮,便只能趴在船弦的最低木栏,随着赵福生说话,小孩的身体化为影子消失。  

再次出现时,蒯满周已经趴在了赵福生的身边,双脚悬空,两脚交错着甩了几下。  

嘻嘻。  

小孩的笑声在船上响起,半晌后蒯满周面无表情的应了一声“好的。”  

傍晚时,孟婆算着时间去了厨房,在那里恰巧碰到了陈多子,与她很快熟悉了,顺便还从她口中打听出了卢家更多的事。  

接连几天的时间,二人倒是越谈越投机,孟婆不止是了解了陈多子的性格,还对她母亲妹妹的情况也有所了解了。  

在此期间,丁大同也想方设法的宴请过范必死、张传世等,从他们口中打听出了红鞋鬼案始末。  

这样一来,时间过得飞快,二十多天的时间一晃便过了。  

船上这一段时间十分平静。  

除了最初的卢珠儿引发过轰动外,便再也没有出现过怪异了。  

就连赵福生最初担忧的纸人张会引发危机之事也没有发生,怀了鬼胎的活死人仍被镇压在鬼棺中。  

到了傍晚,赵福生用完晚膳后站在甲板上吹风。  

孟婆、蒯满周除了陪在她身旁之外,丁大同也厚着脸皮追随左右。  

这些日子以来他一直想方设法的讨好万安县的人,从他们口中也探出了不少的线索,虽说关于赵福生真正实力之事这些人没透露出半分,但无论是门神的存在,还是这些人对赵福生的敬畏,都让丁大同坚定了这一路要讨好赵福生的心。  

越与这位曾经的下属相处,丁大同就越发觉得赵福生的性格与他原本预想的不同。  

她不像是一个驭鬼者,比一般的人脾气、性格都要温和许多,但内藏强悍。  

“大人,我看这天色不大对劲儿。”  

丁大同望着猎猎响动的风帆,说了一声“怕是快下雨了。”  

江面要下雨与在平地时不同。  

吹来的风都带了一种湿闷之感,且比前几日的江风要急了许多。  

帆上不知何时停驻了好几只不知名的虫子。  

孟婆眼尖看到了“这个时节,哪来的虫”  

事有反常必有妖。  

赵福生心生警惕,脸上却神情如常,笑着回头问丁大同“我们出行几天了”  

“大人,我们已经走了二十六天了。”  

这一路行程顺利,天公作美,一路也很顺风,丁大同讨好道“我昨日问过掌船的邵二,他说原本预计一个月左右能到金县,但因为此行顺利,最多再过两三天的时间便能提前抵达了。”  

“两三天”赵福生略一沉吟,又问孟婆“卢珠儿那边情况如何”  

“没有什么怪异。”  

门神鬼印与红鞋鬼虽说相互对峙,一开始时卢家人十分骇怕,但时间一长便也习以为常了。  

反正二鬼又没有异动,正如赵福生最初所说,只要卢珠儿将命保住,怪就怪些吧。  

“倒是那陈多子的母亲”孟婆说到这里,撇了下嘴角。  

“我去找陈多子时,好几回看到她指使了小女儿借机去寻卢育和,劝他想个办法将这事儿解决了。”  

孟婆有些看不上陈母“他能有啥办法解决”  

涉及到厉鬼的事,镇魔司的驭鬼者都不敢打包票,卢育和一个普通人更说不上话。  

“陈多子夹在中间,老受她娘的气。”说到这里,孟婆话锋一转,又道“前几天,我还看到她老娘挟了包药材去厨房,说是要熬汤药。”  

赵福生望着远处,天边已经出现层层厚云,乌云有种压顶之感,吹来的江风里夹杂着水气。  

正如丁大同所说,怕是要下雨了。  

她一心二用,一面看向逐渐掀起江涛的水面,一面与孟婆说话“熬什么汤药”  

孟婆道“说是给两个女儿熬了补身子的。”她笑了笑“这老婆子藏藏揶揶,说话时都不敢看我,能有什么好心眼儿”她吐槽“十有八九求子药。”  

话一说完,几人便听到头顶上方传来轰轰两声闷雷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