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二章 可怕回忆(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第三百二十二章一千功德值被扣除。  

只见血光一闪中,背着鬼门板的赵氏夫妇鬼影出现,脸色阴冷的各自走向一扇门板,驻守在屋门外。  

赵福生一见门神烙印打上,心下一松,靠近门缝处低喝了一声。  

她话音一落,屋外陷入死寂。  

接着是久久的安静。  

镇魔司五人屏息凝神。  

在这清冷、诡厉的鬼村之中,这片刻的等待显得漫长而又煎熬。  

不知过了多久,张传世因极度的恐惧而要出现幻听时,那敲击声再度出现。  

这一次敲击显得有些用力、急切,且隐隐有一股血腥味儿传来。  

‘砰砰砰!’  

撞击又响。  

门板上红光大作,赵氏夫妇镇守大门,将一切邪祟、阴气阻隔在外。  

赵福生心跳到嗓子眼儿,再问了一声:  

“谁在门外?”  

她一问完这话,便恍如遭雷击,一个匪夷所思的念头涌上她的脑海。  

赵福生瞪大了双眼,不自觉的嘴唇微张,转头与门板另一端的刘义真对视。  

这一刻,孟婆、张传世及蒯满周也都回过了味儿来。  

“是、是我们?”  

刘义真艰难的开口,满脸的不敢置信。  

众人想起了先前在屋外时的情景。  

当时赵福生以鬼敲门,两次大门不开,而每次敲门屋内都有疑问,问出口的话与此时赵福生两次问句相吻合。  

这不得不令镇魔司五人生疑。  

他话音一落,随后就听门外有一道声音传来:  

“我是万安县镇魔司令司赵福生,听闻十里坡有鬼案——”  

那声音尖细、变了形,听不出男女,但众人听到话中的内容时,却无不变了脸色。  

“怎么办?”  

刘义真扭头去看赵福生。  

十里坡内的鬼村太过诡厉。  

众人先前在屋外时,见到屋中有光,敲门听到回声,事后遭鬼驱赶,慌乱敲门进屋,却在进屋躲避后,又遭遇了离奇的敲门声。  

而最让人胆颤心惊的,则是这屋外的敲门声极有可能是镇魔司的五人。  

究竟是时光重置,还是屋内、屋外分属于不同的时空,所以导致相同的五人在同样的时间、不同的地点遇到了同一拨‘自己’——  

还是鬼梦作祟,情景重置,像是孙三娘、罗六之死一样,赵福生一行在鬼梦中已经遭遇了不测,导致五人‘复苏’,所以出现了另一队镇魔司的人马。  

众人心乱如麻,就连年纪最长的孟婆也失去了平日笑呵呵的神情,看向赵福生,等着她拿主意。  

屋外的‘人’已经表明了身份。  

几人先前从野神庙的围夹中逃脱,大家心里都很清楚屋外的镇魔司五人接下来会遇到什么样的。  

这门开还是不开?  

如果开了,门外究竟是人是鬼?如果是人倒罢,如果是鬼,开门之后避免不了一场大战;  

但要是不开门,那么就意味着屋外的‘赵福生等人’无法进屋,会面临野庙之中复苏的无头泥胎。  

“大人——”  

孟婆看向赵福生,等着她拿主意。  

“我们走!”  

赵福生思来想去,决定暂时离开屋子。  

“走?”刘义真皱眉:  

“去哪里?”  

如果要走,是不是意味着要开门出去?一旦开门,是否要与屋外的‘自己’碰面?到时又会发生什么事?  

种种疑问涌上他的心头。  

赵福生摇了摇头:  

“我们不是出去,而是离开这里。”她耐心解释:  

“我们暂时不与屋外的‘人’碰面,先避开这种局面,往更深处去。”  

“更深处?”刘义真听到此处,倒隐隐摸到了赵福生的想法:  

“你是指,梦境?”  

“对。”赵福生微微颔首。  

乔越生厉鬼复苏后,随着它的成长,厉鬼的梦诡谲离奇,危险重重。  

每深入鬼梦更多,便相当于顺着鬼梦的痕迹,寻找乔越生的生平。  

在寻找线索、接近真相的同时,也意味着距离危险越来越近——这是一个主动接近厉鬼的过程。  

刘义真长叹了一口气:  

“福生,你有没有把握啊?”  

“有。”  

赵福生重重点头,张传世听闻这话,一双眼睛顿时亮得宛如两轮小太阳一般:  

“大人英明——”  

他拍马屁的话还没说完,赵福生又道:  

“我有五成的把握解决这桩案子,你们敢不敢跟?”  

“五成?!”张传世脸上的笑意僵住:  

“那岂不是一半生、一半死的机率?”  

而刘义真、孟婆则是一喜:  

“五成?竟然有一半活命的概率?”  

蒯满周二话不说,站到赵福生的身边,表明自己的态度。  

“既然有五成机率,你不早说,往哪边走?”  

刘义真不再犹豫,牵着马问。  

赵福生微微一笑:  

“往屋里行去,我们去找‘灯’。”  

从众人在黎家坳与野庙泥胎相斗,接着被传入鬼梦更深层后,一行人就看到了这边的灯光,并顺着灯光前行来此。  

进屋之后,因时间紧急的缘故,还没来得及搜寻这间屋子,也没找到灯光的来源。  

此时正好趁此时机,找到这一盏灯。  

“我推测,如果像我们一样进入鬼梦侥幸不死的,便会受到厉鬼的‘诱饵’吸引,主动到达鬼物的身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