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四章 吃定心丸(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第一百九十四章“怎么说”  

刘义真心中一动,转头看了赵福生一眼。  

事实上赵福生的拒绝在他预料之中,夫子庙的情况任哪个聪明人听了都要调头就走的。  

赵福生虽说接掌万安县以来表现不凡,但她不是傻子。  

更何况她已经解决了受限于魂命册的问题,万安县已经困不住她。  

夫子庙的鬼案一爆发,她大可以拍拍屁股走人这也是刘义真在提出希望她解决夫子庙麻烦的时候,做好了被她拒绝的心理准备。  

可不知为什么,他隐隐又觉得赵福生的性格可能与自己猜想的并不一致。  

他身在夫子庙中,与市井中人打交道,见多了人性的阴暗,对人类始终抱持警惕与不信任。  

赵福生初入夫子庙时,也非善茬。  

她打破沉寂,重敲房门,行事不按理出牌,且为人记仇得很有仇立即就要报,绝不化解。  

无论是她逼刘义真加入镇魔司,还是在鬼案发生后立即拽住了当初使她被记入一名册内的幸存者打了一顿,都显示出她性格中锱铢必较的一面,不肯吃亏。  

要饭胡同的鬼案后,刘义真还听说了她火烧纸人张一事,原因在于纸人张当日以祸水东引的法子,指点范氏兄弟害了她一家三口性命。  

在当时那样双方实力悬殊的情况下,她敢出手,且毫不犹豫,并让她最终成功逼得纸人张现形。  

种种事件,都证明了她非大度的一面。  

可是除此之外,她又很有原则,且性情灵活,能屈能伸。  

范氏兄弟也是她的仇人,但在镇魔司缺人的情况下,她暂时能与二人冰释前嫌,还能共事;  

要饭胡同内乞丐陷害她名字被记入一名册,若换了个驭鬼的令司,定会以千百种折磨人的方法去实施报复,可赵福生仅只是将人打了一顿,让其吃皮肉之苦而已。  

纸人张事件中,她行事看似莽撞,但刘义真后来细想,又觉得她这一举动大有深意。  

张家在万安县盘据多年。  

从张雄五时期,便一直留在万安县中。  

凭借一手制鬼灯的绝活,备受县中镇魔司的令司等人忌惮。  

万安县这些年不知道换了多少令司,可每任令司在知道纸人张的声名与本事时,无一不是选择与其合作,并对其尊重有加。  

张雄五善制鬼灯。  

鬼灯的灯油是张雄五的秘密,旁人不得而知,但众所周知,张雄五亲自制作的鬼灯,可以在厉鬼横行的鬼域之中保命。  

仅凭这一点,就足以令驭鬼者趋之若鹜,与他交好。  

可对于城中百姓来说,张雄五的存在则是不幸。  

他在开纸人铺时,明目张胆贩卖人命。  

以人剥皮制灯,张家这些年造下的人命案不知凡几。  

光是张氏屋宅中堆积的人皮,就是累累血案,张府的地底之下,尸骨遍地,据说墙壁、屋檐都是由人血所染的。  

但当权者不在意这种小事。  

与百姓性命相较,驭鬼者优先考虑自身安危。  

纸人张的存在,对他们来说有利。  

鬼灯能保少部分人的安全,却无法救大众性命。  

对万安县中百姓来说,纸人张是祸害,而对镇魔司令司来说,他则是救星。  

两者截然相反的态度,决定了纸人张的地位。  

赵福生进入要饭胡同前,不知是自有底气,还是抱了必死的决心。  

总而言之,她逼走了纸人张,将这个盘据了万安县多年的可怕存在一把火烧了个干净,迫使其由明转暗。  

她若死在要饭胡同中,对万安县的百姓来说,至少少了一个祸患;  

而她若是活着出来,那么她也自有办鬼案的法子,不屑于借助于纸人张的能力,变相是用百姓的性命来支付这笔保命的筹金。  

当想通这一点的时候,刘义真就觉得赵福生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人。  

她性格矛盾,兴许夫子庙这种在其他驭鬼者看来是死亡局面的环境,她未必会一口回绝。  

因为这些种种考虑,刘义真在与她交往时,才逐渐释出真心。  

昨夜她驭使要饭鬼时,他不惜施展自己的底牌让她看到,帮她一把,以博取她的好感值。  

此时他漫不经心提起夫子庙的鬼案,正如他预料的一样,赵福生摇了摇头。  

可她的话中有话,态度并非一口回绝,而是带了转圜的余地。  

她说暂时还不太好办。  

刘义真心中一颗大石瞬间落地。  

虽说她还没有明确答应,但刘义真从她态度之中,已经窥探出她确实有在思考解决夫子庙鬼案的可能。  

他强忍激动,装出平静的样子问了一句“暂时是什么意思”  

赵福生无语的看了他一眼。  

几人说话的功夫间,已经走出了要饭胡同,远远就看到了孟婆摆的摊位。  

摊位上此时还没有食客,炉上的大锅冒出腾腾热气,带着米粟的香气。  

“装什么装”赵福生嗤笑了一声“就是你心里想的那个意思。”  

她心思明慧,洞悉力惊人。  

刘义真能看透她的一部分本质,她也能看出刘义真种种举动的用意。  

刘义真不由一笑。  

不知为什么,他瞬间觉得轻松了许多。  

夫子庙的事件,从他懂事起就成为了压制在刘氏肩头的巨石。  

当年这个重任由他的祖父刘化成背起,待刘化成死后,又落在他的肩头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