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分解鬼棺(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棺材钉是不是张雄五偷走的呀?”  

“我不敢臆测,毕竟没有证据。”刘义真再度认真的道。  

但他也不是傻子,这样的话可以透露出不少讯息了。  

他只是不敢臆测,没有证据,可心中对此应该也是有一定怀疑的。  

也就是说,张雄五盗走了棺材钉的可能性很大。  

再一细想,张雄五觊觎鬼棺,但他深知刘家防守极严,镇魔司恐怕也收到了皇命,要严守此棺。  

他想要拿到棺材,一般的方法是行不通的。  

若偷棺材盖,目标太大,容易曝露,且鬼棺材在失盖之后里面封印的厉鬼会立即苏醒。  

但如果只是从鬼棺材之上偷个棺材钉,相对来说就较为容易。  

棺材钉目标小,且鬼棺封印了厉鬼,只要不出现异动,刘化成派来镇守的人恐怕不敢时时接近,一旦丢失,很难被人发现。  

而鬼棺材不再完整后,力量下降,时间一长无头鬼复苏闹事,这个时候一旦刘氏宗族开始死人,刘化成必定会急得如同热锅上的蚂蚁。  

刘家当年在万安县有头有脸,可非一般人家。  

卷宗之上记载刘氏宗族连带家中仆从,共计有592人,刘化成要想保全族人,只能求助于有本事的人收拾这个烂摊子。  

一旦受制于人,便唯有任人予取予求。  

当时万安县能收拾善后的唯有苏泷与张雄五。  

这两人一个驭鬼,一个能制避鬼的鬼灯,都是有可能会偷窃鬼棺材盖的贼人。  

之所以赵福生没有怀疑苏泷的原因,是因为抛除开苏泷本身所背负的义务之外,同时还经刘义真亲口承认,当年刘化成是以钱财将苏泷打动,而没有收取钱财的张雄五则是获得了无法用钱财衡量的鬼棺盖。  

——这样的东西,其隐形价值远比金钱要重要得多。  

如果没有这样一场鬼祸,张雄五要想拿到这个鬼棺盖,可不是容易的事。  

因此赵福生怀疑他贼喊捉贼。  

她的思路越发清晰,甚至在脑海中整理出了事情的大概脉路:  

以张雄五的身份,兴许一早就得知了刘氏宗祠之下以鬼棺封印了一具无头鬼尸。  

(这并不是赵福生凭空猜测,而是她根据早前范氏兄弟、张传世等人一句无心的话总结出来的,那就是:张家历来与万安县镇魔司令司维持了良好的关系。)  

但赵福生并非单纯之人,自然不会被简单一句‘良好关系’糊弄住。  

这样轻描淡写的词汇下,张雄五与镇魔司之间的合作应该是盘根错杂,许多秘密是共享的。  

张雄五得知无头鬼尸过往,就打起了鬼棺的主意。  

他一直隐忍,静待着时机的来临,刘化成大寿便是他动手的契机。  

因此趁着刘家办寿之机,他想办法偷走了棺材钉,厉鬼随后复苏,继而刘家出现鬼域。  

鬼祸一起,刘化成必定会有求于解决鬼祸的人。  

到时张雄五只需要安心坐在家中,刘化成自会主动拿着他想要的东西上门。  

从刘义真的反应看,刘化成在生时兴许也怀疑张雄五策划了这桩鬼案,可站在他的角度,他若想保全刘家,便明知是陷阱也只有捏着鼻子跳下去。  

赵福生想到此处,突然想起了一桩事,顿时面色微变。  

她不由自主从怀里掏出了翡翠玉书,接着刘义真就见她手指尖在一个人名之上搓了几下,直将那黑红的怨毒小人搓得直冒血光了——才边搓边微笑着骂:  

“狗东西。”  

“…”他有些怀疑赵福生精神状态。  

下一刻,她若无其事的将翡翠玉书重新塞回了怀中,装出没事儿人一般道:  

“此间事情我已经了解了。夫子庙的鬼祸暂时已经解决,你留在这里也好——”如今两人已经将话挑明,对于夫子庙的情况赵福生已经了然于心。  

刘义真绝对不能离开夫子庙。  

他相当于肩负着看守无头鬼、刘化成的重任。  

前者还在躺棺材,后者也暂时受到无头鬼克制,并没有完全的复苏。  

鬼棺材虽说不再完整,但如今仍然十分重要,万安县经不起折腾了,在赵福生没有彻底启用封神榜,且拥有绝对实力前,这两个大鬼绝对不能苏醒。  

“你不要离开,看好它们,镇魔司的事我会尽量解决,非必要不会麻烦你的。”  

她表明自己的心意。  

与刘义真之间相互交换名册本身就是为了彼此挟制,知道内情后她自然不能真的将刘义真当成一般的令使来用。  

“好。”刘义真的目光温和了许多,脸上露出淡淡的笑意。  

他并没有看错人。  

赵福生聪明又机敏,非一味鲁莽的愚蠢之辈。  

“你也要小心。”他颇为克制的说完,又补了一句:  

“争取多活一些时日。”  

镇魔司的令司主事更迭换代极勤,当年的苏泷在万安县也没有呆多长时间,便厉鬼复苏,最终死于邵文勋之手,不得不说镇魔司的驭鬼之人几乎都拥有悲剧却又短暂的一生。  

他希望赵福生多活一段时日的话并非诅咒,而是出自于真心。  

“祸害遗千年,要想我死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赵福生微微一笑。  

刘义真也跟着轻笑出声。  

两人此前对彼此的猜忌、防备在此时暂时搁置,也许此时双方还无法做到对彼此十分信任,可经过语言沟通,却仍对对方多了几分欣赏之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