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六章 臧氏祖宗(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看出她眼神中不以为然之意,不由奇道:  

“你这样看我是什么意思?”  

许婆婆平静的道:  

“没什么意思,大人年少正义,倒是镇魔司中一股清流。若一百多年后镇魔司的驭鬼者都有大人这样的正直秉性,何愁天下百姓没有好日子过呢?”  

“…”她说的明明是好话,可武少春总觉得她在辱骂自己。  

他不由转头看向赵福生,赵福生冷哼一声:  

“少春,做好自己的事,只要问心无愧就行,我们管得了自己,目前还管不了天下事,更管不了别有用心的人阴阳怪气。”  

“…”这下轮到许婆婆哑口无言。  

半晌后,她悻悻道:  

“大人好利一张嘴。”  

“你别指桑骂槐,拿着后汉的令牌去审前朝的官司。”赵福生毫不客气道:  

“先汉的问题,你骂先汉就行,别把气往咱们身上使,我们在这里听你讲述过去的官司,为的是办鬼案,解决问题,不是听你骂骂咧咧。”  

她态度直接。  

许婆婆面露恚忿,她明显要发火,可她的目光对上赵福生冷漠的眼神时,那满腔怒火最终逐渐冷却。  

许婆婆的目光落到了一旁的小孩身上,小孩已经察觉到了双方剑拔弩张的气氛,明显变得紧张了许多,一双小手死死的抓住膝盖,不知是该继续坐着,还是慌忙站起身。  

这小孩年少遭遇变故,自小寄人篱下,与她一起困守鬼域多年,自此再也没有见过真正日出日落的情景。  

‘他’没有遇到过生人,无人替‘他’洗脸梳头,无人陪‘他’说话。  

如今赵福生一行人闯入鬼域,品行如何许婆婆不知道,可这一行人替小孩擦干净了脸,为‘他’梳理乱发——他们对鬼域内的陌生小孩会有这样的举动,就是再坏又能坏到哪里去呢?  

一想到此处,许婆婆心中的怒火倏地熄灭。  

“大人教训得是。”许婆婆一生脾气倔强执拧,此时难得低头认错:  

“是我想差了,一辈人有一辈人的错事,恩怨早在当年已经了结。”  

她说到这里,幽幽的叹了口气:  

“这事儿说来话长,郭氏后人已经没有人撑腰,可是这种普通田舍翁挂靠驭鬼者的事却屡见不鲜。”  

案子本身不难断,谁都知道道理在杜家这一边。  

杜家也认为自己只是认郭家为主,但并非真正卖身郭氏为奴——毕竟在户籍册上,杜生明一家仍是良民,并没有被打入奴籍。  

大汉律法规定:入奴籍不得入朝为官,而杜生明的两个儿子都是捐了官的。  

这足以证明杜家身份。  

可当时的情况下,先汉末年厉鬼横生,鬼祸之频繁,令人难以置信。  

各地镇魔司每年折损的驭鬼者数量翻倍,许多人一派出外地任职,不出两年必死。  

这样的情况下,驭鬼者畏惧死亡,心生暴戾,丧失了慈悲心,与鬼无异。  

于是驭鬼者不择手段大肆敛财,一心为后人铺路。  

杜家这桩案子一涉及天子,许多人都在盯着呢。  

普通商贾、百姓在驭鬼者面前如同待宰杀的羔羊,“杜家的案子并非个例,驭鬼者后人吞占普通人财产早先就有无数先例,这些人中有一部分是镇魔司驭鬼者遗属,甚至不乏在世驭鬼者。”  

杜家只是情况特殊,也不是无后台之辈,多了天子撑腰。  

可这又如何?  

官司进行到这里,早非官司本身的问题。  

“判谁赢呢?如果判杜生明赢,那么赢了公理,会激怒镇魔司。”  

若是杜生明赢了,那么其他被驭鬼者侵占了财产的人该如何呢?会不会有人见杜生明翻案,便心中意动,也跟着打官司呢?  

虽说这个世道人命如草芥,可一旦闹事的数量多了,声势浩大,也是麻烦的。  

话说到这里,武少春也明白自己先前说的话确实过于草率,没考虑到杜家实际的问题。  

朝廷事实上惹不起镇魔司,厉帝心知肚明。  

这一场官司表面打的是杜、郭两家的恩怨,实际是皇权与镇魔司权柄之间的一场交锋。  

厉帝输了。  

为了避免天子颜面扫地,最终镇魔司出面调停,判了个折中的结局——确认杜氏一门为奴的身份,但并非为郭家奴,而是改判其他驭鬼者名下。  

“这个驭鬼者,是臧君绩。”  

许婆婆神情间流露出哀凄,她说到这里本以为自己会泪流满面——多年冤屈藏在心头无人诉,被困在鬼域一百多年的时光不见天日,如今好不容易见着外来者,这些外来者竟然还是镇魔司的人。  

她本来以为诉完这些冤,说完这些苦,能替杜家换来些平衡,说完的那一刹那,她定会内心满足,堆积在她心头多时的怨气会一泄而空,她甚至想过自己兴许会泣不成声,泪流满面。  

可是一切都没有发生。  

一百多年困守鬼域,仿佛熬干了她的眼泪。  

她说完只剩惆怅,及说不尽的难受而已。  

昔日的故人已经一一死去,当年的杜生明、杜美人早已经不知身在何地,天子厉鬼复苏,形同行尸走肉,困在这中都鬼域。  

许婆婆一时之间心生惶恐:今日这一切是真的还是假的?闯入的外来者究竟是真有其人,还是一切只是幻想而已。  

“臧君绩?!”  

赵福生吃了一惊,喃喃出声。  

谢景升也同时低呼: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