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8 高能赌约(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谁敢想几个华清的学生竟然能率先获得重大突破?  

“你确定?”  

“目前来看是的,但还需要验证,这个时候光靠本科的那些同学可能不够了,所以才需要师兄师姐的支持啊。”  

“乱弹琴!如果真的有突破,光靠你师兄师姐怎么够?他们又不是研究这个领域的,这样,我帮你介绍一位专家。如果你们真的有突破,接下来让他来指导,他肯定愿意。”  

高德元狠狠的一拍桌子说道。  

如果换了个人跟他说这些,高德元肯定不会做出这个决定。  

但是王宇飞告诉他有重大突破,高德元却是相信的。  

“嗯?”王宇飞愣了愣,他还真没想到来跟高德元汇报这件事,还能有意外收获。  

本来他是打算自己亲自主持这个项目的。  

虽然说这次突破有欧皇气运加成,但毕竟也说明了之前所作的努力都是在正确的道路上。  

也就说他之前的计算跟分析都是正确的,运气仅只在于误打误撞选对了材料。  

所以按照他的思路继续做下去,自然也能有所成就。  

但如果有真正专业的专家来指导当然更好,首先能淡化他在项目中的影响,其次对于细节的掌控上,对这个项目有专门研究的专家,能节省更多的时间。  

唯一的问题是…  

“高教授,这当然是好事,但是之前专利归属已经说好了。”王宇飞颇为犹豫的说道。  

到不是舍不得把专利分润一些出去。  

但这毕竟是脑机社的项目,不能说之小蓝同学领导的小组把关键部分做完了,公司又找人来摘桃子。  

就算脑机社小组成员都能接受,心里怕是也会不太舒服。  

“别拿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韩老早就想退休了,也不缺你们这点名气。专利归属依然是你们的,你以公司的名义请他来单纯指导后续的实验室操作跟小组团队论文写作,按照市场价给工资就行,我来沟通,人家不会贪图那点名气。你就算真要给,他也不好意思要!”高德元没好气的说道。  

“哦?哪位韩老?”  

“韩景昌!”  

听到这个名字,王宇飞放心了。  

一般来说连王宇飞都知道的名字,那绝对是名人。  

怎么说呢,这大概是科学家中极为少有的富豪学者。  

这么说吧,去年的诺贝奖化学奖颁发给了三位对锂离子电池有突出贡献的科学家,但实际上锂离子电池并没有具体的发明者。  

最先是日岛索尼公司发明了以炭材料为负极,以含锂的化合物作正极,在充放电过程中,没有金属锂存在,只有锂离子,这就是锂离子电池。  

但实际上谁都可以研发自己的材料。  

因为正极、负极的材料有很多种,比如锰酸锂、铁锂电池、三元材料电池等等,不同的公司根据自己的研发经验开发出不同的材料,但因为其用料、剂量等配方都是保密的,属于商业秘密,不可能拿去申请专利,因为专利是需要公开所有资料的。  

所以锂离子电池实际上就好像操作系统中的liunx操作系统。属于开源。  

能够申请专利的大概只有当电池用了一种特别的结构又或者处理方法,并达到了一种特殊的目的,才会去申请,但这种专利一般是实用新型专利,而不是发明专利。  

韩景昌就是独立领导团队,使用自有资金,开发出了一种特别结构的锂离子电池,然后直接卖了出去。  

当然韩景昌也靠出售这项技术直接达成了财务自由的目标。  

不止是他,整个团队基本上都已经实现了财务自由。  

当然那些都是十年前的事情了,具体当年是个什么情况王宇飞也不太清楚。  

“韩景昌教授还在科研一线?”  

“没在一线,不过偶尔闲不住了会出山指导一下后辈,我这就给他打个电话,问问他的态度。你先告诉我你们这个项目到底哪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能量密度,经过检测,我们的电池能量密度达到了3678wh/kg,而且这还只是第一次试验,并不是最优解。”  

高德元看了看王宇飞,愣了半晌,久久没吱声,随后猛的拿起电话拨了出去。  

对面也很快接通。  

两人明显挺熟,且经常联系,相互打趣了几句之后,高德元直接聊起了正事:“老韩啊,我这边有个大好事要拜托你,咱们华清的学子在高能固态电池这一块获得了重大突破,实验室里检测出的能量密度达到了3678wh/kg,而且不是最优解,怎么样?有没有兴趣来指点一下我们华清的学生?”  

然而…  

“我说老高啊,不吹牛你能死吗?你懂不懂电池就3678wh/kg,你知道3678wh/kg是个什么概念吗?如果电池能量密度能做到这种程度,咱们现在不用发展新能源汽车了,可以考虑做新能源飞机了!”  

当然,这是极为夸张的说法。  

毕竟飞机要在数千米甚至上万米的高空飞行,偶尔还有经历雷暴天气,光解决能量密度问题还远远不够,极端低温环境下不亏电,不受雷电干扰等问题才是大头。  

“老韩,听你这意思,是看不起我们华清的本科生?所以说老韩啊,你脱离时代了,你真不知道我们华清现在有多么强大!”  

“啥?还是本科生?你的意思是,3678wh/kg能量密度的固态电池还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