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六合道藏(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时候,比师父修为高的大有人在,可整个东战区,甚至整个武安军,自侯爷之下,都是自己师父说了算。  

“沈追,你虽然没有修炼过时空之道,但是你却去过大夏学宫,修炼了圣言神通。”禅心道。“而且,你的应龙化身,本身就是空间的宠儿,拥有绝对领域这种天赋神通。”  

“正所谓天赋不够,秘法来凑!如果你苦心钻研,将来还是有希望能够在尊者高阶,掌控一至两种顶级规则的。”禅心鼓励道。  

“对啊。”沈追眼睛一亮。自己虽然没有主动研究过这类秘法,专门的参悟过时空两道。可其实…  

圣言神通中,就有无上圣言时间倒流,应龙天赋神通,也有绝对领域,乃是空间禁锢。  

虽然未主动学习,只是本能的使用,可是自己早已沉浸在时空两道中多时,也并非一点基础都没有!  

“那还等什么,赶紧融合!”沈追迫不及待想要尝试了。  

“急什么?!融合规则,是有技巧。”禅心瞪了一眼。  

“融合规则可不是小事,若是自己胡乱琢磨,一开始路走错了,后面想掰回来就难了,你先看看这份《六合道藏》。你老师早就准备好了一份传承,供你参考。”  

“《六合道藏》?”沈追心中一跳。“难道是…”  

“不错,这门秘法,应当就是如今的六合宗成宗之基。当年九幽神宗的三大秘典之一。”禅心傲然道。  

“怎么可能?!”沈追眼珠子都瞪大了。  

《六合道藏》乃是六合宗最至高无上也是最重要的秘典,光是根据这一本秘典,就形成了如今的六合宗,这句话一点都不夸张。  

因为这一秘典,可以提升门下弟子融合规则的成功率,而且传闻六合宗弟子,哪怕是两颗世界之心,都有许多人在尊者高阶时,融合出了高级规则!  

增加成功率,提升规则等级,可以说这《六合道藏》,就是六合宗可以与九幽宗,太上教并列三大超级宗门的原因。一代一代比别人强一点,累积上万年来,那是极为恐怖的优势。  

“你也别太大惊小怪,这只是你老师弄到的一个残本。”禅心道。“全部的六合道藏,即便是在当年九幽神宗,也是东皇一脉的镇山秘典。”  

“这玩意老师当年是怎么弄到的?”沈追问道。  

“你老师没说,不过结合你当初在神陨之地和夏无道的对话,我猜测应当是神宗内乱时期流传出来的。”禅心托腮道。“三位大帝相互攻伐,有部分人心灰意冷,离开了神宗,可能就是那个时候流传出来的。”  

“不过,主人弄到的这一篇,仅仅是融合篇。按照主人所言,只是稍微涉及了一些核心,并不是全部。”  

“但是仅仅如此,也让主人在尊者高阶时,掌握了第二种高级规则。想来应该对你还是有不小的帮助。”  

“老师不过两颗世界之心,虽然有着七窍玲珑心,但是掌握一种高级规则就算不错了,居然凭借这六合道藏融合篇,掌握了第二种?”沈追暗暗咋舌。“看来老师当年也不是简单的人物。”  

能够弄到六合道藏残本,那也是极为了不得了,需知几万年下来,六合宗排除异己,再加上时代更迭,外界已经很少有人拥有这种秘典。  

若是被六合宗知道,那定然是追杀到底。  

不过沈追本身就和宗派界对立,倒是不担心,拿过来就开始修炼。  

“好好融合,别分心,外界的军务,你大可以让雷行殿九大尊者协同处理。”禅心道。  

“嗯。”沈追点了点头。  

本来这镇守后勤事情就不多,手底下人都干完了,他这个将军,其实就是个摆设。这会尊者级大战才刚开始,伤员返回需要恢复治疗的,还不算很多。  

“六合道藏。”沈追从拿起古朴的玉板,神识注入,这玉板立刻就散发出淡淡的白光。  

与此同时,一股海量的信息冲入脑海。  

一道道光影,顿时在眼前闪现。  

金、木、水、火、土、风、雷、七大基础规则的道蕴铭文,顿时在心中排列组合,每一种规则之道,都直接刻印在心中,与此同时每产生一种组合,立刻就诞生出一丝相应的玄奥体悟。  

七种规则演变,何止万千?沈追只是稍微看了一会,就感觉到自己的规则领悟大有长进,同时那七颗世界之心,第四道将成未成的搬道铭文星环,竟然又增长了一些。  

“恐怖,九幽神宗的大能,得花多少神念计算,得消耗多少的时间,才能把所有的道路,都给一一推演出来,然后将走出来的前路,拓印保留,供弟子参考。”  

“这种庞大的计算量,哪怕是真神,不眠不休,耗费上千年的时间,恐怕也只能完成其中之万一。”沈追不禁感慨。  

融合规则,并非百分百确定,哪怕是金雷结合,一丝偏差,都可能造成最终结果完全不同。所以如果单单靠自己从零开始摸索?想要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道,掌控高级规则,那概率等同于一阵风将一堆零件吹起,然后落地的时候,形成了一件七阶战船神兵。  

“这样找,仍旧是太慢了。”参悟了一会,沈追就皱了皱眉头。  

虽然说已经有前人,将那庞大的范围缩小了,省略掉了诸多时间,但对于他这个刚刚成为尊者的人来说,还是太多,太杂了。别说高阶规则,就是中级规则,都没有半点融合的头绪,不知从哪下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