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章 盖棺定论(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金龙!  

又是金龙!  

难道杨复礼为帝,杨昭为皇太女,真的是天命所归?  

这、老天爷是不是瞎了眼啊。  

怎么就看上了一个流氓皇帝、一个女人?!  

金龙腾空,闪耀京城无数人一抬头,就能看到那几乎能够闪瞎人眼的异象。  

他们心底震惊着、质疑着、愤懑着、不甘着…但最终,也都认了命。  

不认命还能咋滴?  

难道还要逆天而为?  

关键是,就算自己有逆天的勇气,也没有人屈从啊。  

皇太女?女帝?…就这样吧。  

其实很多时候,百姓们根本就不管坐在龙椅上的是人还是狗,只要能够让自己吃上饭,不至于被战乱、贼祸等所侵扰,那就是绝世的好皇帝。  

就是朝臣们,他们针对的也不是“杨昭”本人,而是规矩,是礼法。  

…偏偏,翻烂了圣人经典,似乎、好像、仿佛也没有明文规定不许女子当皇帝。  

毕竟男尊女卑是约定俗成的规矩,正常的男人们尤其会维护自己的“特权”。  

可,杨复礼不正常啊。  

这人…流氓、无赖…只娶一个娘子也就罢了,还把个女儿捧上天?  

恨只恨,经过十年的发展,杨复礼早已羽翼丰满,世家都被打压得不得不离开中原、江南等富庶之地。  

连挣扎一下的能力都没有,还“还击”?  

众世家:…哼!你们懂什么!我们最擅长的可不是暴力,而是智取!  

至于如何智取,世人很快就知道了。  

龙岁岁入主承庆殿,金龙闪现,祥瑞悬空。  

帝后夫妻都被震惊到了。  

不过,杨复礼反应就是快,他决定趁热打铁——  

三日后,就下旨,册封承庆公主为皇太女。  

朝堂一片寂静。  

朝臣们倒是想哗然,想劝谏,想要跟流氓皇帝讲道理。  

但,刚抬头,隔壁承庆殿的金光还在闪现呢。  

大大的金龙,仿佛代表着上天的旨意:承庆公主,我罩的,懂?!  

众人:懂!我们懂!  

所有人都沉默了。  

杨复礼再接再厉,开始给宝贝女儿擢选东宫的属臣。  

朝堂上已经有了女官,最近一两年,也开始有女子陆陆续续出现在科举选士的现场——  

咳咳,也是大大的漏洞。  

科举选士的诸多限制中,并没有对于性别的规定。  

这,大概就跟“礼法”一样,世人已经默认男尊女卑、男主外女主内。  

自古以来,女子根本就没有当皇帝、入朝为官的条件和基础,某些上位者们,也就不用专门的弄出一条明文规定。  

如今,朝臣们想要反驳,想要阻挠,都找不出明确的“律条”来当论证。  

他们就只能眼睁睁看着,皇后入朝,皇后的女侍中入朝。  

大雍有了皇太女,皇太女的东宫也开始有了女人做僚属。  

更让很多人想不到的是,这些男女属官,大多都出身世家。  

众人:…世家诸公,你们的铮铮铁骨呢?  

怎么能让自家儿郎,屈就一介女子之下?  

世家:…哼,这怎么能算是屈就?我们分明就是顺天而为!  

世家重视的从来都不是什么风骨,而是利益!是家族!  

只要家族能够传承,只要家族能够始终站位权力中心…脸面、名声统统都无所谓。  

争做东宫属官?  

这算什么!  

接下来还有更让世人觉得“炸裂”的种种骚操作呢。  

比如,美男计!  

承庆公主已经成了皇太女,名分已定,那婚事呢?  

是不是也可以提上日程了?  

对比皇太子,皇太女应该也该有一正夫,良娣、良媛等三十余人。  

皇太女还有个最大的“好处”——  

皇太子的女人,他们所生的孩子,未必就是太孙,王朝的继任者。  

而皇太女的男人,他们的孩子,就一定是太孙。  

只要能够入了皇太女的眼,并成功让皇太女受孕、产子(or女),那么自家的血脉就会融入到皇室。  

有了下下一任的皇帝,家族又可以确保至少三代的富贵荣华!  

世家最擅长的就是奇货可居,他们靠着联姻,更是将世家这个阶层养成了根深叶茂的庞然大物。  

皇太子换成了皇太女…世家第一时间就做出了调整,并积极的努力着。  

众朝臣:…堕落!你们世家真是太堕落了!  

嘴里骂着,私底下的小动作,却也没有停止。  

于是,从册立为皇太女的那一天开始,龙岁岁身边就充斥着各色美少男。  

温文儒雅型,清冷高贵型,奶狗奶凶型,小狼狗型…世家子、小将军、农家子、小侍卫…  

龙岁岁终于彻底体会到了“龙的快乐”。  

哈哈哈,好多美男子啊。  

左拥右抱、皇夫成群。  

从13岁,一直到103岁,龙岁岁的身边就没有缺少过各形各色的伟男儿、美男子。  

不过,龙岁岁却没有生育太多,哪怕她的肉身受到龙魂的反哺、滋养,变得异常康健,龙岁岁也非常克制。  

三十岁才生下长女,被欣喜若狂的杨复礼、韩攸宁直接册立为皇太孙女。  

三十五岁生下了次子。  

四十岁时,杨复礼退位做太上皇,与韩攸宁这个穿越女主携手畅游天下。  

龙岁岁登基为女帝,开启了她长达六十多年的统治。  

龙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