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章 我娘是穿越者(十六)(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郑七娘一直都在不着痕迹的观察韩攸宁,韩攸宁又何尝没有关注这位郑家贵女?  

要知道,郑七娘作为郑太后的亲侄女儿,杨复礼进宫几个月,郑七娘就被接进宫来几个月。  

郑家打得什么主意,不能说“路人皆知”,也差不许多。  

韩攸宁作为皇后,杨复礼的妻子,对于郑家“挖墙脚”的企图,更是心知肚明。  

但,韩攸宁并没有单纯的、直接的把郑七娘当成情敌来看待。  

更不会武断的认为她是什么心机女。  

郑七娘可不是小说里为爱痴狂的恶毒女配,因为虚无缥缈的爱,就把自己弄得人不人、鬼不鬼。  

她可是郑氏家族精心培养出来的“皇后”,从小学习的就是宫斗权谋,就是如何母仪天下。  

在郑七娘看来,权利、家族远远超过所谓爱情。  

之前,韩攸宁见过郑七娘几次,也都有过一定的观察。  

但,今日郑七娘给她的感觉明显就不同了——  

过去,郑七娘对杨复礼还是有几分“羞涩”与倾慕的。  

这表明,不管郑七娘心里爱与不爱,她都试图把杨复礼当成夫君来攻略。  

今日,韩攸宁惊奇的发现,郑七娘对于自己的关注,竟超过了杨复礼。  

这是不是表明,郑七娘已经意识到杨复礼难以攻略,她准备放弃与自己“争夺”后位?  

不知为何,韩攸宁也并没有与郑七娘有太多的接触,算不得多么了解她。  

可韩攸宁就是有这样的猜想。  

“…皇帝既然已经考虑周全,又何须来问我这个老妪?”  

郑太后这边已经跟杨复礼“图穷匕见”了。  

没办法,郑太后所能想出的所有漏洞,杨复礼居然都有办法填补。  

由此可以证明,杨复礼不是脑袋一热、突发奇想的要放归宫女。  

他是经过了深思熟虑,将所有的细节,全都斟酌周到。  

一而再、再而三的受挫,让郑太后终于意识到:  

杨复礼绝不是他表现出来的无赖、没规矩,规矩、礼法、道理甚至是《大雍律》,他都懂。  

他甚至都能融会贯通,完美运用。  

市井小混混,不过是杨复礼的一层伪装。  

更是他与朝臣、与太后等世家争斗时的一层铠甲。  

这样的人,如水一般,从无定形。  

流氓与君子之间,可以随意切换。  

体统、体面,对于杨复礼来说,远远不如利益来得更重要。  

这样的人,非常可怕。  

那又如何?治大国如烹小鲜,不是小混混耍些流氓手段就能做成的。  

郑太后发现了杨复礼的“真面目”,羞愤的同时,也迅速的切换了心态。  

前朝后宫都不是市井,过去是没有看穿你的小把戏,这才让你屡屡得逞。  

如今,哀家明白了你的套路,自然也就有办法应对。  

尤其是朝堂之上,可不是你耍无赖、胡搅蛮缠就能立足的。  

实力才是第一位的。  

任何阴谋诡计,在绝对的实力面前,都只是笑话。  

你要放归宫女,那就放归。  

真正的争斗,并不在后宫这方寸之地,而是偌大的庙堂。  

郑太后脸上冷笑连连,心里则发着狠。  

在她看来,自己是“抓大放小”,要与杨复礼在真正的战场进行角逐。  

而她的亲侄女,郑七娘却并不这么认为——  

这一轮的较量,姑母又输了。  

后宫的几千宫婢一旦被放归,新君杨复礼仁爱、慈善之名定会传遍天下。  

郑太后多年的经营毁于一旦,她再不能靠着这些宫婢监控、掣肘新君。  

后宫,已经一步步脱离郑太后的掌控啊。  

至于朝堂——  

杨复礼应该也有应对。  

姑母总说杨复礼是市井混混,无知、粗鄙。  

姑母却忘了,杨复礼的先生是历经三朝的老太傅。  

杨复礼这个雍王,更是在封地就藩了两年。  

两年时间,不长,也不短。  

郑七娘觉得,这两年里,足够一个市井无赖成长为合格的上位者。  

低下头,垂下眼睑,郑七娘放在膝盖上的手,微微收紧:依靠姑母,恐怕是不成了。  

从韩皇后手里,抢过这皇后之位,就目前几年来说,也是不太可能。  

未来或许可以。  

但,再过几年,她郑七娘也错过了嫁人的花期啊。  

当然,郑家不缺女儿,不说堂房、旁支,单单是郑七娘就有好几个同父异母的妹妹。  

还有她一母同胞的幼妹,今年刚八、九岁,若是过个六七年,皇后年老色衰,皇帝被权利、美色等迷失本心,帝后疏远、甚至反目,幼妹就是最合适的继后人选。  

一如郑家的上一辈——  

郑太后并不是郑七娘唯一的姑母。  

郑太后当年也不是郑家培养的首选。  

只是,先帝忌惮世家,刻意让郑氏女落选,选择了勋贵出身的元后。  

那位郑氏女就是郑七娘的大姑母,比郑太后这个小姑母年长十六七岁呢。  

同为郑氏女,大姑母落选,嫁给了同为一等世家的王氏。  

小姑母却成了继后,母仪天下。  

不是说小姑母就比大姑母优秀,而是小姑母“年纪相当”。  

过个几年,杨复礼“需要”继后了,郑家亦会有“年纪相当”的女郎。  

但,却不是她郑七娘。  

郑七娘确实渴望权利、重视家族,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