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9章 我在古代敛财(十七)(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看到您用印章,又辛苦抄书,才突发奇想,是不是可以印刷书籍。”  

“但也只是一个想法,具体的雕版,印油,纸张等,全都是阿姊您带着工匠,一遍又一遍的尝试。”  

赵听澜这话,也不全是打工人对于老板的吹捧。  

事实亦是如此。  

赵听澜知道雕版印刷的原理,也知道大致的工序,但具体要如何雕刻,印刷的油墨具体是怎样的制造,还有所用的纸张等等细节,她却并不知晓。  

这些,是靠着“颜平”,以及颜家背后的卫家,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才最终试验成功。  

赵听澜没有那么大的脸,认为自己只是出了个点子,就能占据所有的功劳。  

龙岁岁:…  

果然没有看错人。  

赵听澜聪明又清醒,关键是没有穿越女主那种莫名其妙的傲气与自信。  

“…你说得没错,确实是很多人的心血。”  

而颜氏的名头最大,也最能将这件事的利益最大化。  

龙岁岁也就厚着脸皮认下这份功绩与荣耀了。  

在草庐守孝的第一年,龙岁岁一边教养颜安读书,一边默写“颜氏藏书”,还一边搞发明、做生意。  

颜氏印书,颜氏纸坊…挂着颜氏名号的生意,基本上都跟读书有关系。  

到了年底,龙岁岁给京城的未婚夫送年礼,也是一箱子的书。  

卫赟:…  

“这是书?”  

居然不是卷轴,也不是竹简、木板,而是装订在一起,一页一页可以翻看的书。  

“还有这上面的字,不像是墨迹啊。”  

卫赟确实不是什么饱读诗书的大儒,但他也读过书。  

尤其是靠着世家出身的未婚妻,半年前,卫赟成功搭上了孔太师。  

孔太师看在颜氏+菜谱的面子上,果真给卫赟取了字:若朴。  

嗯嗯,应该是取自老子的那句“敦兮其若朴”。  

是规劝卫赟要敦厚、谦虚的意思。  

没办法,龙岁岁给他取的“赟”字太“满”了,有文有武又有钱,啥都有,又太过直白。  

而字呢,大多就是对名的补充,或是制衡。  

太满,那就要戒之慎之。  

有了取字的情谊,卫赟对孔太师愈发的恭敬。  

大抵还是看在颜氏的面子上,卫赟这厮颜值又太高,虽手握重兵,却谦卑恭顺,孔太师也就给了几分好脸色。  

卫赟顺杆爬,卫氏藏书楼刚刚“借到”新书,就火速“请”人抄录,然后送到孔太师的府上。  

不得不说,卫赟还是颇会送礼的。  

给未婚妻就是金条、银锭子和各色珠宝玉石。  

给孔太师呢,除了书,就是跟书相关的雅物。  

尤其是这颜氏藏书,其中居然还有孔家失传的先祖批注,孔太师见到后,惊喜不已,对颜氏、对卫氏,愈发的和善。  

文臣圈子若是有什么诗会、宴集,卫赟都能弄到一张请柬。  

或许他的文采不够,但他有态度啊,更有一个出身高贵的未婚妻。  

不说同样的新贵将军们了,就是皇宫里的那位皇帝,都有些羡慕。  

圈子这种东西,真的不好融入。  

卫赟却硬是闯了进去。  

这…泼天的福气,放眼新朝也就只有卫赟一人能有了。  

“这是颜氏根据家传的古法研制出来的印书之术?”  

卫赟好歹也在文化人的圈子里熏陶了几个月,多少懂得了一些“常识”。  

他翻看了一下书页,又看了看那几块雕版,瞬间就知道了何为“印刷”。  

好啊!  

都不用费尽心力的抄书了,只需要刻好雕版,就能大批量的印书。  

还有这订在一起的书页,也比卷轴、折页等更方便,更实用。  

颜氏的名号,又要在京城掀起风浪了。  

而他,作为颜氏的郎胥,也能收到许多好处。  

虽然这些好处都是无形的,但卫赟需要!  

至于未婚妻在信中提到的些许小事:在京城开办书局,开设印书、造纸等工坊,卫赟半点犹豫都没有。  

要钱给钱,要铺子给铺子,就一个字——支持!  

除此之外,卫赟还给未婚妻回赠了年礼。  

嗯,他上个月去平定了一伙乱兵,懂的都懂,金银珠宝,一箱又一箱啊!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