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夺取头名解元惊艳绝伦(3/5)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考卷扔进了篮子里面,尽入了保送通道。  

“好,好,好…”  

“好文章,好文章…”忽然有一名考官,不断拍案道:“写得太好了,这文字,这论点,这心胸,这视野,锐利却不刻薄。”  

“复古写得好,朋党论写得更好,最后这篇长策更是振聋发聩。”  

然后这位同考官犹豫了片刻,这样的绝顶好文章,毫无疑问应该放入篮子里面,但是他只是一个同考官,中进士的时候也只是二甲中游而已。  

同考官当然有权力把考卷放入篮子,进入保送通道,但是一般也都有默契的,绝对不使用这个权力。  

一般来说,只有主副考官才会放心大胆地使用这个“保送”的权力。  

这位同考官很想把这份考卷放入篮子里面保送举人,但是又觉得自己没有这个资格,所以不由得踌躇不前。  

“只要能为自己的行为负责,那就放心大胆去做。”主考于铮大人道。  

“是。”那位同主考直接把这份考卷郑重地放入篮子里面。  

接下来,又进入了沉闷的阅卷之中。  

几个小时后,第二场考试的第一轮阅卷结束了。  

总共七百二十份考卷,扔在地上的箱子五百二十份,留在桌面上的一百九十份。  

扔进篮子里面保送举人的,仅仅只有十份考卷。  

十名同主考,只有一个人把考卷放进篮子里面。三名主副考官,每个人三份,一点都不破规矩。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前三名就一定从这十份考卷里面取了。  

不过接下来要做的事情,就是把扔在地上的这五百二十份考卷,交叉批阅一次,再给一次机会,万一遇到好的考卷,就重新捡回来,放回到桌面上。  

不过一般来说是不可能的,因为桌面上还有近二百份考卷了,还要淘汰掉一大半呢。  

果然!  

几个时辰过去了。  

扔在地上这五百二十份考卷全部都交叉批阅过一次了,依旧维持原判,没有一份考卷能够复活的。  

这才是正常的,甭管这些考官的人品如何,但水平是绝对有的,尤其是鉴赏水平,更是没有问题。  

接下来,放在桌面上的这些190份考卷,要进入全交叉审阅了。  

每一份考卷,起码要被五个以上考官阅读过。  

尤其是主考,副主考,每个人都要审阅一遍。  

因为最关键的时刻到了,这一百九十份考卷,还要淘汰掉一百份。  

剩下的九十份基本上就能中举了。  

可是第三天的诗赋考试还没有批阅啊?  

诗赋在科考中的重要程度最低,所以宋朝科举甚至取消了诗赋。能否中举,最关键的就是策问。  

至于诗赋,对于顶尖的那部分中举者比较重要,能够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当然了,已经录取的那一百份考卷,如果再接下来的诗赋阅卷中表现的尤其差,那还是要被落黜的。  

所以每一届乡试给沧浪行省的名额是一百个,但实际上没有一次满百个的,都是九十几个。  

就是有的考生第一天和第二天的考试都很出色,唯独诗赋太差了,所以被落第了。  

又过了整整几个时辰!  

终于,桌面上的一百九十份考卷审阅完毕了,其中一百份被扔掉了。  

最终留下来九十分,加上在篮子里面保送的,总共一百份。  

扣掉最后可能被落第的几个倒霉鬼,这一次乡试的中举者,都在这里了。  

主考官道:“接下来,进入第三轮阅卷,诗赋阅卷。”  

这是很轻松的工作了,只需要阅卷一百份,然后挑选其中写得太差的,落黜掉。  

而且被落黜的基本上不会超过十个的。  

仅仅一个半时辰后!  

诗赋的阅卷就结束了,一百份考卷中,被落黜的仅仅只有五份。  

也就是说,这次沧浪行省的乡试,中举者九十五人。  

接下来,就是最最重要的一项了,挑出前三名!  

诗赋的阅卷,是最轻松,也是最热烈的。  

因为都是大家一起鉴赏,而且还要专门朗诵出来。  

讲真的,诗赋这东西太考验才华了。所以阅卷的过程虽然轻松,但是却未必愉悦。  

因为在场考官都是上了年纪的,人生阅历也很深,所以对诗赋的要求是很高的。  

你匠气太浓或者矫揉造作的,他们一眼就能看出来的。  

只不过对于考试而言,诗赋并不严格而已,只要不是写得太差,基本上不会和你过不去。  

所以每一次诵读的时候,遇到一些矫揉造作的诗文,众多考官就会难受地咧嘴皱眉。  

平庸,平庸,平庸!  

匠气,匠气,匠气!  

这是所有考官的感觉,但是没有办法啊,一首好诗完全靠的是灵感。而考场里面的诗赋,都是憋出来的,想要惊艳太难了。  

想要一首让人惊艳的诗,基本上都是百年不遇的佳作。  

他们经历了千年诗文的熏陶,想要惊艳到他们当然很困难,过得去就行了。  

也就是在这种全面平庸的诗作中。  

一份惊艳的考卷出现了。  

主考官于铮亲自朗诵。  

写得好,写得太好了。  

日五色赋写得好,歌颂了皇帝陛下,歌颂了大周帝国,华丽却不夸张,能放能收,绝对是千里无一的佳作。  

第二首《兰江月》写得更好,明明是一首诗,却让人感觉到了美不胜收的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