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8章 圆光(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李澄空皱眉看向宋玉筝。  

宋玉筝沉着玉脸道:“内应?难道真要刺杀太上皇?刺杀太上皇做甚!”  

她哼道:“个人恩怨,还是别的,甚至是为了害我们?”  

李澄空坐下来,挥挥手示意她们坐下说话。  

袁紫烟站到他身后,顺手开始沏茶,摆摆手让想进来的宫女退下。  

叶秋道:“那内应是一个圆光教的弟子。”  

“越来越有意思了,还出来一个圆光教,哪里蹦出来的圆光教?”宋玉筝看向李澄空。  

她是从来没听说也没见到这圆光教的。  

李澄空也摇摇头。  

冷露道:“夫人,这圆光教应该来自岛外,剩下的还没弄清楚。”  

通过那个东宫护卫的记忆,只能搜到这些,剩下的那护卫也不知道了。  

“真是莫名其妙。”宋玉筝摇头道:“无缘无故蹦出来的这么一个教派,还有胆子刺杀太上皇。”  

李澄空看向叶秋:“太上皇说不定他知道些什么呢。”  

叶秋轻声道:“太上皇确实知道圆光教。”  

太上皇脑海里有圆光教的记忆,但她没有细细去翻挖,知道他知道已经足矣。  

“我去问太上皇!”宋玉筝哼道。  

李澄空点点头。  

宋玉筝看向叶秋:“太子他…”  

“太子确实一片纯心,与刺客并无瓜葛。”  

“那便好。”  

“心性如此,确实难得。”冷露轻轻点头:“他当时只有一个念头,并无其他杂念。”  

她看宋喻明如此纯粹,越发惋惜。  

如此高洁之人,身处权利场中,慢慢变得污浊,委实是一件憾事。  

李澄空笑道:“所谓真金不怕火炼,他真若能坚持得住,那才是真正的高洁。”  

“唉…”冷露摇头。  

那几乎是不可能的,周围的力量会不断的影响他侵蚀他,父母兄弟及责任都会逼得他不得不妥协,无法出污泥而不染。  

叶秋道:“他其实最好的路是出家为僧,想必能成为一代高僧。”  

李澄空笑道:“你们两个还真是…,那就好好看着他吧,及时帮帮他。”  

“是。”叶秋冷露微笑。  

有这句话,她们就能随时过来看看宋喻明,看看他心性有什么变化,及时疏导。wen穴12  

“夫君,你找不到那刺客吗?”  

“能找得到,不过真要我找吗?”李澄空笑道:“这可是朝廷的大事。”  

“…也对,那便让他们查吧。”宋玉筝想了想,慢慢点头。  

如果凡事都劳烦他的话,朝廷那边也不会愿意,觉得不信任他们。  

那就让他们去查。  

反正早晚能找得到,太上皇不是生气嘛,那就看看他信任的臣子们到底能力如何。  

“我去啦。”宋玉筝道。  

李澄空笑着点头。  

宋玉筝轻盈而迅速离开。  

南王别府与皇宫仅几步之遥,很快进宫,来到端文殿,将几个内阁的大臣召过来。  

这天傍晚,夕阳染红天空。  

李澄空站在南王府的别院,思考如何将青莲圣境与飞升上去的世界相合。  

这是一个庞大无比的工程。  

即使倚天超算也需要足够的时间来运算,而且有时候还需要补充数据。  

那他就得去再探测。  

或者去另一个世界,或者到青莲圣境中。  

还好他现在的一百零八尊天神越来越强,能离开他身体距离越来越远。  

否则,凡事都要他亲自去,那直接就放弃了,需要耗费太多时间。  

别院的院子不大,但布置得清雅,每一寸地方都是独孤漱溟用心布置与打理。  

她常常离开皇宫后,便来到这里摆弄院子,一花一草,一石一木都要费尽心思。  

李澄空负手踱步在一片竹林前,听着竹声簌簌,心静神清,格外的舒畅。  

脚步声响起,独孤弦与赵茹连袂而来。  

“父王。”独孤弦笑道:“我们准备去一趟天元海的诸岛,看一看风土人情。”  

虽然镇南城现在汇聚了天元海诸精华,成了武林中人的圣地,每天都有各地的武林高手前来。  

但通过他们了解各地风土人情只是一鳞半爪,远不如亲自过去看看。  

李澄空道:“这个主意不错,天元海是基本,了解了天元海之后再去内陆。”  

他仍沉浸在青莲圣境与另一世界融合上,只分出一缕心神来。  

“父王,我们想带韵儿一起去。”  

“嗯——?”  

李澄空收回一份心神,好奇的看向他,又看看微笑的赵茹。  

独孤弦也看向赵茹。  

李澄空便知这是赵茹的主意,笑道:“为何要带上她?不嫌她碍事碍眼?”  

他摇摇头道:“这丫头对你依恋,觉得赵茹抢了她哥哥,带在身边可不会消停。”  

“无妨的。”赵茹道:“王爷,我很喜欢韵儿,她聪明又善良,我们会好起来的。”  

“嗯,也好。”李澄空点点头:“多多相处才能彼此了解,尤其她现在还小。”  

“正是。”赵茹笑道。  

目前为止,南王府只有两个孩子,即使将来再有,做主的也只是他们两个。  

如果跟宋竹韵的关系一直不好,那将来的日子很难受,独孤弦夹在中间更痛苦。  

所以要想办法跟宋竹韵处好关系,而相处下来发现,她虽然顽皮却不坏,是个善良的孩子,自己能跟她好好相处,培养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