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5章 相助(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袁紫烟打到了究竟。  

烛阴司在宋玉筝身边安排了不少人手,宋玉筝每天的一言一行甚至都有清晰记录。  

她一查便查到了原因,细细跟李澄空禀报。  

宋玉筝是微服私访了两次。  

进了几间酒楼,听了几场戏,还有跟一些百姓们闲聊,于是倾听到了民间的声音。  

普通老百姓对于一位女皇帝还是很抗拒的,坐在一起的时候议论朝政,指点天下,就发几句牢骚。  

当然,他们还议论一番宋玉筝是如何成为皇帝的,肯定是逼迫太上皇就犯,要不然,太上皇再糊涂也不至于让女人做皇帝。  

更何况还有太子。  

皇位不让太子做却交给了一个公主,太上皇又不是老糊涂,怎么可能?  

宋玉筝定是勾搭上了南王李澄空,有烛阴司为后台,所以才如此肆无忌惮逼迫太上皇让位。  

这简直就是大逆不道,得位不正!  

这些言论四处纷飞,人们对宋玉筝这个女皇的意见极大,丝毫不理会她上台以来削减赋税之举。  

袁紫烟开始给李澄空分析。  

宋玉筝原本就与群臣斗得筋疲力尽,心力交瘁,再听到这些百姓们的话,大失所望,便心灰意冷。  

她做了皇帝之后,因为李澄空的缘故而不担心开战,所以削减军费,从而节省了大量的开支,朝廷预算也大幅降低,不必再给百姓们加担子。  

她甚至开始减税,把赋税一下减了三分之一。  

她原本以为百姓们会对她感恩戴德,赞叹圣明,即使不是古今第一帝,也是英明之主。  

可万万没想到,就因为她是女子,百姓们不但不感恩,反而依旧不认同。  

这让她大受打击,觉得自己枉费一番苦心,吃这么多的苦头而为了百姓谋福利,却落得如此结局。  

于是便有了退位之意。  

李澄空听罢露出笑容,轻拍宋玉筝后背:“真打算退位了?”  

“嗯,这皇位坐着实在没意思。”  

“不想有一番做为了?”  

“我现在总算明白没用的。”宋玉筝叹一口气:“我与独孤姐姐不一样的。”  

独孤漱溟能做得稳稳当当是因为有李澄空的强力支撑不余力的相助,故其地位无人能撼。  

而自己想让李澄空相助则名不正言不顺,更何况自己也想靠自己坐稳位子。  

而那些大臣们也狡诈就利用李澄空不能名正言顺相助这一点儿而大作文章尽使阴诡手段,偏偏不硬来。  

这些老贼们能在朝堂上站稳脚根,个个都是精擅斗争的高手群策群力自己怎么可能斗得过?  

自己手段再厉害也只能处处受掣肘处处受制浑身憋闷无比憋得快爆炸了。  

李澄空道:“我帮你?”  

“不用了。”宋玉筝摇摇头叹道:“别白费力气了我算彻底看透了。”  

“退了也好。”李澄空点头道:“你那皇位坐着确实没意思,何必给自己找罪受。”  

“独孤姐姐不一样做得好好的!”宋玉筝道。  

李澄空道:“你们两个所处环境不同,更何况,你们的那些大臣们更厉害几分。”  

“那倒也是。”宋玉筝露出笑容。  

李澄空道:“要不要帮你出一口气?”  

“怎么出气?”  

“把他们揍一顿?”  

“…好主意。”宋玉筝抿嘴笑道。  

想到这些大臣们鼻青脸肿的狼狈模样,她就舒爽莫名是该好好治一治他们!  

目无君上该打!  

“玉筝其实你有点儿太急了。”李澄空沉吟道:“人心改变需得一个过程。”  

宋玉筝沉默。  

她也知道自己太急想要改变百姓们的想法,恐怕不是一两年能做到的。  

即使自己减了三分之一的赋税,一样需要百姓们慢慢的转变观念。  

李澄空道:“你如果做上十年二十年百姓们就会习惯,也就接受,大家的日子好过起来,也就会念你的好,…人心都是肉长的嘛。”  

“哼,他们现在应该知道赋税减少!”宋玉筝撇嘴:“个个都是忘恩负义,不知恩义!”  

李澄空道:“一两年的感触不深,况且还会担心只是一阵兴头,过一年就会重新加赋。”  

“怎么可能!”宋玉筝哼道。  

她不是朝令夕改之人,一旦减了赋税,绝不会轻易加上去,除非再起战事。  

现在没了战事,削减军队消耗,国库的收入足以维持,不必再加赋。  

李澄空笑道:“百姓们对皇帝还是充满戒备的,你这个皇帝的威信还没竖立起来,所谓日久见人心,他们还要仔细观察你几年才能信任。”  

“几年…”宋玉筝趴在他怀里哼道。  

李澄空道:“玉筝你准备做多久的皇帝?”  

“没想过。”  

“如果不出意外,数十年是有的吧。”  

“现在我就做够了。”  

李澄空笑了笑,并没当真,这只是她一时的心灰意懒,终究还是不甘心的。  

只要自己劝两句就能回心转意。  

他也不想剥夺了宋玉筝的乐趣,她还是喜欢做皇帝的,只是现在太在意得失。  

“这些大臣们已经一把年纪,终究还是要走人的,他们耗不过你。”  

“那是肯定的!”宋玉筝笑道。  

朝廷官员升官是需资历的,这些朝堂上的一品大品都是从九品熬过来的。  

一年一考,三年一转。  

从九品下、九品上,到八品下,就得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