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8章混元六重天(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然无法掩藏一身气势,混元五重天境巅峰的气息一展无余,直面这般浩大伟岸气势,诸圣面色震惊,而诸位混元在面对这股气势时,只觉得同为混元,可已是两个境界的存在,即便是混元亦无力战之的念头。  

女娲心中惊叹,这才多少岁月,她都已经被青落甩在了身后。即便他身为传说中的遁去的一,此等速度也太过逆天。  

青落心神此刻已经损耗极大,不能再继续拖延下去。  

故而,他盘膝而坐的道体,双手齐齐推出,一股更为浩大的衍生之力涌入大衍光洞之中,发出了一股无比强烈的吸引之力将方圆万亿之地的混厄之气尽数吸纳而入。  

此举令众人都是面色大变,如此接近疯狂的做法实在危险至极,即便圣人元神寄托天道难以被污染,但一个不好一身道行就全毁了。  

即便圣人不死,天道重塑,那也意味着将从混元一重天境重新修炼,没有圣人愿意再走一遍,重新来过。  

一时间,青落道体缓缓迅速膨胀,化作万亿丈的伟岸身躯,坐于无尽虚空之中。  

不过,其道体体表为衍生大道净世白光,道体之内则是尽数为混厄之气的黑灰之色。  

黑白交错相融,两股力量不死不休。  

众圣自然竭力护持青落,以防止被打扰。无论从他们情分而言,还是统一站在洪荒位面的立场而言。  

孔宣几次都欲出手,但都忍住了。  

因为女娲娘娘说了句:“他的力量你承受你住,静观其变便是最好。”  

她的话,众人都明白了,但是老子却没有听进去。  

老子佝偻之身,杵着拐杖,自太极金桥上走下,一步迈过虚空距离,来至青落宏伟道体之下。  

在老子眼里,此时此刻的青落体内,阴阳两分。大衍为阳,混厄为阴。阴阳相争不死不休,,祸福相依。  

老子沉默着站了许久,众圣虽然疑惑可无人质疑这位玄门第一圣。  

一身气息接近于无的老子圣人,如一个垂垂老矣的老者,杵着拐杖站定,闭目而沉思。  

或许是一瞬间,又或许是无尽岁月的道途经历,让他灵光一闪。  

“元始,替我片刻!”  

元始天尊点头,放出诸天庆云,亿万亩庆云气海之上,燃起亿万盏金光火焰明灯,宏伟盛大之景拦下了老子站位之处的混厄之气。  

老子伸手一招,太极金桥回收,化作一张阴阳两分的太极古图落在手中。  

他失笑道:“也是合该道友之福,既有天意,我便助你一助!”  

玄黄古图落下,化作亿万丈大,大过了青落宏伟道体。  

太阴之圆在右,太阳之圆在左,阴阳两相交汇之处为太极鱼眼,太极鱼眼之上端坐着青落道体。  

太极图中是一界,阴阳二气环绕青落而生,缓缓旋转由相克相对逐渐模糊,逐渐融合,逐渐转化,阴阳两相生灭,太极至理玄玄而空。  

在青落体内,大衍与混厄两相碰撞逐渐分流,以元灵古塔为分,大衍归左,合于太极之阳极,混厄归右,合于太极之阴极,元灵古塔化鱼眼,大衍混厄化阴阳,创界圣人化为界。  

这位太极之道的圣人,以青落道体为载体,为太极图,大衍混厄为阴阳,元灵古塔为太极鱼眼,勾勒了一张太极玄图!  

老子圣人立于古图之外,渺小身影却有着浩荡入天之势,道道太极至理运转阴阳,混厄之气越来越盛,逐渐压过大衍之力,越过元灵古塔侵入大衍所在阳极。  

老者双目中闪过亮光,喝道:“太极之化,阴阳两转!”  

宏大黑白二色光芒充斥位面之壁,惊天动地的气浪席卷方圆亿万里。阴阳二气的黑白成为了世界主色调,太极至理在这一刻纳入了无尽混厄之气运转阴阳,老子一身气势瞬间迈入了五重天境巅峰!  

而青落周身此刻亦由此转化阴阳,吸纳混厄之力迈入了混元六重天境!  

元灵古塔光明大盛,趋退所有凶恶混厄之气,清净本我,回归纯正。  

青落睁开双目,宏伟道体一瞬化作正常,他长身而起,向老子圣人行了一礼,:“青落谢过道兄出手相助。”  

老子摆手道:“不必谢。我既因你而悟道,自当助你破境。”  

通天教主看向老子,心中不由敬之。他的大师兄从来不曾被他所看透,曾经没有,往后也没有。  

随着青落起身老子回了大赤天,诸位圣人混元皆向青落道贺破境之喜。  

青落自然一一回礼。  

混元六重天境,可是距离主宰宇宙的第三层面只有一境之隔!  

洪荒之内,除去道祖鸿钧与杨眉道祖,便只有一位六重天境的存在。  

那便是,地道平心!  

作为曾经欲要脱离天道,与天道并肩齐力的地道,虽然不曾成功,但亦有着极为强大的底蕴。  

若是当年平心娘娘没有因后土祖巫执念损耗了地道源力,恐怕祂真的可以宛如第七重天境,与当年的鸿钧并肩,天道地道分离,那时恐怕天地就不会再是如今这般了。  

青落破境第六重天,实在危险若无老子出手,恐怕真的会再不得已之下散去道体,重新来过。  

还是他太低估了混厄之气的威力。本来青落还打算召来紫血荆棘以吞噬大道壮大其身,甚至让紫血荆棘突破混元桎梏,但亲身体验过混厄之气的他,再也没有此念头了。  

如今,他是该与六圣,五混元,商讨何时退走的时刻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