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0章道祖法旨(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位面之壁的老子沉寂,心中滋味极为复杂。  

通天的道更像是道了,更贴近于大道,超脱天道的大道源头,十万年镇压令他的师弟更迈一步。  

女娲娘娘笑眼看着通天,想起了曾经她为妖族娲皇那段峥嵘岁月,一样的霸气,一样的豪气干云。  

元始天尊叹了口气,出言道:“他终究是长大了。”  

金鳌岛上,圣人移目,看向还在远远奔赴东海的龟灵圣母与灵牙虬首二仙。  

大手一挥,空间叠影重重,天涯咫尺之间便至。  

三仙身影出现在金鳌岛上。  

龟灵圣母惊愕之后,是大喜,她当即放出数万截教弟子门人教众,将这本就是人头攒动的金鳌岛挤成了一片人海。  

三仙率三万余位弟子拜下,有些本已没有资格前来参拜的弟子也得了这份殊荣。  

通天教主抚了衣袖,无数的蒲团出现落至万仙身旁。  

“都坐!”  

丝毫没有一丝威压,犹如家族长辈亲切招呼。  

众弟子皆感荣幸,拜谢之后方才座下。  

通天来回扫视众弟子一圈后,笑道:“我截教弟子如今又已是万仙大势了!万仙朝拜,不久后自当再现!”  

此刻坐在金鳌岛上的弟子,虽有五六万余,可真正身为截教弟子的只不过堪堪万人,其余仙人皆在来自截教之下各宗派的弟子。况且,万仙朝拜,指的是万位仙人只有天仙方可称之为仙。  

这其中有很多弟子都是还未成天仙道果。在如今的天地里,成就仙道从曾经古时的短短数十载延长到了千载甚至万载。  

到了天仙,每进一步都需要千年万年的光阴缓缓晋升。除非是天地大能弟子或是机缘,得到灵丹仙药天地灵根等加持方可缩减时间。  

截教弟子虽多,也意味着灵丹妙药洞府等诸多资源分配的紧张,自然不会出现有依靠丹药之力堆积的仙人。  

通天教主静静听着金灵圣母与他通传教内诸事,无论好坏都一笑而过。  

当年弟子,四大弟子,多宝、金灵、龟灵、无当,如今只有三位。  

随侍七仙金光仙、灵牙仙、虬首仙、乌云仙、金箍仙,亦只有这五个了。长耳仙与眦芦仙入西方佛教成佛做祖。  

十二元辰、二十八星宿,诸内门弟子皆上升天庭。  

外门弟子,赵公明,三宵,皆不在。其余数万外门弟子都上入天庭或下入轮回。  

封神历历在目,通天教主只言不提。  

他与一众近亲弟子慰籍几言,便已是数个时辰后。  

在大日西沉投影东海汪洋上时,通天教主蓦然起身,万仙弟子皆起身立之。  

他们知道,教主是要离去了。五位圣人都先后离开洪荒,通天教主自然也不可能独一圣留在洪荒。  

通天深邃眼眸看观天地,一目一瞬游走诸天。天庭之上,昊天王母起身稽首谢过圣人神念慰问。  

五方圣尊亦稽首礼之。  

五庄观镇元子,血海冥河、北冥鲲鹏、蓬莱诸岛、西昆仑主、佛门诸佛,还有不夜天城,皆稽首一礼,谢过圣人神念拜访。  

最终通天的目光停留在巍峨昆仑,与首阳八景宫。  

良久,他深吸一口气,回神问道:“龟灵,你率众弟子迟来,还是因封神事?”  

龟灵低头,点应声称是。  

通天没有怪责,温声道:“有此铭记伤痕心自是好的,但过于执着只会害了自己。  

多宝不在,你们几个便是截教执掌,往后,封神恩怨不必再提了。”  

众弟子心中一愣,却又不敢违背,只齐齐点头。  

未等他们反应过来通天教主的声音再次响起。  

“不久,凡截教弟子,愿者皆可归来,还提当年恩怨,岂不是令他们没了面皮?”  

通天仰首大笑,“走了,你们等我归来!”  

众仙被教主笑言惊愣,但当看着教主身影一瞬消失后,皆拜伏而下恭送圣人。  

无当圣母看着教主离去的方向,久久失神,喃喃道:“师尊说的是真的吗?”  

金灵圣母浅谋一笑,:“师尊之言,岂会有假?”  

龟灵圣母听了,大手一挥,笑道:“既如此,我可不再出去走动了。”  

三位圣母相视一笑,尽在不言中。  

截教诸神皆心神惊奋不已,凡截教弟子,愿者皆可归来!他们还有再归截教那一天!  

金鳌上诸多异像缓缓消散,天地复归寂静。  

可在诸多大神通者心中,生出一丝不安,或者说是焦躁。  

通天圣人归来,代表着某种意义的告知,这告知,只有真正的绝世强者或是太古巨擘才能参透的辛密!  

位面之壁,六圣时隔十万载再次相遇。  

老子等人还尚未出口,通天便显身而道:“吾通天,见过诸位道友。”  

老子一愣,元始也是不明所以。  

女娲娘娘眉眼一弯,笑着先答之。“道友封印解破,重获新生,恭喜了。”  

“女娲道友还是这般聪慧,一语道破。”通天回之大笑,转身对五位圣人道:“我为通天,为盘古上清,为道祖鸿钧第三弟子。见过诸位道友!”  

一音落,五圣心各异。  

老子叹息,终于出声道:“师弟你既走出来了,我自当喜之。”  

元始天尊随后上前道:“贫道元始天尊,见过,道友。”哪怕他面上无异,可在说出道友二字时,还是卡住了一下。  

通天之言,他是盘古上清而不是盘古三清,他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